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標志與VI設計》是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它是學習掌握把企業的經營理念、生產、商品等整合,創造和形成統一的公司形象,提高公司的凝聚力和競爭力的一個設計課程。為進一步貫徹、推進高職院校培養目標,結合目前廣告設計行業對人才的具體需求,課程采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工作任務”導向教學內容、“學做合一”教學模式,從而有效的改善教學手段、加強師資、豐富教學內容。
【關鍵詞】標志;VI;課程改革
1 課程改革重點內容
1.1 能力目標設定
該課程主要任務是使學生能夠綜合運用美學規律、標志設計方法、計算機圖形設計軟件,獨立或配合完成VI手冊的整體設計。要求標志部分的設計結合市場調查進行,充分考慮甲方的需求,準確進行品牌定位,在此基礎上發揮創造性思維,盡可能的體現創意。掌握VI基本的理論知識,完成客戶溝通、市場分析、設計定位、提案、定案并修改完善等環節。掌握常用的標志創意表現技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精神、團隊精神。
基于具體工作過程,課程目標設定如下:
(1)能夠有效與客戶溝通,并進行市場分析
(2)能夠確定標志設計方向,并進行標志提案
(3)能夠反復提案,直至客戶選定最終標志方案,并完善設計
(4)能夠完成VI手冊中基本系統的設計與開發
(5)能夠完成VI手冊中應用系統的設計與開發
(6)能夠完成VI手冊的最終設計,并進行數碼打樣
1.2 “雙師”結構教學團隊
本該課程在教學實施中,宜采用專職講師和具有豐富設計經驗的企業資深設計師進行組合,構成“雙師”教學團隊,共同帶領學生進行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活動。專職教師負責制定整體授課計劃,撰寫課程資料及總結,兼職教師負責提供行業前端的案例素材,兩者共同對學生的成果進行考評。
1.3 “任務導向”教學方案設計(職業場景模擬與真實項目實踐)
《標志與VI設計》課程讓學生在實際項目的演練中提高專業技能,強調完整的工作過程,強調與甲方有效溝通的重要性,強調提案這一環節的反復性。采用項目教學法,融“教、學、做”為一體,讓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使學生真正掌握VI手冊設計與制作的專業技能,以滿足社會對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通過典型任務的訓練,使學生能夠根據VI設計的基本原理和設計規律,針對不同的客戶進行不同行業類別的VI手冊設計制作。該課程按照真實職業場景分為兩個具體的設計任務,任務一為標志設計提案,任務二為VI手冊設計。兩個任務在知識含量和能力難度上是有易到難的遞進關系。在整個VI手冊設計流程中,要求學生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和客戶溝通,完整的記錄小組成員的創意過程,按時提交各種分析報告和圖文資料,在設計完成之后向客戶提交并展示成果。
1.4 考核與評價體系
該課程的考核主要從兩方面展開:一、職業能力目標;二、通用能力與職業素質能力目標。前者側重考核學生是否能夠綜合運用美學規律、標志設計方法、計算機圖形設計軟件,獨立或配合完成VI手冊的整體設計。后者側重考核學生的個人基本素質以及是否具備團隊精神等。
2 課程建設主要成果
2.1 課程建設亮點
2.1.1 引“狼”入室:尋求真實項目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學生在一個真實項目中的收益往往超出我們的想象,但是真實項目的開發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項目來源、項目難易程度、項目的時間要求都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項目驅動式的教學模式將教學計劃中的教學內容貫穿到項目任務中,并在訓練項目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該課程就標志與VI設計中關鍵步驟即提案(立意、定稿)、實現(設計制作環節)階段,分別采用模擬場景與真實項目實戰的方式培養學生利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式加強需求溝通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及實際項目操作能力。整個項目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及企業導師將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從明確客戶指令,搜集整理素材,方案的設計,項目的實施及最終的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老師起到輔助和引導的作用。學生通過項目制作,自主地學習知識,獨立地訓練技能,進而達到能夠獨立完成標志與VI設計制作的要求。
2.1.2 修成“正果”:項目在課程外的延續
將真實項目引入課堂,甲方會給我們提供的是一場演習還是一場實戰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生的努力程度,只有師生共同付出超出課程本身的努力才可能打出漂亮的一仗。這就要求師生在課堂外多花時間和精力,甚至在課程結束后也要積極的跟進項目,給甲方一個滿意的答卷。項目的最終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程結束后,師生對項目的繼續跟進。
校企合作使教師和學生能夠在企業實際項目中得到鍛煉,有益于培養善于理論聯系實際,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合格人才。通過校企合作教師加強了工程實踐經驗及其在教學中的轉化能力,使師資隊伍向“雙師型”邁進;學生在企業實踐過程中則可以把書本知識與企業的生產實際結合起來,完成理論學習向實際應用的轉變。
2.1.3 學生素質培養
以完整的流程、真實的角色、企業標準化制作規范訓練學生綜合實戰能力。根據實際工作流程設計教學過程;根據實際工作的創意團隊的基本構成:藝術總監、撰稿人、電腦制作、策劃人員等,而教學活動的設計以分組的形式使學生形成創意團隊的基本結構;客戶調研、提案、輸出等環節要求學生進行闡述和交流,這種交流對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益處;教學活動的設計特別注意了以設計、輸出的行業標準要求學生,有利于學生從校園到工作的順利轉化。
3 總結
筆者認為對教學的持續思考和改進是使課程保持活力、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標志與VI設計》課程仍有許多進步和提升的空間,有待教學一線的教師和有志于教育事業的企業專家去挖掘,如:現行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進一步完善;“雙師結構”向“雙師素質”過渡;校企合作的進一步加強等等。未盡事宜期待各界專業人士共勉。
參考文獻
[英]David Airey.超越LOGO設計:國際頂級平面設計師的成功法則(第2版)[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05).
作者簡介
陳皓(1977-),現為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媒體與藝術系副教授,從事平面設計與工業設計相關教學及研究工作。
作者單位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北京市 10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