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處在經濟轉型期當中,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解決龐大的大學生失業問題。此時,非正規就業儼然成為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一種重要途徑,但由于人們觀念、自身的教育體制以及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大學生非正規就業仍然存在一些困境,必須通過政府、高校及社會各方合作,在法律、經濟、教育等方面給予大學生非正規就業幾點政策建議。
【關鍵詞】非正規就業;大學生非正規就業; 政策建議
隨著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由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行業分工越來越明確,我國就業模式從計劃分配的、單一的傳統正規就業向市場配置的、分散的、零星的、自由的非正規就業模式轉變。然而到底什么是非正規就業?眾說紛紜。但凡提到非正規就業就不得不提到大學生非正規就業。
1 大學生非正規就業
非正規就業(informal employment)最早是由國際勞工組織(簡稱ILO)提出的一種與非正規部門相聯系的就業方式,它是一種從事非正規經濟活動并取得收入的行為。非正規就業起初大量存在于發展中國家。在國外,非正規就業一直被稱之為非正規部門就業或非正規組織形式就業。在《1991年局長報告:非正規部門的困境》中,ILO將非正規部門(informal Sector)定義為“發展中國家城市地區那些低收入、低報酬、沒有組織、沒有結構的很小生產規模的生產或服務單位”。與此同時,ILO將非正規部門認定為三類:第一,小型或微型企業,第二是家庭企業,第三是獨立的服務者。與此同時,ILO將非正規部門認定為三類:第一,小型或微型企業,第二是家庭企業,第三是獨立的服務者。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向大眾化發展以及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凸顯。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不斷的增加,隨之而來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目前我國大學生從事傳統、正規行業的比例正在下降,而靈活就業、非正規就業的人數逐漸增多。大學生非正規就業被稱之為吸納龐大勞動力的“海綿”和“蓄水池”。在現有的相關文獻資料中,大學生非正規就業的概念還沒有明確、具體的界定。唐艷明認為大學生的非正規就業主要是指大學生在非正規部門從事的就業活動。謝小華認為大學生非正規就業是沒有按照勞動力市場規范就業的方式而獲得職業。目前多數研究者認為大學生非正規就業是指大學生這一群體的非正規就業,其目標群體為高校畢業生。大學生非正規就業方式主要包括正規部門的非正規就業、自由職業、自主創業、勞務派遣就業、兼職就業等。
2 大學生非正規就業的趨勢
就業是民生之本。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皇帝的女兒也愁嫁”的現狀到處可見。生活中一些單位“寧要庸男,不要才女”的現象比比皆是。此時,大學生非正規就業以其靈活、多樣化、門檻低等特點逐步成為當代大學生就業的新途徑。在應對我國日趨嚴重的就業問題中,大學生非正規就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2010年,我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達到26.5%,2011年上升到26.9%,標志著我國高等教育步入了“后大眾化”階段,2012年提高到30%,2013年上升到了34.5%,2014年達到37.5%。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將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傳統的正規的就業渠道越來越難以滿足高等教育大眾化、多樣化發展的要求,而正規就業崗位也已滿足不了龐大的就業大軍。此刻,大學生非正規就業已經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必然趨勢。如劉江,陳鵬從市場配置勞動力資源以及文憑的就業信號減弱著手,發現大學生非正規就業是我國市場主體自發選擇的結果。何艷玲,王蘋認定非正規就業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新渠道。學界對非正規就業的看法正在經歷由消極向積極的轉變,大學生非正規就業是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是緩解大學生就業矛盾的主要方式。如陳宇海認為大學生非正規就業不可避免,大學生非正規就業也是我國傳統正規就業不斷縮小的一種必然選擇。劉志堅從我國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角度得出,提出我國的就業結構也發生了變化,非正規就業開始成為我國就業的主渠道??梢钥闯觯壳胺钦幘蜆I是我國高校大學生的一種比較常見的就業途徑,尤其是大學生弱勢群體中。大學生非正規就業儼然成為我國經濟經濟轉型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新型的就業模式。
3 大學生非正規就業的政策建議
盡管目前大學生非正規就業已經成為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但目前大學生的非正規就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障礙,分別是制度、就業能力、思想觀念等障礙。在如此緊要關頭,高校大學生要積極轉變就業觀念,不能一味地主張“寧為雞頭,不為鳳尾”,應該建立正確的非正規就業觀。對于弱勢群體的大學生而言,除了要提高大學生自身的知識技能儲備外,政府還要調整自身定位、逐步消除分割的城鄉二元勞動力市場,建立非正規大學生積極的就業優惠政策,同時還要建立與非正規就業相匹配的社會保障制度。在我國,大學生非正規就業與非正規經濟發展緊密聯系,因此,政府還要加大對非正式經濟的政策支持。高校要打破大學生過去的勞動有貴賤之分的傳統觀念,樹立正確的、靈活的就業觀。高校教育要主動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與時俱進、與時代接軌,積極地把教育與就業對接起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需要構建政府、高校與企業“三位合一”的大學生非正規就業發展模式,實現體面就業。
參考文獻
[1]丁金宏等.中國對非正規就業概念的移植與發展[J].中國人口科學,2001(06).
[2]唐艷明.高校應重視大學生非正規就業的教育[J].湖南社會科學,2006(03):157-159.
[3]謝小華.《高校大學生非正規就業觀研究——以上海高校的調查為例》[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1.
[4]何艷玲,王蘋.促進非正規就業:解決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重要途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10).
[5]陳宇海.淺議大學生非正規就業[J].廣西社會科學,2004(10).
[6]吳立保,任嚴超,邱章強.大學生體面勞動赤字及其發展性對策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15(19).
作者單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江蘇省南京市 21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