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是不可逆的自然規律,這是人們通常的看法,但美國一個科學家團隊卻認為衰老是疾病,并在尋找可治愈衰老的藥物。他們還向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提出申請,建議將抗衰老藥物列為新的藥品類別,而這一機構也在近期批準了世界首例抗衰老藥物二甲雙胍用于臨床試驗,若試驗成功,則有望延長人類的壽命,延緩老年性疾病的發病時間,換句話說,人類朝著“長生不老”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泥土中發現抗衰老藥物 科學家在大約三十多年前就已發現抗衰老藥物,這就是雷帕霉素,它在波利尼西亞的拉帕努伊島的土壤樣本中被發現,可能是目前發現的最有效的抗衰老藥物。雷帕霉素目前作為免疫抑制劑使用,用于降低腎移植過程中的排斥作用。同時,由于具有抑制細胞生長的作用,也被用來治療某些癌癥。
早在2009年,研究人員對該藥物進行了觀察研究:給相當于60歲人類年齡的小白鼠喂食雷帕霉素,其結果是雌性小白鼠的壽命延長了38%,雄性小白鼠的壽命延長了28%。實驗還證明該藥物同樣能夠延長酵母、蠕蟲和果蠅的壽命。
雷帕霉素延長壽命的秘密在于它能夠阻斷細胞通道——mTOR通道,它控制著許多影響細胞生長繁殖的流程,是研究人員一直尋找的“主開關”之一,它也是我們人體所有細胞中能夠控制老化速度,以及心臟病、癌癥、老年癡呆癥等疾病的通道之一。這種通道從激素和營養物質中獲得信號。當食物充足時,它發出信號使細胞吸收營養并生長,在這個過程中,細胞進行新陳代謝和生長的過程中會產生激發細胞老化的副產物。當限制食物熱量的攝入時,這個通道可以發出信號使細胞停止生長——借此來延緩衰老。
嘗試操控基因延長壽命 雷帕霉素以阻斷mTOR信號通道的方式來模擬限制食物熱量攝入。而哈佛大學的研究員大衛·辛克萊爾致力于研究另一個通道,這就是名為sirtuin的基因組。與mTOR相似,該基因組中的SIRT1基因可能是延長壽命和防止衰老相關疾病的關鍵。
SIRT1基因是控制食物熱量攝入量的開關。2003年,辛克萊爾和他的同事在葡萄、紅葡萄酒和某些堅果中發現天然化合物——白藜蘆醇,該化合物能夠打開SIRT1基因,能夠讓酵母延長70%的壽命。
隨后研究人員給兩組小白鼠喂食高脂肪食物,其中一組用白藜蘆醇喂養的小白鼠比非白藜蘆醇喂養的小白鼠壽命更長。然而,對于不食用高脂肪食物,正常喂養的小白鼠,白藜蘆醇并沒有表現出非常明顯的延長壽命的效果。該研究結果及其他研究引起人們對白藜蘆醇抗衰老作用的懷疑。
抗衰老藥物進入臨床試驗 盡管這些研究對于延長人類壽命具有開創性意義,但與實驗室的動物相比,細胞通道和基因在人體衰老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加復雜,因而從小鼠到人類的跨越,還需要克服諸多障礙。
例如,雷帕霉素在延長無脊椎動物和小鼠壽命方面所表現出的能力令人興奮,但在人體中是否有同樣功效還有待觀察和摸索,并且雷帕霉素并非沒有副作用,它會使得膽固醇和血壓升高。在2012年進行的一項有關長期服用雷帕霉素的小鼠實驗報告顯示:雷帕霉素會增加小鼠患白內障和睪丸退化的概率。還有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是,雷帕霉素會在延緩衰老的同時使人更易受到細菌和病毒的侵襲。如此看來,它并不是完美無缺的長壽藥。
盡管限制食物熱量攝入量的方式被人們普遍接受,但科學家還不知道長期的食物熱量限制對人類的營養健康是否有害。而且,雖然食物熱量限制在實驗室中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效果,但這種方式對野外的老鼠似乎并沒有多大效果。目前研究人員正在對靈長類動物進行研究,但仍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摘自《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