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0日,ofo完成1.3億美元C輪融資;
10月13日,摩拜單車完成C+輪融資近億美元;
10月20日,小鳴單車完成B輪融資;
11月初,騎唄單車完成Pre-A輪融資;
11月7日,優拜單車完成1.5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
11月17日,野獸騎行完成1.5億元B輪融資;
11月底,“1步單車”完成2億元A輪融資。
這個冬天,共享單車真的火了!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不到兩個月時間,7家公司獲得融資,其中透露資金規模的5家融資金額之和高達近20億元人民幣。人們整天把“資本寒冬”掛在嘴邊,但共享單車卻給陰霾籠罩的互聯網創業圈燒出了“冬天里的一把火”。
市場與資本為之如此瘋狂,共享單車到底價值幾何?
共享單車燃起“一把火”
赤橙黃綠青藍紫——今天狂飆在路上的共享單車早已不再只是黃(ofo)橙(摩拜)兩種顏色,自9月份金沙江創投合伙人、ofo投資人朱嘯虎放言“90天內結束戰斗”以來,共享單車領域,新入局者眾,諸如優拜單車、小鳴單車等以各種顏色為代表的共享單車品牌迅速“攻陷”了北上廣深。
毫無疑問,共享單車,在國內有著不小的市場需求。一方面,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上下班高峰堵車嚴重,地鐵公交又可能距離單位較遠,解決“最后一公里”難題,打的太貴,步行太慢,騎自行車是個不錯的選擇。另一方面,在倡導低碳環保、健康生活的當代社會,單車出行已成為城市發展的美麗音符、綠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國務院發布的《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中已經明確將騎行列為了“十三五”期間要大力發展的運動項目,而且,諸如北上廣深等城市也已認識到了單車出行的重要意義,正在通過開展自行車道治理、建設自行車專用道路等舉措,進一步提升自行車及步道通行安全性及聯通程度,為綠色出行創造條件。
同時,更重要的是,只需下載一個手機軟件,進行注冊,支付幾十元至幾百元不等的押金,即可以每半小時0.5元或1元的價格租用一輛共享單車,并且沒有特定停車樁,公共停車區域隨用隨停,借助互聯網手段,共享單車一經推出,便以方便、實惠等賣點擊中了廣大通勤族的痛點。
此外,單車出行一直存在,為什么會在這個時間節點“火”起來,也與人們常說的“資本寒冬”密不可分。經緯中國合伙人萬浩基就曾對此直言:“還是行業里面的亮點不夠,所以難得找到一個好的亮點,它變成了一種稀缺資源,因為很少有這么好的項目,所以所有的人都不惜代價地追進來?!?/p>
小生意如何做成大買賣
有市場需求,有資本熱捧,看似不起眼的單車出行市場,小生意也做成了大買賣。不過,無論是創業團隊,還是投資人,如今都面臨著同樣一個問題:如何盈利?
有人曾為共享單車算過一筆賬,以現行較多的共享單車報價半小時0.5元計算,半小時起跳,一天單輛車使用頻率為6次,一個月一輛車租金收入90元,除了以高成本自造車著稱的摩拜單車外,類似ofo這樣幾百元一輛的投入成本,三四個月即可收回車輛成本。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首先這僅僅是車輛成本,此外,類似ofo這樣的低成本單車無故障運營壽命非常有限,據業內人士透露,“也就六個月左右?!?/p>
另外,從成本角度看,高昂的線下維護運營成本,以及較高的損壞率也是從業者必須面對的一大難題。以ofo為例,目前ofo車輛投放主要依靠人工投放,有報道稱,僅在北京西二旗區域,ofo就雇傭了30多位單車搬運工,月薪5000多元,每月僅搬運工的工資支出就達15萬元。
至于車輛損壞率,各家共享單車公司均未公布詳細數據,不過想必這個數字不會很好看。在一項針對617名ofo校園用戶的調查問卷中,有70%的人曾經碰到有人利用機械鎖漏洞免費騎車,有28%的人曾經遇到用戶蓄意破壞車輛部件,15%的用戶發現有校外人員盜竊車輛。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低廉的租金無法覆蓋高昂的成本,共享單車的出路何在?對于這個問題,摩拜單車CEO王曉峰幾個月前的回答是“沒想好”,如今的回答依然是“不清楚”。而ofo雖然宣稱已在部分校園市場依靠租金收入實現了盈利,但走出校園,如何在城市市場實現盈利,創始人戴威也依然在思考中。
不過,對此,觀察人士倒是給出了一些思路,其中,利用押金賺錢法是一種在業界比較流行的說法。目前,各家共享單車公司都在向用戶收取押金,具體金額從99元到299元不等,以ofo每人99元押金、300萬注冊用戶計算,僅押金就有近3億元人民幣。收取押金,然后再拿這部分資金滾動經營,從商業模式上講,沒有問題,但是,問題在于,押金是需要退還的,這種玩法,只要一個環節出問題,就會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公司業務規模越大,風險也越大。
