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大量的電子垃圾在稍經處理后被裝船運往中國,這些垃圾在運到中國后成了電子電器廠、塑料廠、冶煉廠的原材料。由于這些“洋垃圾”幾乎沒有成本,而通過翻新充當二手貨、拆零件、賣板、賣塑料、洗金、提煉銅、銀等手段,很快形成龐大的產業鏈,從垃圾變成產品重新投放市場。
圍繞電子垃圾,在中國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鏈,分工精細而明確。
電子垃圾通過海運走私進入中國各地港口碼頭,只要有貨進港,不管什么類型都不愁買家。從主板到顯示屏到塑料殼,拿到一個貨柜,垃圾分類后很快能銷售一空。運氣好,一個貨柜能賺幾十萬,少的也能賺到十幾萬。早期買一個貨柜電子垃圾只要一萬元左右,不過一張會員年卡要幾萬元,一位從事電子垃圾回收的商人說道。
在一位做“洋垃圾”生意人的朋友圈,記者看到,要想拿貨必須做他們的會員,年費從去年二萬八千元已經上漲到現在三萬元一年。此人每天更新朋友圈,經常在廣州、佛山、廣西幾個地方奔波,發布最新貨物動態。其朋友圈內容也顯示,如佛山某碼頭已經被其老板租下,他在朋友圈感嘆稱,這年頭要跟對老板才最重要,還將該碼頭照片發布在朋友圈。甚至在他的朋友圈,他稱贊湖南一年輕客戶年輕有為,還有一條企業的新聞鏈接。記者打開看到,該企業是做電子類產品的公司,規模還不小……朋友圈更多的內容顯示,他每天奔波于廣州、佛山的公司,有時晚上去佛山碼頭提貨,有時去廣西提貨。他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公布了自己電話,并把每天的貨物圖片更新,種類繁多。
在中國東部沿海的一些地區形成了規模龐大的從事進口電子垃圾拆解的產業群。他們把電子垃圾進行分門別類、對細小的原件逐一分解。不同含量和成分的原件價格不一,分類越細,售價也就越高。電路板和一些板上含金的元器件經常被回收用來“洗金”,不同的主板含金量不同,價格也不同。
電子垃圾買家種類也很多,“洗金的”專門回收廢板材然后洗金。記者加入一個專門交流電子垃圾洗金的交流群。一位專門賣含金電子元件的河南商人,得知記者是專做電子垃圾“洗金的”后,私下發來很多金燦燦的照片,都是他從各種電子垃圾中拆卸出含金的成分,問記者能否去河南看貨。交流群中,一個洗金的說他攢了幾百斤金子沒賣;一個說他積攢了幾斤金子,旁邊很多人勸他們出貨,他們說想等金價上漲;也有的表示,自己沒有那實力,不敢積攢那么多貨。據稱,一噸電子板中,可以分離出一百三十公斤銅、二十公斤錫、兩公斤銀、四百五十克黃金;一噸手機板中能提煉出六百多克黃金。
摘自《中國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