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改革開放與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教育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對高職思政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就業為導向已成為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向。本文探討了高職思政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的必要性,對基于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思政教育創新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要的探析,并提出合理的創新策略。
【關鍵詞】就業;導向;思政教育
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學生學習的目的即是就業。其中,在德智體美勞等諸方面,德育占據著主導地位。由此可見,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職教育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其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們應高度重視高職思政教育的質量,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促進高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1 高職思政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的必要性
高職思政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要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應注重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發展的同時提高其社會技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其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所以在高職教育中,以就業為導向開展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 基于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思政教育創新存在的問題
在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作用下,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還是人才的競爭,對人才需求量在不斷增加,對于人才的要求也隨之提高。所以,高職院校在進行思政教育時,不能只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還用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就業觀,提高就業能力。目前,我國基于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創新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2.1 對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思政教育創新不夠重視
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高職院校仍以傳統的教育模式對待思政教育,在思想認識上,對基于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思政教育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忽略了其本質及價值,因而無法充分認識到其創新對于推進學生就業發展的重要意義。近年來,學生自殺事件經常發生,例如:瀏陽年僅17歲的學生在生日前夕燒炭自殺。其中,很多都是因為無法承受過大的就業壓力與思想負擔造成的。由此可見,一些院校對以就業為導向的思政教育創新并沒有足夠重視,沒有將其與學生的就業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因而不能有效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使學生產生悲觀、厭世、逃避心理,導致了很多悲劇的發生。
2.2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思政教育創新缺乏實踐教育
很多高職院校在以就業為導向的思政教育上,過于注重進行抽象的理論教育,忽視了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具體實踐相結合,沒有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缺少通過實踐驗證、掌握思政教育的內涵與價值的機會,無法將思政教育內容靈活運用于生活和工作之中,導致思政教育的實效性不強。
3 基于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思政教育創新策略
3.1 在具體實踐中不斷完善高職思政教育創新
基于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思政教育創新,其重點就是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創新傳統思政教育模式,在教學中滲透職業元素的實踐,創建實踐教學的有效平臺。通過組織演講、辯論、情景模擬等方式開展思政教育工作,通過使用豐富的教學形式,充分激發學生參與思政探討的積極性,增加對思政知識的了解,提高學習思政知識的熱情。定期組織知識講座、知識競賽、職業規劃設計大賽、模擬招聘、校園志愿者服務、社團活動。增強學生參與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普遍性,使學生親身體驗、主動探究,同時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還可以通過一些具有社會意義的時間活動,來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實現思政教學,比如以社會調查、志愿者活動以及企業實習等形式來開展思政教育。以廣闊的社會實踐教學平臺,緊密結合高職思政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基于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思政教育觀念。
3.2 豐富和優化教學內容
在進行高職思政課教學創新時,內容的創新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在當前環境下,高職思政課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為指導。所以作為思政教育工作者,在進行思政教育時,應自覺不斷豐富和優化教學的內容。一是應將思政課教學與就業能力的培養相融合,掌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與內在規律,并遵循市場經濟的規律,實現科學發展。,作為思政教育工作者,應對學生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導,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在思政教育的同時穿插與就業相關的知識,注意對社會就業形勢的了解,分析就業發展趨勢,有針對性的開展高職思政教育工作,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3.3 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方法非常重要,教學方法會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尤其是在以就業為導向前提下的思政教育,應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教材實際,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化教學手段,通過圖片、聲音、視頻、動畫等資源,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有效性。然后,再通過模擬演練的形式,創設虛擬場景,不僅使思政課實踐教學充滿活力,也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充分利用專業實踐教學資源,進行現場教學。基于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思政課教學,應當充分利用專業實踐教學資源,彌補思政課實踐教學在經費與場地設施等方面的不足。例如:利用專業實習基地,將思政課實踐教學安排到生產現場,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企業文化,零距離接觸與感受企業生產與經營的模式。通過現場教學,教學內容更加生活化、現實化、具體化,學生也能夠更加直觀、清晰、深刻地掌握思政課教學內容。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思政教育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面對追求創新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從改善高職院校對于思政教育的認識、在實踐中完善高職思政教育創新、豐富和完善教學內容、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建立完善的師資隊伍建等幾個方面入手,實現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創新。
參考文獻
[1]袁國玲.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與高職思政教育創新[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12(06):40-43.
[2]曹麗萍.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院校思政課改革實踐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4(21):181-183.
[3]桑江.不同視角下的高職“思政課”教學改革問題研究[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5):99-100+107.
作者簡介
劉清華(1971-),男,山東省臨沭縣人。碩士學位。現為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體育部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蔣麗珠(1976-),女,云南剩通海縣人。博士學位。現為大理大學昆明附屬醫院副教授、副主任醫師。
作者單位
1.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體育部 云南省昆明市 650033
2.大理大學昆明附屬醫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