逐利是資本的本性,共享單車盈利模式模糊不清,各路資本豪擲千金又為哪般?一位投資人的話或許可以有所啟發,“單車背后的想象空間遠非你能想象”。
據上述不愿具名的投資人分析,第一,目前大部分共享單車都要求繳納押金,這部分可與互聯網金融做聯接拓展;第二,通過利用行動路線、活動范圍等數據,對用戶進行更精確畫像,可用于個性化推薦或者廣告投放;第三,作為流量入口,可與美食、休閑娛樂等O2O對接導流。“資本不傻,都知道誰搶占了萬物互聯的高地,誰就將稱霸未來的移動互聯網時代?!?/p>
決勝靠什么
“劍拔弩張!”這位投資人這樣形容共享單車目前的市場氛圍,在他看來,現在談盈利尚早,為長遠計,眼下的第一要務是活下來。
據上述投資人分析,目前市場上可分為三股力量,以摩拜和ofo為代表的領軍者,優拜、野獸騎行、騎唄等各種出身的新玩家,以及以海淀智享自行車為代表的政府主導的共享單車。
摩拜單車可算是這股浪潮中最引人注目的。從人們第一次聽見“摩拜”這個名字,到橘色單車出現在北京的街頭巷尾和朋友圈,架勢可以用“鋪天蓋地”來形容。海量投放幫助摩拜單車第一時間搶占用戶,在一線城市里打響了“共享單車”的名號。同時,掃碼取車、GPS定位、上鎖還車,新奇又帶著科技范兒的設定以及高顏值都是其吸引用戶的法寶。摩拜單車已經進入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成都五大城市,是共享單車領域目前進入城市最多的創業公司。投放的各款車型總量在10萬輛左右,主要依靠用戶調度。
而ofo則是共享單車領域的一個老兵,創立于2014年,是國內首家共享單車公司,首創無樁共享單車出行模式,最開始從校園流行開來,10月9日宣布邁出其一直專注的校園市場,向“非師生”用戶開放。
騎唄則稱得上是新入局者中的一枝獨秀,阿里流量入口+芝麻信用免押金,讓它賺足了眼球,雖然沒有說明具體合作形式,但從騎唄選擇了阿里總部所在的杭州開始運營,芝麻信用分750以上免押金,業界還是從中窺探出了一些玄機。
海淀智享自行車是個另類,是由海淀區政府發起的一項“閑置自行車智能化再利用”活動,通過鼓勵用戶捐贈廢舊自行車領取禮品和虛擬騎車幣的形式推行智享自行車。與ofo和摩拜相比,海淀智享自行車可實現回收廢舊車輛和共享出行兩種作用,投入成本更低。
不過,無論是什么模式,作為一項低價高頻的產品,共享單車最為重要的指標可能只有一個:能否做到真正的高頻。
高頻的前提是高覆蓋度,這對廠商的資金、運維能力、城市覆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頻的關鍵是良好的用戶體驗,在易觀智庫分析師王晨曦看來,“單車本身具備的可改造的點并不是很多,彼此價格也相差無幾,用戶對價格也并不敏感,更重要的是哪個好騎好找,就用哪個,用戶對平臺的忠誠度并不高,因此大家比拼的關鍵仍是服務”。
如何度過與城市管理的磨合期
共享單車興起的另一大背景是網約車燒錢大戰落下帷幕,各地相繼出臺條件嚴苛的管理細則,直接給網約車潑了一盆冷水。同樣是移動出行領域,同樣是共享經濟模式,提起共享單車,網約車作為前車之鑒一直被提起。尤其是近日,由于亂停亂放,四川成都市天府新區華陽街道辦事處城管辦收繳204輛共享單車的消息,更是讓業界心生焦慮。
隨著摩拜、ofo等共享單車在各個城市的不斷投放,堵路、占地、隨意擺放等問題日漸凸顯,盡管共享單車運營商均對使用者做出了在車輛停放時“不占盲道”等要求,但難以執行,共享單車和城市管理之間的摩擦開始升溫。最新消息顯示,針對共享單車集中投放引發亂停放問題,上海市公安局軌交總隊交警大隊已經對部分共享單車公司進行“約談”。
由此可見共享單車在方便市民低碳、便利出行的同時,客觀上確實為城市管理增加麻煩。
“關鍵是強化運營商的責任,”對此四川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渝陽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社會資本進入共享單車領域之初,都會盡可能多地爭取使用者注冊,沒有哪家運營商敢主動限制使用者。若缺乏剛性約束,共享單車亂停放問題只能愈演愈烈。所以應該出臺針對所有運營商的行業規范,搶占市場時不要忽略了自身責任,才能讓整個行業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p>
也有觀點認為,亂停亂放現象嚴重,與平臺管理措施不到位有直接關系,同時公共資源緊張也是重要原因,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更合理地分配公共資源,需要平臺跟政府部門溝通,做好總體規劃。
不過,如果共享單車繼續像網約車一樣在法律“真空”領域野蠻生長,遲早會引來新政的“照顧”,這已經成為懸在業界頭上的一把利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