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開會,接到個不能細說的電話時,有可能有以下對話效果:
“你開會呢吧?”對!“說話不方便吧?”嗯!“那我說你聽?!毙校 拔蚁肽懔?。”噢!“你想我了嗎?”啊!“昨天你真壞。”咳!“你親我一下。不敢吧?那我親你一下。聽見了嗎?”聽見了!
單看那些語氣助詞,沒任何毛病,但連起來看就讓人浮想聯翩了。當有一天,這個場景換在你的車里,車里坐滿同事,剛裝的后視鏡上的微信,通過喇叭大喇喇地把那個不能細說的人的甜言蜜語清晰的送進每個人耳朵,這估計會成為你下半生的噩夢。
微信,或者說車載設備上的APP,正在遭遇諸如此類的尷尬陷阱。車載安卓設備的突然爆發,等下載了一堆APP到后視鏡、車機上后,方才發現原來熟悉的APP不僅面目可憎,用起來更十分費勁,自己好像成了猴子派來的那個逗×。
微信上車:+了功能,-了好感?
微信在車上的體驗會差到什么地步,如果把“安卓車機、8寸智能后視鏡、HUD”上的微信功能分成一組,“安卓手機、蘋果手機、電腦端”上的微信分成另一組。單獨看產品界面,嘗試簡單操作,你就能明白上車后的微信是個什么不靠譜的玩意兒。
插入2組,6張對比圖
車載設備的微信界面,直接移植了平板或者手機端微信,分辨率、比例尺寸一概不理,界面丑得慘不忍睹。反觀微信在蘋果版、安卓版、PC端,聊天功能基本保持一直,雖然PC端不能發微信,但基本的體驗相同。
話說回來,車載端的微信也不是沒有改進。去年至今,微信在車載上的應用,實現通過微信打通車機、后視鏡與手機端的連接,可以發送發地址實現導航,以及瀏覽行車軌跡等功能。今年,車載微信還能語音播報好友的微信信息,接收圖片,并能通過語音、手勢識別進行簡短回復。但同時也暴露出很多問題,比如語音播報的設定僵硬,干擾導航、影音等功能實現;查看圖片或回復時增添不安全性。諸如此類的問題,讓車載微信的體驗大打折扣。
反觀微信在手持設備上的使用,語音、短視頻、圖片,文字,使用起來方便、快捷,微信朋友圈也成了最重要的分享圈子,幾乎人人都離不開。而且,騰訊針對不同的手機系統平臺,有針對性的改造,推出微信Android版、iOS版、Windows Phone版,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風格,且在功能實現上有細微的差異。同樣的,微信網頁版也與手持設備上的應用體驗大不相同,它只保留了基本的文字、圖片信息,接收/發送文件等功能,沒有了朋友圈,與自己現有的QQ空間做了明顯區隔。
由此可知,在不同的應用場景里,APP的功能只有依據實際場景而變,才能延續用戶的使用習慣和體驗,生硬的移植,不加優化和改造,為有而有行不通。
第四屏:很需要專用汽車APP
車載微信僅僅是一個例子,在車載移動APP與汽車的融合里,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如酷狗音樂、UC瀏覽器、天氣、日歷等等,部分APP在由手機轉換進車機的過程中,甚至連分辨率都沒有轉換。這樣即使有海量的APP應用,意義也不大,多個功能多個鬼,車載安卓設備只會越用越慢,最終變成老牛拉破車。
汽車是移動的第四屏,隨著車主需求的逐漸個性化、深層次,汽車移動APP應用會越來越廣泛。如果車載APP也能如手機APP一樣豐富有趣,但又不會分散人們開車時的注意力,保證駕駛安全,那用戶的體驗感定會大大提升,到時想必車聯網應用的黏性、收費、續費率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因為我們的用戶不是習慣了免費,只是不會輕易為體驗不佳的應用掏錢。但由于車型系統的復雜性,車載屏移動屬性的相對性,使得移動APP在汽車上的融入尤其困難。如果車載端也有這樣一個“應用商店”,里面的每款APP是專門針對汽車移動屬性來開發、改造,而非手持端APP的簡單照搬,那移動車載應用APP的春天應該會真正到來!
車載APP:這個陣地你不占有人占
那誰來改造、優化更豐富的車載移動APP?目前車企如福特已經和騰訊針對車載微信應用,開始深度合作;騰訊旗下四維圖新也推出了趣駕WeLink2.0版本的車載操控系統解決方案。但這些想要在短時間內改進車載APP的應用現狀,很難。而汽車電子產品硬件制造商,他們也并不擅長對APP進行車載化的改造。這就給了以提供車載娛樂化、信息化服務為核心的互聯網內容提供商很好的施展機會。
但從前,互聯網內容提供商過多的將目光專注在大數據的獲取上,他們想通過車友互聯的汽車服務,呼叫中心、免費產品流量卡以及二手車、保險金融等來實現其在車聯網生態鏈中的價值。但這些前期投入太大,收益太慢,而且往往其能吸引到的用戶量級,遠不能與現在手持端熱門APP的千億用戶群相比。更重要的是,硬件制造商也往往會覺得他們提供的服務形同雞肋。
那何不換種思維,將那些用戶量級龐大的移動APP進行深度改造,搬進車內,如果能延續與手持端相近的使用體驗,想必用戶是愿意買單的。畢竟,目前汽車行業還沒有對硬件、軟件、接口和通信協議等建立統一的標準,一款適合車載的APP應用是什么,我們根本沒有把握。而真正的車載化的改造,是需要使得移動APP與車的內部網絡、儀表板配置、觸摸屏幕交互、方向盤控制、潛在的語音識別等等設備相適應,開發難度也不小。但這是車聯網服務提供商的一種發展思維。
目前上海鈦馬針對車載應用的優化、整合就是這種思路,但其將它如何預裝進車機產品也值得思考。另外德賽西威所有大眾系導航產品,對于安卓平臺“應用商店”的優化,也是值得肯定的。如果互聯網企業能真正的幫助汽車用品制造廠商優化產品體驗,提升用戶黏性,那車聯網生態鏈中,制造商與內容服務商之間的合作,應該會加快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