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昌邑市博物館普查整理館藏文物已達八萬余件,包括青銅器、陶器、瓷器、玉器、書畫、石刻、碑帖、錢幣、近現代宣傳品、郵品等。作為縣級博物館,館藏實屬豐富。在這里挑選部分,與大家分享館藏的明清玉器,共同探討。
玉,東漢許慎《說文》中提到,“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通俗說法,美石為玉,玉分為硬玉和軟玉,軟玉中以新疆的和田玉為最佳。中國是世界上發現古玉最多的國家,中國古代玉器源遠流長,令世人矚目。中國的玉器制作,始于純裝飾品、實用工具、武器,后到了禮器、祭器。玉代表了美好、尊貴、堅貞不朽。直到現在,人們仍保持這樣的觀點。
明清用玉一般為和田玉,這類玉料多產自新疆和田、葉爾羌地區。明代玉器,除了王公貴族擁有外,民間或明或暗開始擁有和制作玉器。 出現的玉制器具壺、碗、碟、瓶、筆、插屏、山子等,造型多變,飾紋典雅。清代乾隆時期宮廷重視古玉收集,制玉技法不斷提高,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平。
一、明饕餮紋玉碗
口徑×足徑:12.6*4.5厘米,高4厘米。
青白玉,圓形,薄胎,微透明,圓撇口,其中一只口沿留有紅色玉皮,外壁琢夔龍紋,圓足,足上四周雕如意紋。
二、明龍首玉帶鉤
長13厘米,寬1.8厘米,高2.3厘米。
白玉,鉤為龍首狀,鉤身彎曲隆起,中間形成平面,光素無紋,底部有一圓鈕。
三、明玉象
寬6.5厘米,高5.5厘米。
青玉,圓雕,象呈臥狀,于祥云之上,背至底部有一對穿眼,應為掛飾。
四、明荷葉玉盤
長16厘米,寬13.5厘米。
青白玉,器形為舒展的荷葉,葉面單陰線刻出纖細的葉脈,葉背刻雙陰線脈紋,浮雕葉徑為足。
五、清亭臺樓閣人物玉瓶
高9.3厘米。
黃玉,器身扁平修長,雙耳龍紋,口部外側如意雷紋,腹雕亭臺樓閣人物,原配海棠形紫檀座。
六、清雙耳蓮花玉瓶
高14.9厘米,寬5.5厘米。
白玉,器形扁平,如意形鏈雕雙耳,瓶口蕉葉雷紋,腹雕蓮花紋飾,下部雕上蓮瓣。
七、清俏色白玉雙桃
寬7.5厘米,高5.5厘米。
羊脂白玉籽料,圓雕,玉質潔白溫潤,兩桃并聯,各桃均浮雕一蝙蝠,寓意“福壽相連”,利用玉皮作為紅色桃尖,渾然天成。
八、清望子成龍玉帶鉤
長11.5厘米,寬2厘米,高2.2厘米。
黃玉,鉤為龍首狀,鉤身彎曲隆起,上琢螭虎,底部有一花形圓鈕。
九、清望子成龍玉帶鉤
長12.5厘米,寬2厘米,高3厘米。
白玉,鉤為龍首狀,鉤身彎曲隆起,上琢小螭虎,底部有一長方形穿洞鈕,鈕面陰線刻雷紋。
十、清望子成龍玉帶鉤
長9.2厘米,寬1.5厘米,高2.2厘米。
白玉,鉤為龍首狀,鉤身彎曲隆起,上琢螭虎,底部有一圓鈕。
十一、清望子成龍玉帶鉤
長9.7厘米,寬2厘米,高2.3厘米。
白玉,鉤為龍首狀,鉤身彎曲隆起,上琢螭虎,底部有一圓鈕。
十二、清雙獾嬉戲玉環
直徑5厘米。
白玉,玉質晶瑩,環為圓形,外側琢雙獾,生動活潑。
十三、清老貓父子玉墜
長4.5厘米,寬3.8厘米,高2.5厘米。
白玉,帶糖色,老貓呈臥狀,背部利用糖色雕兩只小貓,臥于花叢中。
十四、清花籃玉佩
寬6厘米,高4.5厘米,厚0.9厘米。
白玉,整體呈花籃形,扁平,薄片狀,籃把為銀制,口雕一盛開的牡丹花,牡丹花中嵌銀制花蕊(殘存小部分),沿透雕加陰線刻。花籃兩側各雕一只小龍,腹部陰線幾何紋,花口形底。
十五、清透雕靈芝玉佩
長7.2厘米,寬4.5厘米,厚0.6厘米。
青白玉,呈近三角形,片狀,透雕加陰線刻靈芝與蝙蝠,取“福壽”之意。
十六、清透雕蝴蝶雙喜玉佩
長5.9厘米,寬3.8厘米,厚0.5厘米。
白玉,上部雕蝴蝶紋,下方為雙喜,應為婚慶用物。
十七、清透雕人物玉佩
直徑5.3厘米,厚0.4厘米。
白玉,呈圓形,薄片狀,透雕,銅錢紋圍欄及花草襯托出三位戲曲人物。
十八、清吉慶有福玉佩
長5.5厘米,寬4.7厘米,厚0.4厘米。
青白玉,呈不規則橢圓形,薄片狀,兩側至底部雕龍紋,龍首向上為吉、磬、蝙蝠,寓“吉慶有福”之意。
十九、清雀梅玉煙壺
寬4.7厘米,高7.5厘米。
白玉籽料,呈橢圓形,一面刻梅花和飛翔的喜鵲,另一面為梅枝干,平底。蓋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