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聽力對大多學生來說是個難題。如何在英語專業聽力教學中,克服學生畏難心理,采取多種教學方法,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開發利用教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實現“有效,有用,有趣”的高效教學模式是本文關注的重點。
【關鍵詞】英語專業;聽力教學;高效
1 引言
目前雖然教學改革呼聲很高,各種教學方法百花齊放,但傳統教學方法仍占主流。大學英語聽力課堂仍被認為就是教師重復播放音頻,學生反復聽,寫出答案,最后由老師對答案的過程。這樣的課堂學生完全是被動的,如果對學習的內容未加討論或鋪墊,更加被動,學習效果自然不好,這樣的課堂不能促進學生的聽力,不是有效課堂。
語言學習復雜又有趣,隨著外語教學研究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研究聚焦于語言學習的實施者---學生,課堂是否有效的決定因素也在于學生學習的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唯有吸引學生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面對各種信息充斥網絡的時代,學生動動手指就能搜到所學課程各類相關信息的情況下,教師顯然也面臨著“識時務者為俊杰”的選擇。教師的備課已經應該由重點思考“教什么”轉向為“怎樣教”。如何通過更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主動性,從而呈現“有效、有用、有趣”的成功教學模式。
2 英語專業聽力教學應遵循有效性原則
學生全身心投入的學習才是有效學習。在英語專業聽力教學中,教師一定要以學習者為中心,了解他們的學習困難、學習動機及學習目標。以學生的具體情況為出發點組織教學,否則講課就成了夸夸其談。
聽力教學要切實改變傳統題聽力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的角色,不再是夾著空白課本毫無準備只等著上課。而是要“提前備課”,比如生詞的提前預習,相關背景知識的了解,學習內容的預測等等。每位學生都要積極主動地去計劃自己的學習,至少要對將要學習的聽力課程有所準備或者準備充分。課前背景知識介紹、生詞講解不再由教師講授,而是選學生來講解,不同的學生所選資料不同,讓同學們從不同角度了解背景知識,不但增加趣味性,也是知識性及目標語言的有效輸入。在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適當選一些聽力課程中的有關主題讓學生發揮個人意見,而非傳統的聽力教學多以問答形式進行教學,學生的主動性不能充分鼓勵,很多學生更因為羞怯避免主動回答問題,錯事很多鍛煉機會。在有效的聽力教學不僅讓學生聽,也發揮聽說相促進的作用。學生間的交流不僅是不同于聽力課本的語言輸出和輸入,還讓教師關注到很多平時羞于開口的學生在小組討論中表現得非常優秀,同學間互相交流探討的自由氣氛有利于鼓勵學生直抒己見,也有助于避免他們因擔心自己說不好在全班面前被笑的尷尬,這些學生或許往往剛開始是只言片語,但經過幾次磨練或試探后,往往能更自信地參與課堂交流。聽力教學的有效性原則注重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激發他們主動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能動性,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自我參與,自我挑戰及挑戰成功的喜悅,讓學生有實實在在有所收獲的滿足,從而推進他們更加積極參與課堂的熱情,極大程度提升他們的自信心
3 英語專業聽力教學應注重有用性原則
語言,在學習中去使用,在使用中學習,事半功倍。聽力口語是相輔相成的,聽力的提高離不開口語的練習,反之亦然。在聽力課堂中,應徹底改變英語聽力課堂中學生僅是被動聽答案的教學模式,而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增加語言輸入,不僅來自課本,也可以來自增加生生之間的英語交流,讓學生在課堂上互動起來。而且在生生互相交流中,不但增加了對學習內容的了解,還通過學生間大量目的語的交流,灌輸了耳音,幫助學生融入英語情景,促成了英語情境的構成,從而緩解了無所準備即要鎖定答案的焦慮,這樣,意味著聽力教學未開始,學生已經做到了“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合作交流中,每位學生盡可能多的使用目的語,大量增加了目的語輸入量,無論對說者還是聽者,都是語言學習的促進,而且這種在實際應用中的學習,更是事半功倍。另外,英語聽力的提高,僅憑課本知識是很難達到的。