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問題隨著高校擴招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變得愈加嚴峻,而女大學生在就業中的問題更加突出。女大學生的就業理念除了從家庭、社會獲得外,最重要的是校園文化氛圍的影響。本文旨在研究校園文化對女大學生就業的影響,以及如何提高這種影響的方法手段。
【關鍵詞】高校;校園文化;女大學生;就業
1 我國女大學生就業現狀
目前,就業問題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最為嚴峻的問題,一個家庭消耗大量金錢和精力供養學生完成學業,其結果是有一部分人依然沒有一個可以達到自給自足的出路。許多國家的政治動蕩就是由就業問題引發的。根據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大學普通本專科生一共有2391萬余人,其中女生人數超男生64.78萬人,占51.35%。然而與此相對應的,根據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2015年在北京等地多所高校的調查顯示,高達86.6%的女大學生受到過一種或多種招聘性別歧視。
女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折射了校園文化環境的熏染。自我國加入WTO以來,各種不良的價值觀也潛移默化的滲透到校園文化環境中,女大學生涉世不深,辨別能力差,容易被校園環境中不良的風氣和思想所迷惑。其變化具體體現一是報效國家、服務社會的意識逐漸變弱,就業目的主要放在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上;二是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色彩更加濃厚,就業時更多考慮的是工作的薪金和福利問題。
2 校園文化的內涵
校園文化自提出之時起,就有多種不同理解。有人說,校園文化是一種代表廣大師生的群體意識和價值觀念體系;是高校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氛圍和精神環境;也有人說,校園文化是一種具有代表性的精英文化;是高校的學生和教職工的教育行為習慣以及心理水平狀況的總體形態。總而言之,校園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載體是物質文化。它是一所大學在長期辦學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觀念、行為模式等多方面的意識存在。無論是在讀的學子還是工作的員工,但凡提及校園名稱,就會讓提及者聯想到的一種校園形象。愈是年代久遠的學府,其校園文化對師生的影響愈發強烈,幾乎成了一種校園的標簽。
3 女大學生就業的主要障礙
當代的中國,雖然處處彰顯男女平等,但千百年來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依然存在。在社會輿論中,成功女性往往有“女強人、女王大人”的注腳,對于事業成功的女性,公眾在潛意識里總認為她們在生活上必然存在某些缺憾,甚至喜歡對私生活進行捕風捉影。而女性從業者,其工作上的專業性也比男性更容易被質疑。2011年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中,就曾以“女性:被低估的領導力?”為題進行深度探討。除此之外,在教育成長過程中,女大學生從小就被灌輸不如男生,不需過分追求上進,重要的是成家、生兒育女、操持家計等思想。家庭環境中“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跑招聘會不如跑婚介所”的言論,也比比皆是。如果女大學生想成功突圍,正確面對就業和個人發展,除了堅定的個人信念,校園文化環境的正面促進和影響也是相當重要的。
4 強化校園文化的促進作用,引導女大學生就業
4.1 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正三觀
加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對女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進行提升。要使女大學生處理好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將個人的奮斗目標與國家發展聯系起來,通過就業后自我價值的實現,來體現對國家的貢獻。以講座等形式幫助女大學生走出個人價值的迷茫,扭轉洶涌來襲的金錢至上,享樂第一等思想,引導女大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踐行社會主義榮辱關,對未來的人生做好規劃。要讓女大學生們明白,只有擁有獨立的人格和經濟來源,才能在兩性關系的處理上進退有度。同時,還要對女大學生做好法制教育,讓女大學生熟悉與自身權益相關的民法、行政法、勞動保護法及婦女權益保護條例等。只有手中握有利刃,才能在職場的拼殺中不至處于弱勢,成為沉默的羔羊。
4.2 形成良好的就業氛圍
校園文化活動是構建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女大學生而言,有一個良好的就業氛圍,對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和就業觀念,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為了幫助女大學生在進入社會前,除學會專業技能外,還培養出良好的待人接物的能力。高校應當在校園內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提高專業能力的職業技能大賽,提高應對技巧的職業禮儀講座,幫助構建就業理想的女性職業生涯規劃等。同時還可以請一些事業有成的女性校友回校進行專場的分享會,給即將走入社會的學妹們支招,更好的完成從學生到職業女性的轉變。現在多數高校都設有學生心理咨詢室,高校當應用這一有利工具,定期對即將走入職場的女大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以解除她們在應聘時遇到性別歧視的困擾,或是面對專業崗位表現出的不自信,又或是在職位取舍上的難以抉擇。
4.3 豐富女大學生就業的硬件資源
目前,高校的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等機構日趨完善,對高校的畢業生就業了起到指導和輔助的作用。但是,這些機構中并沒有對女大學生就業進行專項資助的部門,沒有人來對女大學生的就業進行專門的輔導。這是高校對于人才培養的一個缺失。在經濟新常態下,女性成為了我國消費市場的中堅力量。據易觀智庫的《中國移動互聯網女性經濟專題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中女性用戶同比增長5.7%,在移動購物領域女性消費更是高達70.60%。“女性經濟”的崛起,為女性就業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女大學生秉承了中國女性的傳統美德,吃苦耐勞、勇于奉獻,相比于男學生更細膩、敏銳、有韌性。高校應發掘女大學生的自身優勢,為女大學生量身打造就業途徑,鼓勵女大學生自主創業,幫助女大學生更快更好的自食其力。高校還可以利用社團的形式建立一批女大學生的創業組織,與畢業的女性校友緊密聯系,請校友們專為女大學生提供一些實習鍛煉的機會,讓女大學生提前與社會接軌,受到正面形象和事例的影響。
5 結語
女大學生是大學生中特別的一群,她們的成長受到社會環境、傳統文化、自身條件等多方面制約。女大學生能順利融入社會,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存在,而不是男性的附庸,需要在大學校園中對自身不懈的打磨。而校園文化這一因素,滲透在打磨過程的始終,以一種無形的力量影響著女大學生的就業態度。二者的緊密聯系,不可分割。
參考文獻
[1]肖婷婷.校園文化對女大學生創業的價值及其實現途徑[D].上海師范大學,2012.
[2]王芳.高校校園文化對女大學生成長的影響研究[D].廣西大學,2013.
[3]郭黎巖.影響女大學生就業創業因素及促進機制的研究[A].第九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經濟管理與人文科學分冊),2012.
作者單位
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省長沙市 4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