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鋼琴作為一種西洋樂器,經過過年的藝術發展逐漸受到了人們的喜愛。不同于古箏、二胡等傳統中國樂器,鋼琴在中國的歷史僅有百年之余。但也正是有百年的歷史,一些國內的音樂大家也紛紛出現。這些鋼琴音樂大家通過自己的藝術創作塑造出了多部鋼琴作品。本文將從多個方面來對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技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創作;技法技巧
中圖分類號:J6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6)03-00720-02
我國鋼琴藝術大家對鋼琴藝術作品的創作有著不同于西方國家鋼琴作品的特點,筆者則將從創作手法和風格兩個方面來對其進行分析探究,了解我國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方式。在建國之前,中國的音樂作品雖然在數量上不占優勢,但是也有一些優秀的鋼琴音樂作品對我國的革命事業有著重要的影響,很多中國的鋼琴音樂作品早已在那時傳唱到世界各地,甚至與世界優秀鋼琴音樂作品相媲美。在建國之后,由于受到當時社會發展風氣和人民環境因素的影響,當時大部分的鋼琴作品創作都是圍繞民歌和社會發展的因素來進行的,一直持續到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的鋼琴音樂創作才走入多元化藝術的殿堂。
一、中國化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風格特點
在近百年的時間內,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已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逐漸融入了中國歷史音樂的環境當中,其鋼琴音樂作品特點逐漸顯現出中國化,筆者經過實際探訪和分析相關文獻資料發現,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浪漫抒情式的鋼琴音樂作品
在過去,中國的鋼琴音樂作品也出現了一系列抒發作者情感的音樂作品,但是這些情感的抒發通常都是表面化的,盡管作品的外觀被描繪的活靈活現,但是與高質量的抒情浪漫鋼琴音樂作品還是有一定差距的。說到浪漫抒情的鋼琴音樂作品,不得不提到的就是《第一奏鳴曲》,這首曲子本身就帶有一種超越靈魂自我的迸發感,這也是作者自身內心獨特的演奏獨白。
(二)名字特色化的鋼琴音樂作品
《牧童短笛》是被稱為中國特色文化的鋼琴音樂作品,從被創作至今長時間受到人們的喜愛和傳唱。活潑生動是《牧童短笛》的特點,同時作品自身也富有很深厚的藝術內涵。《牧童短笛》受到人們喜愛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該曲純真率直,樂曲整體結構好不做作,在彈奏過程中沒有復雜的枝葉來阻擋,感情的抒發得到了藝術的渲染,也只有這樣真切的感覺才能夠讓心靈得到凈化。因此,《牧童短笛》的創作是非常成功的,以獨特的純真理念和民族風情打動了人們的內心,甚至是啟發了人們的思想。
(三)序列主義式的創作方式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鋼琴音樂家逐漸將創作方向轉到了序列主義之上,他們力求將傳統的民族音樂與音樂十二技法充分結合起來。鋼琴音樂大家羅忠明老師的三首鋼琴作品當中,其中第二首都將中國獨特的文化韻味融入到曲子當中,而第三首則充分融合了十二音技法,通過這樣的方式就能夠讓曲子中的高音和節奏受到同樣的數列控制。羅忠明老師的寫鋼琴作品當中也借鑒了序列主義的創作風格,進而可見羅忠明老師對序列主義音樂風格的喜愛。
(四)復調線型式鋼琴理念
在中國的鋼琴音樂發展歷史過程中,復調線型式鋼琴創作方式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其實上文中所提到的《牧童短笛》就是典型的復調線型式鋼琴作品。而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饒余燕所創作的《引子和賦格》就是當時復調線型式鋼琴作品的代表。這些鋼琴音樂家在借鑒前人的經驗基礎之上,大膽突破了傳統的創作框架,將五聲化和民族化的要素融入到鋼琴作品創作過程中,這種創作方式也是一個很大膽的突破。
二、改編中國傳統的古典樂曲、器樂曲和舞劇音樂
