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一種特殊的不可再生資源,如何看待時間,如何利用時間,將直接關系到每個大學生的學業、事業,乃至整個人生。然而當代大學生的時間觀卻存在種種問題:如缺乏明確的目標和可行的計劃,對自己的生物鐘沒有清醒的認識和利用,課堂時間的利用效率偏低,缺乏堅毅的心理素質,欠缺科學合理的時間管理技巧,等等。要在競爭中占據主動甚至脫穎而出,必須對時間有清醒的認識、合理的規劃。大學生們要做的,就是培養正確的時間觀,看清自身的優缺點,增強自身的競爭力,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關鍵詞】時間;時間觀;大學生
1 引言
時間是最寶貴的財富,它非常特殊,只向前走,不向后移。人們無法將時間儲存起來留待后用,只能支配當前這一刻。每個人每天都有24小時,在這一點上,時間對任何人都絕對公平。但換個角度,時間又是從來都不公平的,因為每個人花同樣的時間,卻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究其根源,在于每個人的時間觀不同,時間管理也不同。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可知時間是多么重要。然而即便時間如此重要,人們卻無法將之儲存、積蓄;更無法再生或重復使用。
時間觀是指不同的人對時間產生的不同認識和理解。從哲學角度來看,時間觀的差異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如文化、年齡、性別、民族、社會階層、受教育水平等。而時間管理就是要使人們對時間的使用從被動的自然經歷與隨意打發,轉而系統地、集中地、有目的有計劃地主動分配使用,從而進行高效能的富有創造性的活動。
大學生作為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國家培養的高級專業人才,代表著最先進的流行文化,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棟梁之才。他們進入大學以后,課程不再像高中那么緊湊,可供自由支配的時間一下子明顯增多。然而,并非每個人都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科學高效地進行學習、生活、工作或娛樂。研究他們的時間觀,了解他們的時間管理能力,有利于在今后的大學教育中更為合理地進行訓練和培養,指導他們科學合理地安排好學習、工作和生活,在人生的舞臺上更好地實現自身的價值,更好地為社會為祖國貢獻自身的力量。
2 分析現狀
大學生,處于從中小學教育邁向社會、投身工作和家庭的過度階段,他們的時間有著自身的特殊性。一、總體而言,他們的時間較為單純,大致可分成課堂時間和課余時間;二、通常課余時間較為充足,如何利用就成了大問題;三、身處當今的信息時代,大學生們大量擁有智能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往往分散了他們相當一部分時間和精力。
美國著名管理大師德魯克說:“不能管理時間,便什么也不能管理。時間是世界上最短缺的資源,除非嚴加管理,否則將一事無成。”每個人,只有管理好時間,充分利用時間,才能發掘出自身最大的潛力。一個真正懂得時間管理的人,應該能夠科學地分配自己的時間,并且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時間。
要當時間的主人,首先要從觀念上把握時間,這是科學管理時間、合理利用時間的前提和基礎。時間觀體現了一個人的價值觀,在單位時間內到底能夠產生多少價值,和這個人的時間觀、時間管理能力有著直接的關聯。學生時代也好,工作時代也好,擁有正確科學的時間觀,才有可能提高自己的辦事效率,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然而,大學生時間觀的現狀不容樂觀,存在于大學生身上的時間問題比比皆是。
2.1 缺乏明確的目標和可行的計劃
目標明確,才不會迷失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節省和控制時間。有目標,注意力就會集中起來,從而不易被繁亂的雜務干擾。我們做事的時候,都懷著良好的心愿,對自己設置一定的時間限制。但時間常常被很多看似不可控制的力量所左右,結果我們所花的時間超出了原來的計劃。
