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榮海1931年3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12月轉入中國共產黨。
黃榮海作戰勇敢,不怕犧牲,打起仗來身先士卒。在紅1軍團時期,一次派送戰俘的任務中,身材高大的戰俘逃跑,黃榮海與其拼死搏斗后將其打死,由于搬不動戰俘高大的身體,于是把其頭顱砍下來帶回去交任務,因此被羅瑞卿大將稱為“黃猛子”,在軍中流傳。
抗日戰爭時期,黃榮海率部多次抗擊和粉碎了日偽軍的掃蕩。他指揮的部隊被根據地人民群眾譽為威震敵膽的“黃團”,為鞏固和發展抗日根據地,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1949年3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兵團第43軍129師奉命改稱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第43軍129師,黃榮海仍任129師副師長。1949年4月,黃榮海升任第43軍128師師長。
1950年3月初,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陸續派遣小股部隊進行橫渡瓊州海峽的試驗,先后派出四批部隊,順利登上了海南島,站穩了腳跟。4月17日,43軍渡海第一梯隊128師的兩個團,在副軍長龍書金、師長黃榮海、師政委相煒、師參謀長孫干卿率領下,在海南島的才芳嶺、馬梟港、花場港、玉包港、雷公島一帶強行搶灘登陸。
黃榮海與孫干卿乘坐的機帆船,行駛到主流后,與敵艦交戰。提起這只機帆船,還有一段“黃師長偷馬達”的故事。在海上大練兵后期,黃榮海為如何加快帆船的速度很傷腦筋。一天,他來到軍部駐地西營,看到軍后勤部有一些繳獲的美國十輪道吉大卡車,便靈機一動,想到如果把汽車上的馬達拆下來,安裝在帆船上,一定會使船的速度加快。但是,如果向后勤部門提出這件事,他們肯定不會同意。于是,他便在一個黑夜里帶領幾名司機,偷偷來到后勤部的汽車隊,把八輛道吉車上的馬達拆下來,裝在四只大帆船上。128師指揮船就是其中之一。
128師指揮船開動馬達后,速度加快了,追過了許多只船,于17日15時30分左右,來到才芳嶺前。黃榮海也不暈船了,抓起一支卡賓槍,與孫干卿一起,率領警衛連,跳進齊腰深的海水,冒著岸上敵人發射的紛飛子彈,搶占了灘頭陣地。迎面是才芳嶺土夾石的懸崖。黃榮海與孫干卿立即命令警衛連,趕快沖上懸崖。
他們二人與突擊部隊一起,抓著野藤、樹根和荊棘,踩著石縫,攀登懸崖,爬上屹立在海邊的才芳嶺。黃榮海命令警衛戰士們,趕快打下敵人的地堡。一排子彈和手榴彈打過去,戰士們奮勇沖到地堡跟前,占領了地堡,殲滅了敵人,奪取了制高點,掩護后續船隊登陸。
原來這個制高點的工事是敵人的一個營指揮所。他們從敵人的工事里,繳獲了一份敵海南防衛總司令部下達的指示,上邊說:“今晚北面共軍電臺活動頻繁,各據點務必注意,不可輕心。”黃榮海輕蔑地一笑。
黃榮海站在才芳嶺上,命令部隊,朝天發射三顆紅色信號,告訴后續船隊,先頭船已經在這里登陸。
看著信號彈在空中發出的熠熠亮光,他長長吐出一口氣:踏上了海南島的陸地,心里無比踏實。他帶領警衛部隊,迅速向縱深挺進,準備打敵人的反擊。
戰后,有人批評黃榮海說,只顧帶領警衛連沖鋒,如果犧牲了,誰來指揮部隊。龍書金為他辯護說:“勇敢總是好的嘛。”他自己則委屈地說:“敵前登陸,最忌遲疑猶豫,如果不果斷地帶領戰士們沖上去,拿下火力點,那將會遭受更大損失。”
在島上瓊崖縱隊的有力配合下,經過15天的激戰,至30日大部敵軍從榆林港乘船逃跑,余敵被殲滅,至此海南島獲得了解放。海南島戰役,人民解放軍以傷亡4500人的代價,共殲滅國民黨守軍3.3萬余人,擊毀敵機2架,擊傷敵艦船5艘、擊沉1艘。殘敵大部逃往臺灣,一部潰散。
此后,黃榮海率128師于黃竹、美亭與敵激戰,殲滅多我數倍之敵主力。之后,又連續奔襲殲敵,與兄弟部隊一起解放了榆林、三亞,為解放全中國立下了不可磨滅的戰功。
(摘自《海南日報》2011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