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網絡是在信息時代下面向大學生的網絡信息共享與思想交流的多功能平臺,加強網絡思想教育是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新要求和新趨勢。高校應依托現有網絡資源,搭建信息化網絡平臺,積極探索網絡思想教育的內在規律與路徑,不斷提高網絡思想教育水平,利用如動漫等藝術形式充分發揮網絡的思想引導、輿論宣傳和氛圍營造等功能,并且讓網絡真正成為我們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平臺和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
【關鍵詞】“微”時代;網絡思想教育;動漫;再探索
隨著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資源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互聯網的普及使得這一“第四媒體”的地位與優勢愈加凸顯,信息的傳輸向著“微”型化不斷發展,微信、微博的出現已經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網絡思想教育的方式。大學生作為我國網民的主體之一,他們的思想品質、道德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互聯網傳播內容、傳播方式的影響,網絡也隨之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如何利用互聯網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如何繼續發揮傳統網絡思想教育的作用,構建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模式,使網絡真正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臺、新手段、新載體,擴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大學生網絡思想教育目的
大學生網絡思想教育是以現代互聯網的特性為出發點,對大學生網絡生活的觀念引導并進行相應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種教育活動。它與高校教學、校園文化建設都有著緊密的聯系,是大學教育的延伸和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
在目前日益復雜的網絡環境下,大學生網絡思想教育的目的是通過教育的方式盡量減少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的消極影響,在網絡上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
2 大學生網絡思想教育的意義
網絡思想教育是科技發展與傳統教育相結合所形成的適合社會發展的新生事物,又具有不同于傳統教育的顯著特點。在新形勢下,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一種新形式,教育工作者將自身思想政治專業知識與網絡知識有機結合,針對學生特點,運用現代傳播學原理和思想政治的宣傳教育理論,以計算機互聯網絡為媒介,與大學生進行交往、互動,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道德規范和信息素養,進行有目的、有規劃、有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又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2.1 加強網絡思想教育是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的現實需要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除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外,我們還可以借助網絡這個強大的媒體,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同時將網絡信息的娛樂性,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思想性有機結合起來,易于大學生接受,無形中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傳達給教育對象,大大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2 加強網絡思想教育是占領高校校園文化陣地的迫切要求
網絡文化已經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加強網絡思想教育,增強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吸引力與影響力。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園網絡覆蓋面廣、親和力強的優勢,大力打造網絡文化媒介,例如制作廣受學生喜愛的動漫形象或宣傳片弘揚和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占領思想文化新陣地,為大學生思想素質的提高和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
2.3 加強網絡思想教育是調動教育對象主體能動性的客觀需要
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教育,一方面要面向大學生需求與思想特點提供不同類型的網絡文化產品,另外一方面,充分發揮各高校的學科優勢和教育資源優勢,使得教育信息資源得以共享,還可以把教育信息向外傳播擴散,使得大學生可以更好地享受便利快捷的教育服務。
3 高校網絡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網絡是把雙刃劍,它在帶來巨大社會效益的同時,也給我們的教育、管理帶來了很多消極和負面的影響,目前我院的網絡思想教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3.1 網絡思想教育意識不強,網絡管理體制不健全
