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網絡化、信息化等先進科技的發展,以手機、電腦、平板等為載體的新媒體以迅猛的勢頭滲透到了人們的生活與工作當中,并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交往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機遇的同時,也使其暴露出了新的問題。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與優化勢在必行。本文以新媒體環境為研究起點,在對新媒體對高校思政教育的影響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當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作出了深入的研究。最后就高校思政教育的優化對策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校;思政教育;新媒體;問題;對策
互聯網時代,新媒體逐漸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在信息傳播方面表現的獨特優勢有目共睹。相比于傳統媒體,新媒體以信息化技術、數字化技術為依托,具有虛擬性、便捷性、開放性等特點,在提高思政教育質量和效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們也應該從辯證的角度去面對這一新鮮事物,客觀地承認其優勢與劣勢,認真分析新媒體對高校思政教育產生的影響,采用有效措施消除消極影響部分,從而將新媒體的優勢和價值發揮到極致。
1 新媒體概述
與電影、報紙、電視、廣播、等其他傳統媒體形式相比,新媒體在信息傳播方面更具交互性、實時性和數字化,它的出現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信息服務平臺,進一步促進了人們之間的交流。新媒體的這些特性使得其成為當今信息傳播最便捷也最豐富的媒介傳播形式之一,在各個方面對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等形成了深遠的影響。從當前我國新媒體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數字電視、數字讀物、即時通訊、微信、博客、網絡論壇、社交軟件等是當前在我國應用最為廣泛的幾種主要的新媒體形式。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受眾之間不僅能夠隨時取得聯系,在接收信息的同時還能夠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對信息進行自由的發布??梢哉f,新媒體的發展與應用,在使信息受眾的個性化得到充分發展的同時,還將信息的接收者變為了信息的發布者,在為信息受眾提供自由、平等選擇機會的同時,也使新媒體環境下的信息變得更加多樣化。就當前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來看,新媒體的出現和發展,在教學方式、教學理念等方面促進了高校思政課教學的變革。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灌輸式的思政教學方式就不再能夠滿足新媒體環境對教育的要求。因此,如何將新媒體有效運用到高校的思政課教學當中,使高校思政課的教學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是當前擺在廣大思政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
2 新媒體對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影響
新媒體對高校思政教育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使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得以拓寬。學生不僅能夠從傳統的紙質資料中獲取思政教學資源,還能夠從網絡上獲取到大量、即時的信息。此外,學生還可以根據自身的思政學習需要,在網絡中對所需信息進行定向搜索,這就使得其信息的獲取更具針對性。其次,使學生之間的交往方式更具多樣化。借助于新媒體技術,學生之間可以通過微信、微博、QQ等現代網絡溝通軟件進行交流,在使學生的交際范圍得到擴展的同時,網絡的匿名性能夠在充分保護學生隱私的同時,促進學生情感的表達和宣泄。但這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對網絡的過度依賴和沉溺,容易使學生現實中的人際交往能力得到弱化。為此,我們要對學生的網絡使用情況進行科學的引導。最后,新媒體的應用能夠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網絡資源的共享性,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使學生在課下能夠借助于網絡與名師、同學,針對課堂上的難點、重點內容進行交互式的交流與學習。如,遠程教學、網絡公開課等網絡資源的使用,使學生的學習不再受到空間和時間的限制。
3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
新媒體技術如同一把雙刃劍,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應用,同時產生了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其工作實踐中主要存在以下兩種問題:
3.1 教育引導力不足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手段及設備,為學生創設虛擬的學習情境,這在某種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良好興趣的培養。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大量不真實環境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滲入,使得學生接受教師的專門引導較之傳統課堂教學有所弱化,容易接觸到不良信息。大學生尚處在身心發育階段,他們穩固的“三觀”還沒有形成,對媒體傳播信息的甄別能力不強,假如沒有專業的良性引導,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染,造成了學生思想上一定的混亂,最終影響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順利開展,不利于大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另外,緣于互聯網的虛擬特性,導致在以新媒體為載體的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師很難準確地了解學生思想動態變化,加上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不足,降低了教師對學生思政方面的引導力,導致學生在接觸不良信息時不知如何處理,思想意識可能出現偏差,與預期的培養目標背道而馳。
