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提到民宿,大家多會聯想到民族特色或當地風情,比如鼓浪嶼、麗江、荔波,但是城市之間的差異可能沒有那么大,您如何理解“城市民宿”一詞?
熊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地方的建筑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差別,哪怕是商品房,也會帶有本土文化和開發商的印記。比如到北京可能體會筒子樓、老工房、板樓、塔樓,到了成都、深圳,體會不分南北朝向的房子,等等。從房屋裝潢的風格、主色調等,又可以感受房東的個性?,F在我還不能清晰地定義每個城市的民宿具體特點是什么,但是細心揣摩,是可以總結出來的。
《小康》:民宿業務接下來的工作重點有哪些?
熊林:首先是提升預訂成功率,其次平臺會促進房東和房客之間的互評,我們看重的是用戶是否愿意分享這次住宿體驗,第二次是否還會來預訂,由此成為回頭客。
《小康》:最開始自如推廣長租業務時在地鐵里發布了很多廣告,包括之前自如沒從鏈家獨立出來時,鏈家門店會向租房者推薦自如,但是為什么目前民宿這部分沒看到較大為規模的宣傳?
熊林:核心是時機吧。敢說為了興趣從事一件事是有壓力的,因為如果你的產品不能讓人眼前一亮的話,自己是下不了臺的。我們肯定希望有恰當的方式讓更多喜歡民宿的人了解這樣一個平臺,但我們現在要做的是使線上的產品、線下的流程都更完善,將服務打磨得更精致。而且長租業務積累的這些用戶可以通過APP了解民宿板塊,這為推廣奠定了基礎。
《小康》:剛剛也提到今年自如從鏈家獨立出來,請問是出于怎樣的考慮,自如決定從鏈家獨立出來?
熊林:主因還是從自如今天的業務考慮。鏈家是一個很包容的平臺,自如屬于鏈家的內部創業。其實多數內部創業都是失敗的,失敗就失敗于內部創業其實不是創業,很難給予新業務足夠的空間和責任。如果想讓內部創業更好,就讓他們承擔更大的責任,享受責任帶來的成就感和喜悅。所以,最終我們選擇了脫離。
《小康》:獨立后自如的優勢和面對的挑戰分別是什么?
熊林:獨立后的自如優勢在于擁有更大的價值創造空間,規劃業務時更敢放開思維、敢想敢做,不受制于固有業務、文化等因素。同時,后續工作也線路清晰,比如怎樣全力打造公司的品牌、為其注入支撐的內涵。挑戰就是自立家門,你要獨當一面,客戶看待你時更少考慮鏈家這一背景。現在我們想得更多的是,還能為鏈家做點什么?你的存在對于整個集團有什么貢獻和價值?這種責任感和壓力感還是比較大的,讓人不敢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