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目前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的各項問題,從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多樣化、語言環境的營造,創建實踐練習條件等角度提出真正符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計劃的先進性英語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職學生;英語學習;教學方法
伴隨我國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英語的重要性日漸凸顯,在人才素質中,英語素質的重要地位日漸攀升。在國際交流與對話中,英語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國際化青年的一項必備特征。倘若不能熟練掌握英語,會讓高校學生日后的求職之路充滿障礙。許多學生都十分迫切地想學好英語,但學習的方法不太對路。縱觀當前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1) 不敢開口說英語。很多學生過于擔心自己的發音不夠標準而羞于開口,想把語音語調先練“純正”后再和別人對話交流。學生課上忙于記筆記,課下忙著背單詞和枯燥的語言知識點,使得“啞巴英語”成為普遍現象,學生也因此喪失了英語學習興趣。學生畢業后根本無法在實際工作中運用英語,很多人在工作后不得不在語言培訓機構學習語言技能。
(2) 學習效率低。語言是一門技能,技能的學習過程是熟能生巧的過程。語言的學習需要很長時間堅持和環境的浸潤。如果一個人急功近利,一兩個月看不到學習成效,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
針對以上在高職院校中學生的英語學習問題,我們不得不反思當前高職院校中英語教學的現狀。
首先,教學方法和手段的落后性。
通過當前的高校英語課堂教學實踐,可以發現,雖然多年前就提出了教育革新的理念,但目前依然有不少高職學校采用傳統的英語教學方式。教師在教育實踐中依然居于主體地位,“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依然普遍存在。這種缺少互動的英語教學促進了學生“啞巴英語”的形成,也必然會扼殺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其次,學習內容與實踐應用的脫節,缺少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現有高職英語教材中仍保留大量上世紀末的文章作為課文或拓展閱讀,這大大拉大了與當代語言發展的距離。語言的時代特點顯著,過于老舊的語言習慣和表達方式與社會和專業發展脫節,無法在實踐中應用。同時,學生們除了在英語課堂上有些英語氛圍外,其他時間全部是漢語環境。學生無法體會到英語的實際應用性能,在“只學不練”的過程中,學習效果差強人意,也就使學生逐漸失去了學好英語的信心。
再次,傳統的語言教學脫離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過分強調等級考試,忽視語言技能的培養。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生產、服務一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而在應試教育的目標引導下,英語成為了單純的一門學科被當作“知識”來傳授,失去了其“技能”的本質。學生僅僅能夠通過考試并不意味著語言技能的掌握,無法滿足未來的工作需求。
在下文中,筆者將針對高職英語教學當前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自己的理解與設想,以期能夠妥善解決各種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針對與我國國情相符的高職英語教學方式變革進行了探討。
1 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多樣化
從教學手段方面而言,應極力提倡和培訓高職教師使用當代先進的科技手段及條件。一方面,創建現代化的多媒體網絡語言教學專用教室,對當代先進網絡技術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予以充分利用,不斷整合各種英語多媒體學習資料,實現教學內容的豐富性。依托多媒體提供英語虛擬環境、英語影像及相關學習背景資料,采用分層教學法做到因材施教,同時,采用群組交流、動態學習之類的特色教學方式,極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使之更加充滿了現場感和生活化,同時進一步拓展了信息量,從而讓學生更具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建設英語教學網絡系統,構建專門的英語教學網站,其中需要包含英語教學實驗室、學生寢室、教師辦公室的聯網,在這一網絡系統中配置專業的英語教學課件、英語CD—ROM等,另外,還開辦一些在線英語教學、英語試題、接觸頻道等欄目。
2 營造英語學習環境
由于英語學習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單憑課堂上的學習是完全不夠的。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的實踐中,應注重構建良好的教學環境。首先,要強化課堂學習氛圍。教師在講授英語知識的過程中,不能只著眼于課本,而應該輔以關于西方國家的風俗民情、社會歷史、民族文化等內容。采用情景輔助教學法,充分利用語音室、多媒體教室等教學資源,不斷致力于教學環境的改變,創建良好的英語教學情景;其次在校園內注重英語學習環境的構建,及時更新和增加校圖書館中的英文報刊雜志、設立英語角、定期開展外教講座、開設英語沙龍,定期舉辦一些英語演講、辯論、小品演出等活動;開展各種英語實踐活動和專題活動,組織觀看英美原版影視劇、紀錄片等;利用英文廣播,定時播放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節目;制定鼓勵政策,對學生在獲取相關證書、口語等級能力以及實踐或寫作中所獲得的成績給予肯定;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考慮與國外學校建聯,結為友好盟友,定期組織學生開展聯誼活動;考慮專業特征,與社會企事業單位進行合作開展實踐。通過上述各種方案,不斷改善語言教學環境,從而切實提升高職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
3 加強英語的實踐練習
從本質上講,英語教學的實踐練習,就是練習并強化實踐,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之路,讓理論教學與課外實踐相輔相成,讓學生在實踐中融會貫通自己所學的英語文化知識、詞匯語法等,通過自身的切身感受,不斷升華理性認識,使其轉變為學生的內在素質。主要做到不斷強化專業實踐練習,構建良好的社會實踐基地,構建與社會合作的辦學模式。例如,旅游專業的高校學生可與境外旅游企業建聯,參與其導游實踐:外貿專業的可以與外貿單位建立經常性的協作,讓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相關涉外實踐活動:其他專業的可以結合國際上本專業發展動態、變化要求、實際需要等情況在實踐中進行相關練習。
作者簡介
王丹瑋(1984-),女,河北省石家莊市人。現為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助教。
作者單位
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省石家莊市 05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