3.2 過度依賴新媒體
新媒體技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應用,改革了傳統教育模式,為師生搭建了新型互動平臺,活躍了課堂氣氛,促進了思政課堂教育質量與效率提升,因而受到了廣大師生的青睞。然而,新媒體只是單純地作為思政教育輔助手段被應用,難以替代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某些師生在新媒體技術提供的便利中迷失了自我,過多地依賴新媒體技術,而一度忽視了彼此間的互動交流,人與人之間逐漸變得冷漠,也不注重思想理論實踐,綜合素質出現了下滑。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下,部分自制力較差的學生沉迷于虛擬網絡世界里,將很多時間和精力耗費在游戲中,不分時間、地點的上網,嚴重影響了自己的正常學習生活。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打破了文化在時間和地域上的界限,形成了我國多元文化生態體系。在海量文化信息的沖擊下,學生的思想意識形態發生了極大變化,干擾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正常開展。
4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優化對策
新媒體在高校思政教育創新中發揮了無可比擬的優勢,但是這是建立在正確應用基礎上的。作者結合上文對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問題的認識和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以下幾種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優化對策,以供參考和借鑒。
4.1 轉變新媒體思想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新媒體作為重要的信息獲取工具,儼然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這樣的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師不僅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素養,還需要熟練地運用新媒體技術,從而設計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課堂,這也是現代合格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評價標準。高校應該重視新媒體技術在思政教育中的引入,并認真分析其所帶來的影響,通過培訓、教研等手段,加強對師資隊伍的培訓,樹立他們正確的新媒體思維,及時更新他們的互聯網知識與技能體系,努力打造一支符合現代化教育標準的思政教育師資隊伍。與此同時,高校還應該創新與完善課程管理體系,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制度,并以此為依據,對思政教育教師的新媒體技術應用實際進行客觀評價,分析其中存在的足與不足,即刻更正教師出現的錯誤,給予表現優異的人員適度獎勵,激勵廣大教師為高校教育事業發展多做貢獻。
4.2 發揮新媒體優勢
傳統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中,教師是主體,一味地以講授為主,增加了課堂教學的枯燥感、單一感。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進行了思政教育改革,確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教師引導功能的發揮。在此基礎上,高校還應該積極引入先進新媒體技術設備,建立思政教育公共服務平臺,轉變師生互動交流方式,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良好條件。同時,高校還可以請專業人士開發思政教育服務軟件,并加裝到學生手機上,通過此平臺收發動態信息,盡量過濾不良信息,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信息甄別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另外,為了解決師生過度依賴新媒體這一難題,高校需要建立干預制度,有效管制師生的新媒體應用行為。具體而言,在做好網絡培訓工作的基礎上,高校還應該在思政教育中融入法律知識講解部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媒介素質,樹立他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
5 結語
總而言之,新媒體技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應用具有非常實在的意義,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們需要從不同的維度去審視新媒體,善于發現這一新鮮事物對教育產生的影響,進而制定科學合理的應用策略。未來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其在高校思政教育優化中將會表現更大的優勢和價值。因此,希望教育界的其他學者持續關注我國高校思政教育事業發展,結合其工作實際,提出更多的新媒體運用建議。
參考文獻
[1]杜曉輝,劉志紅,嚴佳.淺談高校思政教育在新媒體視域下的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4(08).
[2]徐海鑫,廖浩君.試析新媒體如何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有效發揮作用[J].學術論壇,2011(07).
[3]唐慧興.淺論中學生網絡德育[J].當代教育論壇(校長教育研究),2007(08).
[4]郭德華,殷曉旺,周群,夏玲,秦園珠. 青少年網絡行為調查與心理分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6(07).
作者單位
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省吉首市 4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