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都宜興人文薈萃,歷史文化別有風情,千年手工技藝薪火相傳。紫砂、青瓷、均陶、彩陶、精陶被譽為五朵金花,成為陶都宜興手工技藝傳承的典型代表。古往今來,宜興陶瓷藝術一脈相承,無論是實用器,還是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結晶的手工藝作品,都帶有濃厚的地域特征。其中,無論是賦予器物文化藝術的思想內涵之美,還是文人參與藝術創作的外延之美,宜興陶瓷都在中國陶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宜興陶瓷藝術更是宜興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也有越來越多外來的陶瓷愛好者融入宜興本土文化,并通過各種藝術形式,共同承擔宜興陶瓷文化藝術的歷史使命。
宜興彩陶,歷盡歲月更迭,在眾多彩陶藝術家們的傳承創作與實踐創新中形成了其獨有的個性,并以其獨具個性的藝術造型成為了宜興陶瓷藝術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1 師古不泥古 手到心有圖
為什么會有這個觀點呢?因為彩陶不像紫砂只有600年的歷史,彩陶源于傳統陶器,由原來不施釉的日用陶器逐漸演變而來,經過上彩、繪圖、繪畫,再到后來成為禮器、祭器,作為藝術品也就具有了一定的文化特征,是一般勞動者所不能擁有的奢侈品。而在這個過程中,彩陶的造型就由實用器型轉變成一種文化符號。這種彩陶在造型上沒有多少創新,其裝飾手法與現代彩陶相近。現在的宜興彩陶是現代陶瓷藝術與傳統陶器文化藝術的融合,其造型層出不迭,在設計上契合現代人的思想、藝術及文化的理念,在工藝上借鑒了傳統手法并融合了現代釉水、紫砂陶刻技藝、篆刻手法,形成了古樸秀雅、明快新穎、雅俗共賞的藝術面貌,這就是現代彩陶。
現代彩陶沒有特定的標準造型,每一件作品都是通過彩陶創作者根據自己的文化修養、藝術造詣、審美層次、手工技藝、設計理念、創作材質等因素,進行單一的孤品式創作,彩陶的創作不像紫砂一樣有古往今來歷代名家作品可資借鑒,而完全依靠創作者的想象進行構思設計。
因此,談及現代彩陶的造型之美,不單單是談論造型。因為造型需要裝飾,需要創作、構思、設計等,所以我們不僅一直在沿用傳統彩陶的創作技法,也不斷融入其它手工技藝,而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有所創新,在造型上附加更多的文化藝術元素。這樣說彩陶的造型之美就是集傳統手工技藝、現代設計理念、東西方審美觀等多元藝術造型于一身之美。
2 個性不張揚 創作先用心
(1)傳統彩陶的古樸之美
最原始的日用陶,其存在基于實用性,如陶罐、陶碗、陶笛等。這些都是人們日常生活所需而制作的,以便于使用為指導思想,還沒有達到“藝術”的高度。隨著人們開始在陶器上添加顏色作為裝飾,并在選取較為精美的實用陶器,進行祭祀、禮節、禮儀等表達某種特定含義的儀式時,陶器便進入了日用陶、文化藝術陶的階段,出現了傳統意義上的彩陶。但是傳統意義上的彩陶僅有少量裝飾,施少許釉,還沒有進行大量裝飾,造型單一、裝飾單調,其造型充其量也只能算古樸之美。
(2)現代彩陶的個性之美
伴隨著釉水的廣泛使用以及美術工作者的參與制作,彩陶造型才真正有了“藝術之美”。每一件彩陶都有著個性化的外觀,這首先是因為現代彩陶藝人的創新,這種創新突破了傳統器型的原有視覺效果。彩陶在造型上形成了“扁、尖、異”的鮮明特色。“扁造型”不但與傳統的圓器、方器有著明顯的區別,且裝飾平面更大,符合審美規律。因為尖的東西能給人帶來震懾力,能將人的視覺引向尖點,因此如“扇舞瓶”、“獨秀瓶”、“蝴蝶瓶”等作品均采用“尖造型”,給大家帶來全新的視覺沖擊。在異體造型中,已沒有傳統器型的頭、頸、腹等部位,而是將這些部位的特點予以淡化,在空間虛實的變化中力求平衡與協調。這些造型完全打破了傳統,引領了一種新的審美趨勢。
3 結 語
綜上所述,宜興彩陶的造型之美首先是繼承了傳統彩陶的古樸之美,其次也包含了現代藝術設計創作彩陶的個性之美,最后也要部分歸功于外觀上的造型裝飾。因此,宜興彩陶的藝術造型之美是三者的綜合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