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新要求,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而個性化閱讀教學方式正式實現學生綜合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本文通過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個性化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的具體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個性化閱讀
1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個性化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過于注重教學效果
與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形式相比,現代化的教學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和改善。但是,目前我國中學逐漸出現了很多具備科學性的教學形式在課程改革的掩蓋下發展成為了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固定程序。為了滿足新課改的要求,很多教師過分注重研究課堂教學形式,講究標新立異,生搬硬套地使用一些新穎的教學形式,但是效果卻不盡如人意。雖然新教學形式的應用,有效激發了學生的上課積極性,但是對課堂效果進行仔細研究,不難發現課堂效率的嚴重下降。尤其是現在很多教師主張采用小組形式進行合作教學,表面上給學生一種十分積極熱情的感覺,然而實際上卻嚴重忽視了對閱讀文本本身的深入探究和學習,從而使得閱讀學習停留在一個相對淺顯的層面,以至于學生無法學習到深層知識。
1.2 忽視文本的價值取向
在不同的閱讀背景下,會產生不一樣的閱讀感悟,所以,閱讀理解是無法通過使用標準答案進行判斷,應該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感悟和自我理解。閱讀教學的主要載體是文本,其實在一定的正確思想指導下形成的具有深刻內涵且層次清晰明了的文章。所以在強調學生發展個性化閱讀能力的同時,不能忽視文章的深刻內涵和文學意義。在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積極關注學生對閱讀知識的吸收,還要注重文章的人文主義情懷和價值取向。學生與文章之間的關系是多元化的,具有開放性的,因此,教師在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基礎上,還要幫助學生正確閱讀和理解文章。但是目前,我國中學部分語文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多元解讀,導致出現歪曲和偏差,忽視對文章價值取向的積極引導,最終造成文章的真正價值遺落。
1.3 過分注重閱讀的自主性
現階段,我國很多中學教師在進行個性化也讀教學過程始終存在著一種非常模糊的界定,自認為積極倡導個性化閱讀就是實現課堂教學的自主化和自由化。因此,在具體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直接丟棄了教師使用文本對學生進行引導,直接讓學生進行自主化學習,這就使得學生在課堂上有了自主性,從而替代了教師的引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學生在個性化閱讀教學課堂上,可以自由進行討論,揪住一些感興趣的問題反復討論講述,隨著自己的興趣閱讀,最終得出屬于自己的獨特見解。這樣的個性化閱讀教學課堂使得教師在課堂上始終處于被動狀態,就像是一個旁觀者,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給予簡單的評價,卻嚴重缺乏合理性和明確性。這種帶有偏差性的個性化閱讀是對個性化閱讀的一種形式化歪曲,甚至可以說是對學生的放任。個性化閱讀并不是讓教師注重課堂氛圍,也不是開展民主化的教學課堂,這樣的認識偏差,會嚴重影響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2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2.1 課內課外有機結合
所謂課內外有機結合就是在課內閱讀的基礎上,拓展課外閱讀,為學生提供有利的閱讀資料,積極擴展學生的閱讀視野。中學生面對升學壓力,基本上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學習上,幾乎很少認真閱讀課內文章,更別說課外閱讀。這就要求教師本身就要樹立良好的閱讀理念,以此督促學生積極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在語文閱讀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嘗試為學生提供一些與課文相關的文章,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還能夠擴展學生的閱讀量。教師將課內和課外閱讀的有機結合切實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可以幫助學生在理解課外文章的基礎上,進一步輔助課內文章教學,為個性化閱讀奠定良好的基礎。
2.2 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
中學語文閱讀并不是單純地需要學生看文章或者是讀文章,而是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學會創新思維。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下成長,自身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征,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基礎能力具有明顯差異,這種個性化差異在閱讀的過程中也會有所凸顯。不同的學生對于相同的文章的理解和體會大不相同。因此,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切實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征,并根據語文教學的具體情況,對學生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從而使學生全面發展。想要全面實現個性化閱讀教育,教師必須要充分尊重學生個體,積極指導學生采用正確的閱讀方式和方法,進行自我探究和文章解讀,從而真正意義上領會文章所體現的思想情感。適合學生的閱讀方法才是最好,這不僅能夠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感悟能力。同時,教師還要教會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在閱讀中,學會和作者進行換位,切身感受文章想要表達的內在思想情感,以此實現與作者的情感共鳴。
2.3 合理使用課堂評價方式
教師必須積極合理地使用課堂評價方式,以此督促學生學習,完善教師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應該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具體表現進行適當地評價,還有學生的課后作業完成情況,教師也要進行積極地評價,以此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認真學習。合理的課堂評價方式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所以,教師必須加強對課堂評價方式的而高度重視,巧妙地使用課堂評價方式開展個性化閱讀。不僅如此,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具有一定的向導性、適時性和過程性,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對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整個過程有效監控,從而對學生進行正確評價,以此激勵學生認真閱讀,感悟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2.4 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課堂對話
課堂對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交流的最基本的方式,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主要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還有學生和文章之間相互交流,從而將自己的真實情感流露出來,最終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課堂對話應該始終貫穿于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整個過程,這是一種所謂的精神交流,不僅能夠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友好相處,還能夠為學生的綜合發展提供良好的機遇。
作者簡介
何守森(1990-),男,遼寧省沈陽市人。現為渤海大學文學院碩士生在讀學生。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論·語文。
王虹(1990-),女,遼寧省海城市人。現為渤海大學文學院碩士生在讀學生。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論·語文。
作者單位
渤海大學文學院 遼寧省錦州市 1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