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你是在家里好吃好喝過大年?還是跟爸爸媽媽一起出去旅游了?對于那些愛觀察、善于思考的孩子來說,不管在哪里,用什么方式過年,都會很有收獲的!下面就來看看這幾位小朋友的假期見聞,是不是很有趣呢?
@墨水椒:

猜猜看我在哪兒?哈哈,是在羅馬的大斗獸場里!今年假期,爸爸媽媽決定帶我去歐洲旅游。我跟他們一起,來到了意大利的羅馬。這里有好多名勝古跡。像到處是噴泉和雕塑的西班牙廣場,還有雄偉的萬神廟,高聳入云的圖拉真柱……當然,我最想看的就是這座大斗獸場。因為我在課文里讀到過,這里是角斗士們和獅子、老虎搏斗的地方。它現在已經成了意大利的象征。雖然現在已經不會在這里再舉行角斗表演了,但這個圓形的大斗獸場還是非常宏偉漂亮!
我興奮地準備跟它合個影,媽媽連忙掏出了手機,給我拍了好幾張。因為,這里已經不讓用自拍桿給自己拍照了。那樣做不但會妨礙別的游客,不小心還會損害古跡。所以,現在很多景點和博物館里,都不讓使用了。大家一定要遵守規定啊!
不光不讓用自拍桿,而且,在羅馬的名勝古跡附近吃東西也是違規的!在很多地方,你都可以看到穿著藍衣服的警察,正在巡查。看到有游客拿著三明治、漢堡包之類的東西在吃,就會上前提醒他們。如果你不聽勸告的話,人家可就要罰款了,最高可以罰400歐元,相當于將近4000元的人民幣!聽說,這是因為很多游客吃完東西后,會把包裝袋隨地亂扔;還有些人把吃剩的東西扔到垃圾箱里,結果找來了野貓和野狗。這些都會破壞景區周圍的環境。
其實,這些景點附近都有好多咖啡店、快餐廳,如果走累了或者餓了,還是到那里面去美美地吃一頓意大利美食吧!特別是剛出爐的披薩餅和各種口味的冰淇淋,更是不容錯過。
@咸蛋奧特曼:
去年,我的爸爸被派到英國倫敦工作。這個假期,我跟媽媽一起去看他。順便參觀了他上班的地方,這就是著名的“碎片大廈”。

真奇怪,為什么要叫“碎片大廈”呢?爸爸告訴我,這是因為它的樣子很特別。整座大廈的外墻被一片片向內傾斜的玻璃片覆蓋著,這些玻璃片自下而上由粗變細,最終組成了一座晶瑩剔透的玻璃“金字塔”。而且,組成塔尖的玻璃板互相不接觸,就好像敞開了一個口子,讓大廈對著天空呼吸一樣!
爸爸說,其實,一開始修建這座大廈的人給它取的名字是“夏德大廈”。它是在倫敦奧運會開幕前蓋好的。但因為大家都管它叫“碎片大廈”,他們也沒有辦法啦。別看這座大樓的名字怪怪的,它可是曾經的歐洲“第一高樓”!整座大廈高約310米,有95層,其中78層可供居住和辦公,總共可容納1.2萬人!它的底層是辦公區,高層則有公寓、餐館和賓館。人們不但可以在里面工作,吃飯、睡覺也都不成問題!
“你猜猜看,這里有上萬人工作和生活,那么需要有多少停車位呢?”爸爸開始考我了。“嗯,怎么也得好幾千個吧?”我瞎猜了一個。“哈哈,你肯定想不到,這里只有48個車位!”啊?怎么會這么少啊?那別的車都停在哪兒呢?
“因為停車位這么少,所以大部分人都不會開車來上班的。”爸爸解釋道,這種做法是為了讓人們盡量少開車,多坐公交車和地鐵,有利于節約能源,保護環境。而且這48個停車位,很大一部分是為行動不便的殘疾人預備的。“看,不遠處就是倫敦橋火車站、地鐵站和公交車站三位一體的交通樞紐,距離大廈才幾十米。真是太方便啦!”
而覆蓋在大廈外面的那些玻璃板也不止為了好看,它們還能為大廈提供良好的自然光,節約了用于照明的能源。細心的設計師還為每個玻璃窗都裝上了遮光簾,它們會隨著陽光的強弱,自動升起或降下,調節室內的亮度。一般說來,白天在屋里是不用開電燈的。
在這座大廈里還配備了“熱電發電機”。它可以靠燃燒天然氣來發電,功率可達到1.1兆瓦,完全可以滿足大廈里平時的基本需求。同時,它運轉時散發的熱量也被收集起來,為大廈提供熱水。有了它,不但不用再擔心突然停電,而且還能減少電力輸送過程中的損耗呢。

