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地理教學改革是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而落實的,在這次改革中,教師需要改革的是教學方法,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改革;教學方式
地理課是高中教學中的一門重要課程,地理課培養的是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然而在傳統教學中,因為認識上的差距使教師在教學中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使地理教學沒有與實際相結合,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論與實際脫離,學生無法在現實生活中對理論知識進行靈活運用。新課改的改革方向恰恰是要求教學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在學的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一、高中地理的特點和現狀
高中地理屬于文理綜合,而且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非常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最主要的還是改變教學模式,使教學具有可行性和適用性。然而,傳統教學只注重學生理論教學的收獲,而忽視了生活實用性,另外,傳統教學往往使生活案例與理論知識相分割,這樣的教學方式無法讓學生對地理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這種實踐與理論分離的教學方式帶來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使學生所學的書本知識無法應用到實際中。
教學活動的最大特點就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互動關系,兩者誰都離不開誰,教與學的這種雙邊關系如果缺少一樣,都會失去實際意義。現在的教學改革是將這種雙邊關系的主體變成學生,讓學生在學的過程中發揮足夠的主觀能動性,改變傳統的以教師講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我國現階段的高中教學是圍繞高考展開的,而高中地理屬于結課制,不參加高考,所以并不受到重視,有的時候還要給其他“重點科”讓路。
二、地理課的改革勢在必行
1.教學思想的改革
傳統高中地理教學的思想是圍繞高考進行的,因此,學校不重視,在師生眼里更無關緊要,使高中地理處于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所以建議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地理的課時要求講課,不占用其他課,也不被其他課占用。對于高中地理的傳統教學方式,是只要理論學習過關即可,不會有更多的要求,這就產生了高分低能的現象,使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時出現無法正確連接的現象。從地理課的角度來看,地理課教會學生形成環境、資源保護和法制意識,這些意識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所以教學思想需要改革。
2.教學方式的改革
突破原來的“填鴨式”教學,這種由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失去了主動性,對于高中生生性好動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來看,都是不合理的教學方式,如果只讓教師“滿堂灌”,必定會使學生聽起來無味,所以聽課也不會積極,在做地理作業時也不會收到好的效果。如果想走出這種教學誤區,就要讓學生發揮其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處于引導地位,為學生“指點迷津”,也就是盡量啟發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引導學生把知識與實際應用聯系起來,向能力方向轉移。所以,教學方面的改革首先要改革教學方式。把教學變為導學,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極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多增加地理課外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習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通過課外活動使學生加深對課本知識的認識。課外教學活動使學生不再處于一種死板的教學環境中,而是在一個科學性、靈活性、趣味性相結合的環境中將書本中的知識結合起來。尤其是地理課,因為與我們的環境密切相關,學生會在這種與自然接觸中體會到地理的重要性,也只有讓學生處于這種現實環境中才會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教師在講解理論知識后,應該適當進行課外活動,不但加深了學生對理論基礎的理解,更加深了學生對地理的深層次思考。
高中地理具有三維空間的特點,同時還具有基礎理論概念的要求。空間性、地域性和綜合性使地理在一定角度上增加了教學的難度,使學生一時之間不好把握,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把握好這個特點。高中地理的另一個特點是具有很強的系統性,但是大多數講的還是地理的普遍規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按照空間規律一點一點地引導。而且地理的區域性特點都非常明顯,一種氣候特點是某一個區域的典型特征。例如,我國雖然海岸線長,但大部分國土都處于內陸地區,所以我國季風性大陸氣候明顯。而日本則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這個國家的氣候特點中溫帶季風性海洋氣候則特別明顯,所以不同的氣候就會產生不同的洋流特點和不同的地形。而不同地區的人文特點也是與這一地區的人口、政策和綜合礦產資源有直接關系的。這些問題都需要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不斷引導。
高中地理教學改革不僅僅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主要的還是要讓學生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做到讓學生學有所用,讓地理的理論知識完全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來,不要產生高分低能的現象。這就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從教學方式再到教學思路都要有所改革,這樣才會使學生的地理成績明顯提高。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首先需要改變的是教師的思想,思想轉變了,就會研究改革教學方式,所以教學中的改革其實也是教師思想的改革。
參考文獻:
[1]劉猛.對高中地理新課改教學的幾點思考[J].讀與寫(教師教育),2008(6).
[2]歐神發.高中地理校本課程開發的現實意義[J].廣東教育(教研版),2007(4).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