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在分析這些問題原因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策略和建議。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教師專業發展;自主性;教學資源開發
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教師的英語教學水平顯著提高,廣大一線英語教師積極改變教育教學觀念,一改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以生為本,將課堂從“一言堂”變成師生互動的課堂,嘗試任務型教學法,開展多樣化教學活動,用英語組織教學, 運用多媒體等手段創設語言情境, 關注學生學習策略與學法指導, 進行積極的課堂教學過程評價,嘗試創新作業設計、改革作業評語等等教學實踐,等等。
1 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高中英語教學方式方法轉變緩慢,依然落后
由于教師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不少教師仍然固守原有的教學方法與模式,課堂充斥大量以鞏固語言點為目的的重復、模仿、轉換、句型操練等語言練習, 課堂教學以知識講授為主的“老師講、學生記”,真正能夠為學生提供語言運用機會很少。
1.2 教學活動不注重實效
有些英語課堂片面追求氣氛活躍, 華而不實,教學內容很少, 缺乏探究過程的深度思維,達不到拓展知識、發展技能的實效;雖然熱鬧的課堂能激發學生的情感, 但缺乏效度, 導致學生情感體驗與學習目標之間存在較大的錯位與落差,激發不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1.3 課程資源短缺,缺乏校本課程的開發
相當多的教師完全以課本為教材, 教學僅停留在教育主管部門推薦的 “教科書”之層面上,且教師難以充分挖掘教材價值,對教材的理解和使用能力急待提高。教師不清楚校本課程開發的具體程序和操作方法,師生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意識薄弱。
1.4 高中英語教學中缺乏語言的交際性和實用性
英語作為一種培養口語交際能力的學科,應該注重學生聽、說交際能力的訓練,可是在現實中,教師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的要求往往變成了單純的讀和寫,加上英語教師的口語表達能力水平不一,英語學習過程必然是畸形的、沒有實用性和交際性,這嚴重阻礙了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嚴重影響了學生未來的發展。
2 高中英語教學問題的原因分析
2.1 應試教育是高中英語新課程貫徹實施的根本性桎梏
高中英語新課程注重學習過程與方法,其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但是, 高考應試的“指揮棒”對高中英語教學產生極大負面影響。為了追求高考升學率, 教師不得不自縛手腳,固守傳統的知識灌輸式教學方法、題海戰術, 使學生不敢“浪費”時間去探索、體驗新知識。新課程目標、新課程所提倡的啟發式、參與式、體驗式的教學方法與高考終結性評價之間的矛盾使新課標的實施多流于形式。
2.2 教科書結構單一
高中英語的素材一直以教科書形式出現,學生需要學習的單詞、語法、課文及課堂活動都集中在一本教科書中,結構過于單一。為了提高學生成績,教師強調“以本為本、以綱為綱”,始終圍繞著一個課程標準、一本教科書組織教學,傳授英語語法知識,讓學生仔細聽、認真記,然后采取題海戰術來鞏固教科書中出現的所謂“考點”,而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狀態,只擅長筆試,少有機會自主選擇性地接觸和運用鮮活語言,這樣嚴重限制了學生的視野、阻礙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和提高。
3 解決高中英語教學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3.1 加強高中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完善教學評價和激勵機制科學的評價體系
高中英語教師積極主動地依靠自我努力來尋求個人專業發展、完善新課程的實施,這是解決英語教學問題的重要保障。教師要堅持自學, 更新知識結構, 吸收先進教學理念,,積極參加教師培訓方法,敢于嘗試新的教學方法。一個成熟的英語教師要能夠在具體的教學情景下恰當運用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 精心組織教學活動, 很好地控制課堂, 巧妙處理課堂突發事件;能不斷進行科學的自我反思, 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并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要能積極開展教學科研活動, 在同事、同仁間多交流、多學習,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宏觀上,完善教學評價和激勵機制科學的評價體系是解決英語教學問題的關鍵。要改變將考試分數作為唯一教學評價指標,改變將考試成績與獎金掛鉤的激勵機制,采用多樣性評價方式,增加過程性評價比例, 鼓勵教師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意志和價值觀的培養。
3.2 明確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作為高中英語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理解學習英語的目的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英語,而要將英語教學與文化教育有機聯系起來,注重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要使教學充滿趣味性,將英語學習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要將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作為高中英語課程目標的核心。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必須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合發展的基礎上,僅僅靠語言知識的傳授和積累是難以實現的,必須重視技能培養、重視學習過程與方法指導、培養學生積極情感態度、加強文化教育。
3.3 靈活采用各種教學方法, 注重學習自主性
任務型教學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探究性學習(inquiring learning)和項目型學習(project learning)都是以學習者為中心、開放性、探究性的教學方法,都大量地使用真實的語言材料、兼顧語言本身和學習過程, 通過交流來學會交際。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式、體驗式、探究式學習, 注重個人經歷、課內語言學習與社會語言活動相結合, 能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并能創造真實的英語情境。
3.4 挖掘教材價值,開發多種英語資源
在教學中, 英語教師要根據特定學生群體的實際, 靈活運用教材, 恰當處理教材中與學生水平不適應的內容。除了選用具有時代性、基礎性、思想性和拓展性的教材外,教師還應積極開發和利用其他課程資源, 如報刊雜志、廣播影視節目和互聯網等。還應該敢于創新,開發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素材, 鼓勵和支持學生參與地方課程資源的開發, 引導學生挖掘生活中的資源。
3 結語
總之,高中英語教學現狀喜憂參半,新課程教學要求與高考終結性評價間存在的矛盾是制約教師教學行為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們必須抓住問題的實質,從高中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和完善評價機制等方面著手,發揮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創造性地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潛心教學和研究;發揮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主發展意識, 讓學生在高中階段學好英語,培養出良好的英語綜合能力,最終實現課程目標。
參考文獻
[1]劉道義.新高中英語教材教法的繼承與創新[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6,(5):18-25.
[2]Nunan,Davi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作者單位
安徽省廬江第二中學 安徽省廬江縣 23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