【摘 要】 在經濟迅速發展,家庭對教育已經日趨重視的今天,國家早已看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若能早日將音樂科目納入高考,一則加強了素質教育的實體支撐,二則導向音樂教師將工作重心轉移到育人方面。期待音樂不再是少數精英的專屬,而是成為每位孩子成長的營養。
【關 鍵 詞】 音樂;教學;中小學
2014年12月12日,我參加了在深圳舉行的全國第七屆中小學音樂課觀摩活動,作為一名已從教多年的音樂教師深有感觸。
一、心中有孩子
當了多年的音樂教師,聽了無數節音樂公開課,常常懷著對音樂教師無限的同情而離開,同情音樂教師在臺上像猴子一樣辛苦的拼著命想出無數的奇招,使出全身解數,欲激發和帶動一群已經冷漠無感成習慣的孩子們跟著他(或她)一起玩耍。孩子們微微合作老師們便興奮得喝彩。現在的年輕教師許多從童子功開始練起,專業基本功底都很深厚:鋼琴的演奏水平,舞蹈的表演技術,聲樂的演唱水準和國家級演員一般無二。國家級的音樂公開課最亮點之一,便是教師們親自為大家獻上的精彩且高質量的演出。可惜由于認真研究教育的不多,認真研究孩子的欠缺,聽課的人依然感覺大家都很“累”。但仍然有許多現場做展示課的老師,向我們傳達了一個十分重要的理念,就是做一名平凡而幸福的音樂教師是可能的,做一名平凡而幸福的音樂教師是廣大音樂教師教育生涯的追求目標。他們用他們的身體力行,向我們展示了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一定首先是一名心中有孩子的、和藹可親的長者,他們能對孩子們循循善誘、諄諄教導;他們能蹲下來和孩子平等的交流;他們能為孩子貼心地去設計各個教學環節,真正能做到孔子說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能針對孩子的思維環環相扣,一步步走向對音樂的揭秘世界。他們能充滿耐心地將音樂一遍又一遍的播放,直到深入孩子們心間;他們能用各種游戲的方式從各個角度切入,只為讓孩子們明白一個知識點。由此,我們應該向這些優秀的教師們表示深深的敬意。
二、和孩子一起感悟和享受音樂藝術的魅力
在我們平常的公開課上,教師的分析總是太多。過度敬業的教師們總是恨不得將本課涉及的所有相關音樂知識都挖掘和展示出來,灌輸到孩子們的腦海中。每聽一遍音樂隨之而來的就是分析一大堆、講解一大堆、學生回答一大堆、再據此律動一大堆。殊不知一節課共只有40分鐘,內容太多就占據了學生欣賞音樂、體驗美感、凈化心靈的時間。音樂在教師無情的分析中失去了完整性,變得支離破碎。盲目的律動太多,脫離音樂,讓音樂課變成了游戲課。結果當然只留給觀眾和學生一個字:累。
期望音樂課堂多點使用教學音視頻資料,多點反復播放優美的音樂。你若用心聆聽,每首兒歌的伴奏都是如此的優美,凝聚著編曲者無限精心的制作心血。音樂多聽幾遍,老師少說幾句;讓音樂課多點藝術性,少點解說性;讓音樂充滿課堂,而不是教師的語言充滿課堂。想想當初的自己是怎樣迷上音樂的吧,對音樂的興趣不是教師的語言能教出來的,靠的是音樂本身的魅力。用音樂自身的美去打動學生、感染學生,才能成功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多研究學生
教師應研究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因為你的備課內容是為他們服務的,你上課的目標是為了提高他們的能力,所以你需要了解他們、尊重他們。如說話的語速可以慢些,讓孩子們覺得舒服;播放音頻時教師不要講解或者跟唱,以免破壞高質量的音樂效果;準備好學生發言用的話筒,而不是讓他們臨時使用自己的耳麥等,讓孩子更多地感受到你待他的平等。
當某老師在花了半節課時間,向學生分析貝多芬《命運》交響曲中,作曲家構成命運動機的那個節奏型,且還沒有完整的呈現一遍音樂的時候,我深感難受:我想起了自己就讀音樂學院期間,那些大學教授尚且沒有如此細致的分析給我們這些已經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大學生。我們又何必為難這些非專業的中小學生呢?有這樣的教育向導,難怪我們的孩子們常常說起話來比大人還老氣橫秋。能不能讓孩子們在音樂課上快樂些,少學究些?對他們來說,優美的音樂是用來欣賞的,不是用來研究的,研究的事留給作曲家吧。
當然,音樂教師一定是要有激情的,但我們的激情是用來點燃學生的激情的,這樣才能讓音樂課是表演的不只是教師,而是師生一起享受音樂。
四、做平凡而幸福的音樂教師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這里同樣顯現。平時的課堂上若學生習慣演唱的話,公開課的時候也不至于需要調動得如此辛苦。我想,思索怎樣做一名平凡的音樂教師,學會和孩子一起過平凡生活;思索怎樣和孩子一起享受音樂,大概要多過思索自己專業的成長,才是作為一名教師的職責。
放眼全國,由于音樂科目不納入高考,整個社會、學校和家庭對音樂課的重要性持可有可無的看法,加之音樂教師的績效工資多數只能拿到主科教師的百分之七十左右等原因。音樂教師在第一課堂無法得到公平的平臺,只能靠第二課堂的節目訓練,賽事的拿獎來實現自身的價值。教師們一腔工作熱情全部奉獻在第二課堂,所以才出現了許多音樂教師只重視比賽,不鉆研課堂和教參,不研究學生的現狀。
在經濟迅速發展,家庭對教育已經日趨重視的今天,國家早已看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若能早日將音樂科目納入高考,一則加強了素質教育的實體支撐,二則導向音樂教師將工作重心轉移到育人方面。期待音樂不再是少數精英的專屬,而是成為每位孩子成長的營養。
【參考文獻】
[1] 馮亞. 中小學音樂教材教法[M]. 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14.
[2] 范梅竹. 淺議中小學的音樂教育[J]. 北方音樂,2015(6).
[3] 張潔. 論中小學音樂教師的職業素養[J]. 考試周刊,201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