作者非常贊同趙富春在他的碩士論文中的觀點:“教材的內容只是內核,以此為圓心,還需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做大量的探究學習,獲取更多的知識和技能的信息刺激。”課堂內容是有限的,但以此為基礎、為核心的拓展是無限的,而教學過程中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更是靈活而高效的。學習內容的延伸,不再限于課本知識,學生綜合能力增強。在這種聽力教學模式中,學生們的學習目標和內容不再僅僅限定于聽力課本上有限的選擇、填空、判斷或問答,通過互相交流,探討,學生們積極分享自己的見解,在交流中修正、補充自己的答案,擴充了知識,增強了分析能力,這對傳統聽力課堂教學是非常有效的補充和加強。
恰當禮貌的語言才能促成成功的交流。在生生交流過程中,學生肯定有不同的見解。如何清楚表述自己的見解減少誤解,如何求同存異,如何委婉地提出不同甚至反對意見是探討交流中學生掌握的重要技能,也是他們在使用目的語交流的重要收獲之一。在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密切關注各個小組的探究活動,適時加以引導,幫助學生注意自己言行,保證討論友好順利地進行,掌握交際技能與策略,又要鼓勵他們敢于直抒己見,勇于發表不同意見,促進學生們討論的熱烈氛圍。這樣引導下的探討過程既能幫助學生們避免過于偏激,注意言語方式,又能引領學生反思自己的見解,不盲目排斥不同意見。久而久之,這樣的習慣不僅讓學生們學會在課堂討論中的語言技巧,擅用目的語中的禮貌用語,也對他們以后的社交技能大有益處。
4 英語專業聽力教學應強調有趣性原則
雖然有固定課本有授課計劃,教師依然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盡量去掉過時、無趣晦澀的部分,或是然復雜內容簡單趣味化,讓學生對學習內容充滿興趣。在課堂上的舉例應盡量時尚化,生活化。比如引入一些經典的英語廣告用語,讓學生感知語言精煉的魅力。一些短小的“chant”,不僅內容活潑有趣,也讓學生感受到英語語音語調的豐富。另外,在聽力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樣的問題用不同的角度去解釋,優化教學效果。外語系學生絕大部分是女生,她們對英語聽力課本中政治、體育等平時不喜關注,在老師講授這些課程內容時因不感興趣相對比較沉默,但如果讓她們分組準備背景知識講解,在無法逃避這些主題的情況下,她們積極咨詢相關人士,查找相關資料,最終不僅彌補了以前對這部分內容的知識空缺,還以不同以往的角度非常精彩地分享了自己對該主題的理解,以前枯燥無味的內容瞬間變得鐃有趣味。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離開交流的語言是沒有生命力的,在聽力教學中應重視學生在課堂中主體地位的體現,促進他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尤其對于語言專業的英語專業大學生,聽力教學法應為為他們提供更多使用目的語交流的機會,大量的語言輸入與輸出讓他們實現聽力口語雙提高,避免在聽力課堂中僅僅是對答案的教學模式,實現學習語言與運用語言的高效結合。這種教學法無疑對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是很大的促進,但對教師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較之傳統教學法要更加精心研究教材,并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的興趣及能力進行有效擴充引導,為保證教學的“有效性、有趣性和有用性”,教師需對課程資源充分開發利用。總之,對教學的每一種創新都會對老師有一定的挑戰,但它對師生的益處卻讓精心于課堂的老師們無法拒絕。
參考文獻
[1]趙富春.大學英語口語探究式教學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士論文),2010.
[2]曾東蘭.談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與習得的關系[J].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23(3):81-82.
[3]馬廣慧.學習動機和努力程度對外語學習成績的影響[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5,28(4):37-41.
[4]陳文鳳.淺談影響外語學習的因素[J].中國西部科技,2005(10).
作者單位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外國語言文學系 陜西省西安市 71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