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絲屬于云南少數民族傳統樂器,具備好看、好聽、好帶、好買、好學五好特點,在高校開設《葫蘆絲演奏》公共選修課,可以提高學生在音樂素養方面的修養,對了解民族音樂文化等方面有積極作用,對于今后職業發展、就業等方面同樣具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葫蘆絲;藝術素養;陶冶情操
葫蘆絲屬于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傳統樂器,它的音色優美動聽,極富傣族民族藝術特色,筆者作為一名高校音樂教師,在實施教學改革的探索中,發現高校大學生的藝術修養非常欠缺,以下結合張家口學院在校大學生音樂素養現狀,以《葫蘆絲演奏》公共選修課開設的詳細情況,談談個人的一點粗淺看法。
1 課程簡介
張家口學院的葫蘆絲演奏課程是在全校范圍內以公共選修課的形式面向所有專業學生開設,以傳授葫蘆絲基本演奏基本規律和器樂教學基本訓練方式方法為基礎,了解葫蘆絲文化和葫蘆絲音樂為基本教學任務,以“精講理論,注重巧練”為基本教學模式,“先學理論,再練技術,邊學邊練,學練結合”為學習方法,使選修學生在了解少數民族文化、國樂文化藝術的同時,心靈能夠得到凈化,境界能夠得到升華,藝術修養能夠得到提升,各方面素養得到全面提高和發展,本課程設置學分為2分,考核方式為單獨演奏一首完整曲目,根據演奏曲目的難易程度和演奏技巧的嫻熟及舞臺表演等因素給出最終綜合成績。
同時在公共選修課的基礎上,在全院學生范圍內選拔組建成立了大學生藝術團葫蘆絲社,目前達200多人,是我院大學生藝術團內人數最多的分社,經常活躍在學院的各大晚會、聯歡會等舞臺,為學生們的藝術實踐搭建了良好平臺。
2 學生情況
我校是經國家教育部批準設立的一所以教育學、醫學和管理學為主干學科,文學、理學等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教學應用型本科院校。前身為張家口教育學院,現有全日制本專科在校生8000余人。開設本科專業12個,專科專業49個,主要涉及以培養面向幼兒教育和小學師資為主的教育類專業、以培養面向醫療衛生一線醫護人員為主的醫學類專業和以培養面向中小企業財會人員為主的管理類及相關專業。所以,在校大學生在藝術修養方面及其欠缺,經調查,很多學生在初高中階段幾乎沒有上過音樂課,不懂五線譜、簡譜,更不會演奏樂器了,除了一些喜歡唱歌的同學接觸一點音樂之外,不再有其他方式接觸和了解音樂。
3 葫蘆絲特點
葫蘆絲是一種流傳于云南傣族等少數民族地區的一種民族樂器,由于其好看、好聽、好學、好買、好帶等“五好”特點近幾年在全國范圍內得到迅速推廣和普及。葫蘆絲一般可分為高音、中音、低音三種基本類型。低音葫蘆絲音色渾厚、深沉、優美,中音葫蘆絲音色圓潤、柔和,極富表現力,高音葫蘆絲音色明亮、干凈、穿透力強,演奏型葫蘆絲一般由主管和雙復管組成,主管的音色在復管持續和音的襯托下,給人一種含蓄、優美、朦朧的美感。在聽完葫蘆絲音樂之后,讓人流連忘返,意猶未盡,這也可能是收到廣大學生喜歡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葫蘆絲外形輕巧,一般葫蘆絲的制作材料全部來自天然的葫蘆和竹子,純手工制作,葫蘆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又有“福祿”的象征,再配上傳統的中國結掛飾,樂器本身就是一件特別精致、精美的工藝品,學習葫蘆絲音樂的同時,還可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了解民族風情,熏陶民族音樂,這可能是大學生們喜歡的另外一個原因。
葫蘆絲音域較窄,聲音相容性較好,技巧相對簡單易學,是一種非常容易普及的樂器,而且便于集體學習的樂器,從學習的難易程度上來說,葫蘆絲的學習周期較短,整體難度也小于其他樂器,發音較容易,沒有像笛子、簫等吹奏樂器的超吹等技巧,所以對于非音樂專業的沒有任何基礎的大學生來說,在學習葫蘆絲時也都非常容易上手,只要教學得法,堅持練習,短時間內也可以讓學生愉快地掌握這門樂器。
4 課程設置的條件
《葫蘆絲演奏》公共選修課面向全院在校大學生開設,通過選課系統由學生在網上自行選課,每周2課時,共18周,共2學分,在一學期內使學生達到對民樂藝術的感知能力、審美能力、鑒賞能力,達到提升藝術修養的目的;培養學生掌握葫蘆絲演奏的基本方法,熟練常用技巧,正確運用氣息、技巧表現樂曲;掌握齊奏、合奏方法,能夠正確理解作品的內容、風格及歷史背景;同時掌握簡單的教學方法。期末,以每個學生單獨演奏一首完整的葫蘆絲樂曲進行期末考核,根據曲目的難易程度、演奏技巧的熟練、舞臺表現力等因素給出分數作為期末考核的最終成績。一學期的公選課之后,繼續喜歡葫蘆絲的同學及還想繼續學習的同學會通過選拔到學院的大學生藝術團下設的葫蘆絲社團,進行每天的訓練和各類校園文化匯演的舞臺演出鍛煉。由于該樂器具備價位低、學習周期短、可以快速掌握、可以集體教學等諸多特點,所以很快收到學生們的歡迎。
5 葫蘆絲教學的效果