要做好網絡思想教育工作,樹立良好的網絡思想教育意識是前提,構建科學的網絡管理體制基礎。目前,我們對網絡思想教育的認識還不夠全面,還存在著“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并沒有將網絡思想教育放在應有的位置來重視和及發展。
3.2 網絡思想教育投入不多,網站利用率較低
由于對其潛在的社會效益和教育效果認識不夠,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與其他工作相比,我們在網絡思想教育這一塊投入相對較少,特別是對網站前期創建和日常維護方面的投入,稍顯不足。另外,投入上的不足會導致高校的網絡平臺功能不健全、網站的互動與個性化服務欠缺、更新維護不及時、利用率較低,網絡的教育作用不能很好發揮。
3.3 網絡思想教育隊伍數量不足,管理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網絡思想教育成敗的關鍵在于能否盡快培養出一批能夠適應網絡文化,并能參與網絡文化創造的優秀管理隊伍。目前,高校專門從事網絡思想教育的專職隊伍人數少、專業化程度低,工作隊伍缺少對互聯網知識的培訓,并且網絡思想教育知識培養機制跟不上時代變化。
3.4 對學生使用網絡的監督引導不夠,學生網絡道德問題突出
我們在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中發現,通過網絡獲取信息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他們習慣通過網絡關注熱點新聞、參與微博互動、參加群組,但對學生工作網站瀏覽較少,關注較少。部分學生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網癮、瀏覽不健康內容、上課用手機上網、通宵玩電腦等現象,給他們的成長帶來不利影響,我們在引導大學生科學、文明使用網絡方面還存在一定問題,需要加強改進。
4 做好大學生網絡思想教育工作的對策建議
當前,“微”軟件對傳統網絡思想教育影響很大,但是作為基礎的網絡思想教育,我們只有不失時機因勢利導地進行網絡思想教育系統工程建設和網絡思想教育實踐,才能早日形成網絡思想教育體系,拓寬人才培養渠道。
4.1 高度重視,完善網絡思想教育體制機制
要建立高校網絡思想教育的領導體制。具體地講,就是要建立團委、學生會、學生社團、學生班級、學生宿舍等從上到下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體系。成立相關網絡思想教育工作的管理領導小組,設立專門的學生網絡思想教育科,配備分管網絡思想教育工作的管理員。要制定一系列相應的、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做到分工明確、內容具體、責任到人,這樣才能保證高校網絡思想教育工作的高效運行。
4.2 更新觀念,增強網絡思想教育的主動性
面對網絡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我們要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準確把握網絡思想教育的內涵,積極研究網絡思想教育工作的規律和發展趨勢,更新教育觀念,創新適應網絡思想教育思路,實現網上與網下的協同作用、同步進行,善于把握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契機,不斷創新大學生網絡思想教育形式,如拓展高校思想宣傳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動漫化”途徑,充分利用網絡的“平等交互式”信息溝通方式,從知識傳授轉向能力培養,端正大學生的價值觀。
4.3 整合隊伍,提高教師的網絡思想教育水平
做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主動建設一支思想水平高、網絡業務強、熟悉學生思想狀況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與此同時,我們要注重加強對學生網絡隊伍的選拔、培養和管理,打造專門從事網絡思想教育專兼職隊伍,發揮教育管理和引導功能。
4.4 打造品牌網站,擴大網絡思想教育的影響力
要以鮮活生動的網絡載體實施教育,利用網絡陣地有效地宣傳先進文化和思想,拓寬網絡思想教育工作思路,加大網絡思想教育投入力度。要依托“高校社區網站”,不斷改進其形式、豐富其內容。各個年級都要建有自己的QQ群、飛信群、微博,各個班級也擁有一系列的網絡載體,形成以網絡帶動“網絡”發展的新局面,這樣不僅能將學校、高校信息及時傳達給每一個學生,還為同學們提供網絡空間進行專題討論。同時,我們利用網絡及時更新推出各個班級特色活動,將體驗式學習、協作學習和網絡社交融入到學生生活中。此外,為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要建立網上虛擬黨校、團校等,邀請相關專家或者老師通過與學生們在線交流,如“微邦”就是一個很好的網絡思想教育實例。
參考文獻
[1]趙宇華.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中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2]胡樹祥,謝玉進.大數據時代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06:60-62+102.
[3]高山,胡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與實踐——以中南大學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為例[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03:116-119.
[4]鄭華.網絡環境下“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山東大學,2013.
作者簡介
董長雨(1986-),男,河南省商丘市人。碩士研究生學歷。現為河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德育教育。
作者單位
河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河南省新鄉市 45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