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內蒙古金融服務業高職層次人才需求調查和就業崗位分析為基礎,探討了金融崗位工作任務及必備職業能力。基于崗位工作任務,按照職業能力本位、可持續發展和階段實施原則,構建了高職金融管理專業教學體系。
【關鍵詞】工作任務;職業能力;教學體系
1 區域人才需求調查和就業崗位分析
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是職業教育的根本目的。基于這一認識,通過不同途徑對內蒙古金融管理專業人才需求狀況進行了調查。
銀行業人才需求狀況通過登陸金融人才網到內蒙古各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官方網站查詢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計劃,了解到商業銀行普遍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的畢業生;區域農村信用社面向高職金融管理專業畢業生,但是崗位較少;需求較多的崗位,多為銀行業務客服工作崗位。如表1所示。
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人才需求狀況通過實地調查和登陸金融人才網、各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發現,相對商業銀行而言,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對高職層次畢業生的需求更多。證券公司主要提供“客戶經理”和“銷售專員”崗位;保險公司主要提供“理財顧問”和“保險經紀”崗位,要求理財規劃師資格。如表2所示。
2 崗位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
通過農村信用社的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綜合柜員崗位工作任務主要是接收客戶辦理存、貸、理財等業務。
客服崗位,主要提供咨詢和解決投訴。
證券交易員、營銷專員、客戶經理和保險理財規劃師工作任務和職業能為:對市場行為進行解讀的技術分析能力,熟悉證券交易軟件和柜臺業務;開發客戶,服務與拓展公司金融產品的銷售與推廣;拜訪渠道網點,協助完成渠道的關系維護;收集、整理各種市場信息。
理財顧問職業能力要求有較強的溝通表達和市場營銷能力,風險分析和風險管理能力,掌握保險公司的條款及投保規則能力,處理保險代理人業務和保險柜臺業務,能為個人客戶提供全方面金融理財服務;通過與客戶溝通,了解客戶在家庭財務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理財方面的需求;根據客戶的資產規模、生活目標、預期收益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進行需求分析,出具專業的理財計劃方案,推薦合適的理財產;通過調整存款、股票、債券、基金、保險等各種金融產品的理財產品比重達到資產的合理配置,使客戶的資產在安全、穩健的基礎上保值升值;定期與客戶聯系,報告理財產品的收益。
3 教學體系構建
3.1 課程體系構建原則
在人才需求調查、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基礎上,明確了金融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總體目標,基于工作崗位任務及職業能力要求,以職業能力為本位,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為核心,進行高職金融管理專業教學體系的構建。結合總體目標以及遵循培養對象的認知規律,課程體系劃分為認知——發展——強化階段,實行劃分階段,匹配課程類別使教學目標明確、銜接科學、時間合理,實現最優教學效果,具體如表3所示。
理論課程以資格證考試內容為基礎,職業能力以就業崗位工作任務為基礎,圍繞培養職業崗位所必需的理論與實踐能力,對職業能力進行設計,形成包含職業崗位認知實習、單項技能實習、專業綜合實習、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等環節的實踐性教學體系。
3.2 根據教學體系構建原則設計教學體系
根據匹配的主要課程類別,再制定詳實的課程,而不是一門一門課程的堆砌。如表4所示。
3.3 教學條件的支持
校內實訓室是學生開展認知學習、單項技能實訓的基礎條件,校外實習基地是實踐教學體系中專業綜合實訓和頂崗實習等項目的硬件保證。
3.4 “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造就一支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為金融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朱春紅.基于產業金融特色人才培養的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研究[J].教研探索,2012.
[2]彭建華.基于工作任務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以高職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為例[J].職業教育,2013.
作者單位
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 01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