5.1 通過學習葫蘆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美育教育是大學生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們都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而張家口學院又以女生居多,從生理上來講,大學時代的女生應該是一生中最為追求美的階段。而葫蘆絲的審美內涵幾乎涉及美的各個形態,所以葫蘆絲教學是培養學生認識美、欣賞美、表現美的最合適途徑之一了。比如說,經典葫蘆絲曲目中很多旋律是描寫傣族等少數民族的民俗風情、生產生活、男女青年之間傾訴愛慕戀情的音樂元素,優美的旋律通過葫蘆絲的音色表現出來的藝術美、音樂形象的美以及深遠的意境和神韻往往會給人一種藝術美的享受。其二,葫蘆絲的重要組成部分葫蘆瓜的種植、制作、雕刻等工藝展示了民族的工藝美、自然美以及傣族等少數民族人們的智慧美,所以葫蘆絲教學有利于培養大學生了解自然美,又利于培養學生利用自然美來通過智慧創造勞動產品的社會美。其三,演奏葫蘆絲是屬于二度創作,通過演奏者的理解、閱歷、生活經歷把一度創作者(作曲家)的音樂作品以演奏形式傳到給聽眾,將演奏者的內心情感通過演奏形式展示給更多的聽眾,展現葫蘆絲的形式美。
5.2 通過學習葫蘆絲,豐富學生能力結構
堅持學習一門樂器,會改善很多大學生的生活及學習習慣,由于葫蘆絲教學是集體授課,首先會要求紀律和團隊協作的問題,多人吹奏,必須要聽從老師指揮,大家統一步伐,不然人那么多,各吹各的,就會亂成一鍋粥。其次,可以提高自學能力,持之以恒的習慣,由于公選課的課時設置較少,每周2課時,一學期下來除了老師帶領大家在課堂上的練習之外,需要大家在課下進行大量時間的自學練習,而且需要堅持不懈的品格。堅持下來的話,即可鍛煉自己的意志力。其三,參加學院各類文藝匯演,鍛煉組織協調能力,增加舞臺經驗,增強自信心,每次演出都需要精心彩排訓練、節目篩選、上下級社團協調等等,這些活動中,既可以鍛煉學生們的演奏水平,也可以鍛煉學生們的組織協調能力,為人處事能力,從而鍛煉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能力。
5.3 通過學習葫蘆絲,為社會生活打下基礎
通過葫蘆絲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相應的技能與吹奏方法,回到社會可展開社會音樂教育及家庭音樂教育,可以將葫蘆絲這一民族樂器在其他地市縣區普及,我校13年畢業的一名歷史學專業的學生,回到老家辦起葫蘆絲培訓班,既普及了葫蘆絲這門樂器,又得到了較好的經濟收益,目前得到很好的發展。還有好多大學生在找工作時,才藝展示時吹奏一曲優美動聽的葫蘆絲,成為找工作的一項重要的加分項。在實際工作中,單位聯歡、企業年會時,展示一下葫蘆絲技藝,同樣會得到領導和同事們的贊賞,13級學前教育班的一名同學,在幼兒園實習時,通過葫蘆絲的展示迅速得到了幼兒園園長和老師及孩子們的喜歡,很快得到園長給予的其他實習機會。
5.4 通過學習葫蘆絲,鍛煉身體,陶冶情操
葫蘆絲是一門簡單易學的吹奏樂器,每天演奏葫蘆絲需要的氣息訓練,不知不覺中會鍛煉自己的肺活量,手指的活指練習、耳朵的聽覺訓練,以及眼睛的看譜、識譜、記譜、背譜,以及舞臺演出時的全身心配合無疑是最好的鍛煉身體的途徑之一。學習及欣賞葫蘆絲音樂時,通過對樂曲的感受和理解,能夠使我們在情感世界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陶冶了情操,培養了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平時工作、生活有壓力時,吹上一曲,自我調整,沉浸在美妙的葫蘆絲音樂中,也是一種不錯的自我調整的方式。
美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心理學家詹姆士.莫塞爾曾說過:“器樂教學可以說是通往更好體驗音樂的橋梁。”事實上,通過《葫蘆絲演奏》的開設,我們也會發現,器樂本身是一個廣泛的音樂學習領域,她可以為我們音樂教學提供獨特而令人高興的音樂教育價值效果,同時也體現了音樂藝術教育教學的寶貴價值和意義。
當代大學生在音樂藝術方面的培養,需培養她們的審美需求,審美能力,通過近幾年在張家口學院以公選課的形式開設《葫蘆絲演奏》,不斷摸索,不斷改進,勇于創新,確實落實國家教育改革的政策,跟上社會發展進度,調整人才培養的方式,讓學校的葫蘆絲演奏藝術得到良好發展,讓學生們在民族音樂的學習中深入了解民族音樂文化,了解民族風土人情,開拓音樂視野,同時對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王靖怡.讓葫蘆絲走進理工類高職院校學生的課堂[J].現代經濟信息,2009(08).
[2]余謙.高職生音樂素質培養的路徑與方法——以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葫蘆絲樂團”為例[J].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4).
作者單位
張家口學院 河北省張家口市 0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