所謂“計劃”,是指對未來行動所做的先期決策。“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工作或者學習中,如果沒有計劃,盲目行動,只能是消極應付,將處于被動地位。而事先做好計劃的人,則會有意識地支配時間,從而提高效率。做好計劃,做好適當的準備,非但“磨刀不誤砍柴工”,而且能提高工作效率,縮短工作時間,進一步還能從容應付突發事件,有助于更快更好地實現自身的人生目標。
大學生們在跨進大學校門之前可能并不需要或者并不完全需要自己安排計劃,學習生涯雖然緊張,但需要做的僅是照著老師和家長的要求,按部就班。而此時,隨著自由時間的增多、老師管轄的寬松,制定計劃、實施計劃都提上了議事日程。計劃又分短期計劃和長期計劃。對于大學生而言,每個學期要修滿多少學分、通過哪些考試、鍛煉哪些能力等等,都是短期計劃。而職業規劃、人生目標,則屬于長期計劃,需要放遠目光,合理籌謀。
當然,確定好目標,制定好計劃,接下來最難的就是執行計劃。在當代大學生中,不乏計劃修訂完美,執行卻無法堅持的情況。這就是常說的“知易行難”,行動往往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如懶惰、社交、娛樂、傷病等等。然而,我們只有遵照計劃堅持不懈地執行下去,才會取得預期的理想效果。如果不能執行,那么有計劃等于無計劃。因此,一方面要嚴格執行,另一方面還要適時檢查和調整。
2.2 對自己的生物鐘沒有清醒的認識和利用
人的大腦不可能無休無止地保持高效運行,在不同的時間段,它會呈現不同的效率。頭腦最為清醒的時候就是一個人最佳的學習時機,對于不同的人,這個時機會體現在不同的時間段。有的人在清晨,有的人在黃昏,有的人在下午,有的人在夜間。不管是哪個時間段,抓住這一時機,合理地利用和分配好這個時間段,才能保障最高的學習效率。珍惜時間,善加利用時間,無疑是對自己生命的尊重。反過來,若是在思考最活躍、記憶力最佳的時間段內睡覺或娛樂,錯過最高效的時刻,這其實是對時間極大的浪費。
如果在已經感到疲倦的時候繼續工作或學習,那么效率就得不到保障,更重要的是,長此以往還會導致很多臟器的功能退化或紊亂甚至病變。可以說,不懂得休息的人就不懂得學習、工作和生活。與其在疲勞的狀態下低效地學習,不如先休息一下,等精神飽滿了再接著做。應該學會時間統籌,科學地支配時間,保證每天除學習外,都有必要的睡眠、活動、休息的時間。反過來,這也正是為了更好地學習和生活。
2.3 課堂時間的利用效率偏低
課堂教學是我國各階段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知識技能傳遞的基本形式。課堂上任課老師會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實施不同的教學手段,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從理論上講,課堂學習占據了大學生大部分的學習時間,如果能夠充分利用,無疑會大大提高學習效率。事實情況卻是,相當多的大學生存在逃課現象。有的是厭倦了從小到大的這種授課模式,有的對自己的專業不感興趣,有的認為高中階段太辛苦了進入大學必須放松一下,有的癡迷于游戲或網絡,有的容易受情緒左右不能及時自我調整……原因各各不一。
還有一些學生,雖然沒有曠課,按時進入了課堂,但相當于一個擺設。他們坐在那里手里操控著手機,或者跟朋友聊天或者瀏覽網頁或者逛店購物,完全沒有注意老師在說些什么。這種情況,也可稱之為“隱性逃課”,因為只是人到了,心卻在別處。
即便是沒有分心,端坐聽課的學生,也不一定能有理想的課堂聽課效率。一部分學生從小沒有領悟到聽課的真諦,分不清重點,記不好筆記。或者沒有及時復習前課的要點,或者沒有提前預習本課的內容,這些都不利于提高課堂效率。
可以說,善于抓住課堂的學生學習最輕松,而且可以成績最大化。反之,課堂不認真,課后即便花費翻倍的工夫,也未必能到達如期的效果。
2.4 缺乏堅毅的心理素質
很多大學生都有拖延的習慣,他們會說,“明天”或者“總有一天”他們要去做什么,但事實上常常無限制地往后拖,成了一種慣性。這種慣性從短期看會降低辦事效率,使手頭的事情不能按時完成,并且伴隨而來煩惱、焦慮、自責等負面情緒,進一步導致效率低下;從長期看終究會造成機會的喪失、精力的耗損,甚至消磨人的意志和信心,于是生命就在拖延中白白流逝了。難怪莎士比亞要說:“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會放棄他。”一個人要是被時間放棄了,那么等待他的將會是無限制的惡性循環,如果不及時醒悟,后果不堪設想。
造成拖延的內部因素有人口學變量、人格特征、認知因素、動機因素等,外部因素有父母教養方式、情境因素等(徐:27)。大學生們要自我檢測問題的關鍵到底出在何處,以求針對性地做出改進,培養堅毅的性格,強化時間的管理。