“現在,俄羅斯高332米的’水銀城塔樓’已經超過了’碎片大廈’,成了歐洲最高樓。”爸爸說道,“但大家并不覺得這是個遺憾,因為這座大廈的環保技術仍然是在世界上領先的。我和同事們能在這樣一座綠色環保的大廈里工作,感到非常自豪!”
嗯,希望等我長大以后,這樣的大廈越來越多。讓大家都能住在這種節能環保的地方!那該多好啊!
@喵喵兔:
“咯咯咯!”天還沒亮,外婆家的雞就開始叫了,吵得我根本沒法睡個懶覺。這個春節過得好痛苦啊!唉,都這么冷的天了,雞為啥還這么精神呢?
“從古至今,天一亮,雞就要叫,這就叫‘金雞報曉’嘛。”外婆覺得,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可是……難道公雞可以當鬧鐘用嗎?其實,住在外婆家的這幾天,我已經注意到了,她養的那幾只大公雞不光是早上,一天里好多時候都會打鳴。只是早上本來很安靜,突然響起一聲雞叫,顯得聲音特別大。而且還會帶得左鄰右舍的公雞都跟著叫,直到讓大家都睡不成為止。而如果是白天,大家各自忙著做這做那,反而注意不到公雞在叫啦。
那么,早上公雞為什么要打鳴呢?我對這個問題產生了興趣,非要找到答案不可。沒辦法,爸爸只好用電腦幫我在網上搜了一下。結果發現,這里面的道理還真不少呢!
首先我們都知道那句話:“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不過,就算不是為了早點起來好吃蟲子,除了貓頭鷹以外的大部分鳥兒也都不是“夜貓子”。因為它們的眼睛在晚上是看不見東西的。所以一般情況下,夜里的雞都在乖乖睡覺呢。
在雞的大腦里,有一個小小的區域叫做松果體,它可以分泌一種稱為褪黑素的物質。這個松果體的功能是受光線控制的。只有在晚上,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它才會分泌褪黑素。只要有光射入雞的眼睛,松果體就要“罷工”啦。而這種褪黑素直接控制著雞的大腦里負責鳴叫的皮層。當這種激素的量減少時,大腦的這個部分就會活躍起來。因此每天早上,當太陽剛剛從東方露頭,松果體就不再分泌褪黑素,公雞便會不由自主地開始當“鬧鐘”,“咯咯咯”地吵起來。
呀,我忽然想起來了,過去在公園里,有好多提著鳥籠的大爺在“遛鳥”。他們總是用厚厚的布把鳥籠罩起來。等他們拎著鳥籠轉了幾圈以后,一摘下布罩,鳥兒就會開始嘰嘰喳喳地叫起來了。看來,也正是因為光線抑制了褪黑素的分泌,于是鳥兒們才會“聽指揮”地開口唱歌。哈哈,原來老大爺們也都很懂科學道理啊!
@little B:
今年春節,我到山東煙臺的奶奶家過年。這里挨著海邊。冬天,天氣雖然很冷,經常刮著“呼呼”的海風,吹得人東倒西歪,但天氣晴朗的時候,海邊的風景還是非常漂亮的。每到這時,爸爸媽媽就帶著我,穿上了厚厚的羽絨服,圍上圍巾,到海邊散步。
這天傍晚,我們又到海邊溜達。這時潮水已經退了,留出了很長的一段沙灘。沙灘上散落著一個個小水洼。空氣中的濕氣很重,海面上好像浮起了一層薄霧,陽光也變得有些模模糊糊的。爸爸媽媽正拿著手機,忙著互相拍照。忽然,我發現海面上出現了一副非常奇特的景象:一座像石頭一樣扁平形狀的小島,好像一架飛碟一樣,懸浮在海上!我馬上叫了出來:“快看!飛碟!”聽到我的喊聲,爸爸媽媽和不遠處的幾個游人都抬頭看去,立刻發出了驚嘆聲。大家馬上拿手機把這奇異的景象拍了下來。
“這到底是什么呀?”我問爸爸,但他也搖頭說不知道。“難道是海市蜃樓?”媽媽和那幾個叔叔阿姨都這么猜測。過去我只聽說過,沙漠里有海市蜃樓,這次能在海邊看到,我覺得自己真是太幸運了!
晚上回到奶奶家里,對門的老鄰居于爺爺來做客。他曾經是一位中學老師。我們告訴他今天看到了海市蜃樓,還把手機拍下的照片給他看。他戴上眼鏡,仔細地看了一會兒,說:“這好像不是海市蜃樓,而是‘海滋’。”
咦,“海滋”是什么呀?我怎么都沒聽說過?我連忙纏著于爺爺請教。他告訴我,“海滋”也是一種光線的折射現象。它的原理跟海市蜃樓差不多,都是當陽光穿過不同高度的空氣層時,因為空氣的密度發生了變化,就會發生各種折射。再加上海面上的空氣和高空中的空氣有很大的溫差,就會把景物折射到空中。
“那,海市蜃樓和‘海滋’有什么區別呢?”我接著問道。“海市蜃樓反射出的都是遠處的景物。比如說,你在沙漠里或者海邊,卻能看到幾公里外的一座城市出現在半空中。而且,海市蜃樓看上去都是模模糊糊的,虛無縹緲。而‘海滋’折射的都是附近的景物。像這個小島,應該就是附近海里的島子。它看上去比海市蜃樓要清晰,出現的時間也會比較長。不過,不管是海市蜃樓還是‘海滋’,都是非常罕見的自然現象。你們這次能看到,確實很難得。”
哇,想不到這次來過年,還了解了這么有趣的知識。真是一次意外的收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