西方樂器多種多樣,而鋼琴在眾多的西方樂器當中是極具表現力和豐富樂感的樂器之一,一位鋼琴技法高超的音樂家就可以使用一臺鋼琴創造出完美的音樂作品,為觀眾表演一場精彩的鋼琴演出。而我國作為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國家,在鋼琴文化出現并形成一定規模之前,早就具有了獨一無二的音樂歷史文化。從長時間的歷史沉淀中脫離出來的古典樂曲、舞劇音樂和器樂曲受到了大眾的喜愛和追崇。所以,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在創作過程中,更多的鋼琴音樂家是在歷史樂曲和器樂曲的基礎之上,在保持了原有樂曲的完整性,將其改編成為鋼琴樂曲。這種創作方式不僅能夠把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保留傳承下去,并且還能夠借助鋼琴創作的這個平臺將其發揚光大,讓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能意識到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性;另外一方面,鋼琴音樂元素的融入讓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有了新的意義,進而讓傳統的音樂作品內涵更加豐富,意義內涵更加深刻。同時,根據中國傳統音樂作品改編的鋼琴樂曲也取得了很好的影響力,這也正是中國鋼琴音樂作品與國外音樂作品不一樣的地方。
(一)鋼琴創作對古典樂曲的改編
相比于西方音樂的創作,中國古典樂曲的創作主要在樂曲創作方式、展現形式、情感抒發和意境營造方面有著明顯的區別,西方音樂作品主要在于意境和內涵的賦予,而中國古典樂曲的創作在主要注重樂曲作品的“韻味”、“意義”和“神情”這三個要素創造和傳達。而當中國古典樂曲在經過鋼琴改編之后,就能夠將其傳統的韻味通過跟鋼琴演奏的方式充分展現出來,彌補了傳統樂曲在演奏過程中的缺陷,同時還可以賦予古典樂曲更多的藝術內涵。例如,王建老師改變的《梅花三弄》就是最為典型的古典樂曲鋼琴改編作品。
(二)鋼琴創作對器樂曲的改變
在上個世紀中葉,西方文化理念逐漸融入我國的文化氛圍當中,而西方的鋼琴藝術創作在充分利用了中國的音樂資源對其進行了一定的創新,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樂曲是在中國傳統樂曲的基礎之上進行改編,經過改編的中國傳統器樂曲不僅傳承了中國獨特的音樂文化特色,還融會貫通了西方鋼琴音樂的獨特文化內涵。比如《百鳥朝鳳》、《平湖秋月》和《夕陽簫鼓》等,
(三)鋼琴創作對舞劇音樂的改變創作
舞劇音樂是向人們展現樂曲文化的重要途徑,不僅能夠賦予樂曲獨特的時代氣息,還可以在保留原曲的基礎之上,結合其樂器的演奏特點,充足展現出舞劇音樂強有力的渲染能力,讓樂曲的表現能力更加豐盈。比如《紅色娘子軍》中的選曲、《白毛女》中的選曲《北風吹》等,這些都是舞劇音樂鋼琴改編創作的代表作品。
三、融合現代化的藝術思維
從我國改革開放至今,中國的鋼琴音樂創作就大量借鑒了西方音樂創作的要素,進而在創作觀念和理念上也有較大的改變。這里就拿中國鋼琴作曲家丁善德的《春之旅》來說,丁善德對該曲的節奏變化和旋律處理都展現出了豐富的手法運用,讓樂曲的活躍特點被充分展現出來。而這種靈活多元化技法的應用,也正是吸收西方鋼琴創作要素的主要表現,讓鋼琴作品具有了現代化的氣息。
結 語
綜上所述,中國的鋼琴音樂文化在經過百年的歷史沉淀之后,已在國家社會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并且在未來的時間里,中國鋼琴創作的空間將會被不斷的擴大。因此,中國的鋼琴音樂作家就應在中國文化傳統的基礎之上,擴展新的創作技法和理念。
[參 考 文 獻]
[1]劉海洋.論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創作技法[J].北方音樂,2015(05):167.
[2]周林華.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創作技法初探[J].北方音樂,2015(09):164.
[3]張寶華.中國音樂元素與西方作曲技法的有機融合——姚恒璐三首鋼琴作品的縱向音高結構分析[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9(01):213-226.
[4]尹 甜.初探我國鋼琴音樂作品創作技法[J].參花,2013(11下):60.
[5]關 靜.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創作技法探討[J].北方音樂,2014(06):195.
[6]韓 璐.近現代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特征[J].藝術科技,2014(07):10-11.
(責任編輯:魏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