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階段的學習時間緊、任務重,使學習效率在每一個學科教學中都是至關重要的。隨著新課改的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逐漸形成,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來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高中生物有自身的學科特點,充分考慮其教學內容,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老師不斷探討的重點,結合實踐教學經驗,就高中生物有效教學談幾點看法。
關鍵詞:高中生物;有效教學;自主學習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傳統的生物教學以“灌輸式”教學為主,老師滿堂灌輸知識點,課堂教學較枯燥。新課改理念下,倡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好地掌握知識,同時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實現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筆者總結如下幾點。
一、轉變教學理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改要求老師把握學科的內涵,多角度地培養學生的能力。高中學習時間緊張,課堂時間有限,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提問等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生物學科的特點,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來驗證相關理論,培養學生對生物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主動地學習。從根本上改善生物學科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科的教學質量和效率,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課堂教學以提問等形式來引導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為什么跑步后會出現肌肉酸疼的感覺?以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學生的共鳴、思考。不以單純的考試成績作為學生學習情況的反映,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實驗,通過小組表現和學生的課堂表現、積極程度等方面來綜合評價每一個學生,開闊學生的視野,不再只注重學習成績,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活躍性,使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生物這一學科。
二、充分利用現代教學設備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現代教學設備在各高校普及,老師要適當地結合多媒體等設備進行教學,其具有形象直觀、集成性、控制性等優點,比如,在學習“遺傳的分子基礎”這一章節時,首先通過相關紀錄片來從整體上說明遺傳的現象,引起學生的思考,然后隨著紀錄片進一步了解DNA的發現、雙螺旋結構的特點及如何對人產生影響。通過觀看紀錄片學生對遺傳物質有了一定的了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然后進一步地按照教案內容進行學習,這個過程中發現學生有較高的學習熱情,而且本章節相對學習難度較大,所以,奠定好基礎對學生很重要。比如,在學習“人與自然”這一章節時筆者布置給學生任務,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課前預習,學生搜集相關資料,讓學生進行PPT展示,表達小組的主題思想,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另一方面通過自己的了解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人類對自然的依賴和發展過程中對自然造成的破壞,使學生樹立節約環保意識,從自己做起。
三、有效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探究
生物學科的特點涉及的范圍很廣,知識較多、較復雜,需要學生理解記憶的內容較多。老師要盡量多地組織學生進行試驗,在實驗前將學習內容以問題的形式提出,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熟悉相關設備的使用并觀察實驗現象,注意實驗過程中的細節,總結實驗結果,從中對問題進行回答,自己的實驗就結果與科學的結果是否沖突,若不一致為什么,從而加深自己的理解,并實現有效記憶。一方面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另一方面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鞏固知識,提高學生的記憶力。比如,在學習“細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時,通過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用高倍鏡探究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利用細胞內的染色體容易被堿性染料染色的特征進行標記,根據各個時期細胞內染色體的變化情況,識別細胞處于有絲分裂的哪個時期,記錄各個時期的特征,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從而使其積極主動地學習。合作實驗中,學生學會了有效地分工,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學生對設備儀器的使用操作能力,在合作實驗過程中學生自己查閱資料,相互溝通,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和自信心。有的學生會提出想利用設備驗證植物的光合作用過程,實驗教學雖然沒有涉及,但經批準在老師的配合下完成了實驗驗證,學生在對設備功能使用掌握后,開始積極進行探索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綜上所述,為了實現高中生物有效教學,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針對不同教學內容有效結合教學方式,充分體現生物學科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實驗邏輯上的細心、耐心等素質,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幫助學生進行系統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教師要注意在實踐過程中適時地調整教學內容、方式,使其能更好地激勵學生,滿足學生的求知欲。
參考文獻:
[1]張延龍.淺談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途徑[J].生物技術世界,2015(7):158.
[2]廖勝波.淺談構建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課堂[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教學研究),2013(1):86.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