如果善加利用,手機、電腦和網絡對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不僅能促進智力,如想象力、理解力、記憶力、思維能力的發展,還能促進非智力因素,如興趣、意志、動機等方面的發展。尤其現在市面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學習軟件,恰當利用,均可幫助提高學習效果。當然事物都有兩面性,如果不能合理利用,反而被手機、電腦牽著鼻子走,不能成為自己時間的主人,那就淪為手機、電腦的奴隸。需要專注學習的時候,要學會對電子設備說不。
2.5 欠缺科學合理的時間管理技巧
有時候在有限的時間里,等待完成的事情卻有好幾件。這時就要分清輕重緩急,有些事情非常重要非常緊急,那么必須優先完成;有些事情并非特別重要或者不是十分緊急,那么可以先緩一緩,等重要的緊急的事情完成以后再加考慮。可以說,時間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選擇,或者說做出正確的決策。但有時,做出選擇,尤其是正確的選擇非常困難。
很多時候人們都在等待中浪費時間,要想把這樣的時間節約下來,就要學會統籌安排事情的先后順序。能夠同時進行的事件稱之為并行事件,在統籌學思想中,發現并行事件越多,就越能在同一時間內做更多的事情,因而大大提高辦事效率。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對整體進行把握,理清思路,采用恰當的時間安排,這樣才能更好地利用時間。
2.6 其他
有些大學生對他人的時間不太看重,不了解準時守時的必要性。魯迅先生曾說過:“浪費別人的時間就好比謀財害命。”守時,是人與人溝通交流的一座橋梁。守時,可以表現出本人的誠意,也是對待他人的尊重。此外,提前幾分鐘到達約會地點,可以熟悉一下周圍的環境,醞釀一下和對方見面的話題,這樣準備越充分,越能順利達到約會的目的。
3 結語
實踐證明,時間管理是事業成功的關鍵,要從忙碌中成就輝煌,在競爭中占據主動,就必須管理好時間。只有充分利用時間,才能發掘自己最大的潛能。時間管理其實就是人生管理,管理好時間,才有可能成為一個高效能的人。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進取心激勵他們不斷努力,朝著更高的目標前進。如果這種動力足夠強大,可以讓時間不斷增值,即不斷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就大學生們而言,具體可行的步驟包括:深刻理解并培養正確的時間觀,制定科學合理的計劃并嚴格遵照執行,養成說做就做的習慣摒除拖延,學會分清不同事情的輕重緩急,全神貫注于目前的事件不輕易分心,可以并行的事情學會統籌安排,等等。
參考文獻
[1](美)蘭德爾,舒建廣,譯.時間管理:如何充分利用你的24小時[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
[2]袁敏琴.高效時間運籌術[M].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01.
[3]趙紅瑾.時間管理與學習能力提升[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0.
[4]劉子仲.這樣管理時間最有效[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
[5]王媛媛.大學生時間管理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陜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12):59-62.
[6]徐愛紅,徐夢吟.大學生拖延行為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3(02):26-28.
作者簡介
張偉華(1976-),女,江蘇省宜興市人。碩士學位。現為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英語教學。
作者單位
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 江蘇省 宜興市 21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