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化學課堂互動,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化學課堂互動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從激發學習興趣,誘導學生積極互動;優化教學方法,確保全體互動等方面,闡述如何才能使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化學課堂互動,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關鍵詞:化學課堂;有效互動;激發興趣
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強調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尊重和確認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主體地位。有效課堂教學必須充分展現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師要讓出更多的時間給學生思考,給多層面學生創造表現的機會,讓學生主動探索、相互討論,共同解決問題。因此,在課堂上學生能否積極主動地互動,教學活動是使教學達到高效的關鍵。但是,怎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有效地互動教學活動,而不是搞形式,走過程呢?就此,我談談個人的嘗試和體會。
一、激發學習興趣,誘導學生積極互動
化學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學會提煉教材中的化學“生活化”元素,從生活中的常見物質入手引導學生思考,進而創設化學“生活化”教學情境。如,我們在進行金屬鍵教學時,可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金屬制品,讓學生從日常生活經驗出發,歸納出金屬的物理性質,然后提出問題:“你知道金屬為什么具有這些物理性質嗎?”由此引出金屬鍵與金屬特性的關系。又如,進行乙酸教學時,可引入問題:“為何在醋中加少許白酒,醋的味道就會變得芳香且不易變質?廚師燒魚時常加醋并加點酒,為何這樣魚的味道就變得無腥、香醇、特別鮮美?”完成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就會知道其中緣由。這樣實例的引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啟發學生用化學的眼光去關注身邊的生活,在生活中理解化學知識,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熱情,學習起來也就興趣盎然、樂意互動了。
二、優化教學方法,確保全體互動
心理學給我們一個啟示:在辯論、探索和追求成功的愉快和諧氛圍中,學生最易受到情緒感染,且最大限度地發揮自我的潛能,這樣的課堂教學才能使他們全體互動其中,融入情境,以達到“趣、實、活”的最優化效果。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精心選擇教學方式,優化教學組織形式,給學生提供發言、討論交流信息的機會,使每個學生積極開啟思維、互動討論、各抒己見,營造一種積極主動、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
如,關于硅的結構特點以及它在現代高科技領域廣泛應用的學習,可以讓學生自由組成研究小組,選擇大家感興趣的主題(如尋找身邊的硅片、晶體硅的奧秘等)進行資料的查閱、篩選和整理,寫成科學小短文或制成課件,與其他同學交流。通過這一過程,學生不僅對硅的結構特點以及它在現代高科技領域的廣泛應用有了較全面的了解,而且通過相互合作與學習,提高了學習能力,增強了合作意識。再如,在進行“如何實現化學能到電能的轉化”的問題討論時,可先讓學生分組完成教材“活動與探究”中的實驗:(1)將鋅片和銅片分別插入稀硫酸中;(2)將鋅片和銅片一起插入稀硫酸中,但不能相互接觸;(3)用導線連接鋅片和銅片,同時插入稀硫酸中;(4)在上一個實驗的基礎上,在鋅片和銅片之間連一個靈敏電流計。引導學生在每個實驗步驟中都要仔細觀察現象,實驗結束后讓學生交流討論所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并引導學生發現“實驗中發現銅片表面有氫氣析出,它是怎樣形成的?為什么有時鋅片表面也有氣泡產生?外電路電流是怎樣形成的?”等問題。這時教師不要急于歸納實驗結論,而應趁熱打鐵,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最后通過對比、歸納總結在原電池中為什么能實現化學能向電能轉化。并采用多媒體動畫,將微觀問題直觀化,使學生對原電池的工作原理有更深刻地認識。這樣,通過實驗過程層層遞進,教師一步一步引領學生深入問題的實質,一步一步建構知識,最終達到認知目標的目的,也讓學生體會到積極互動學習過程的樂趣,培養了探究問題的能力。另外,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為學生用心設計了較多的合作與交流的機會,盡量讓學生自由發表見解,傾聽別人意見,相互補充、提升對問題的認知度,最終達成共識。如,經過小組合作學習,許多小組長在教師的精心培養下越來越出色,有的組長還會組織探究、進行分工,有的組長還切實指導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學習。這樣就可以實現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總之,學習過程是學生的思維活動,是一個主動建構認知結構的過程,必須由學生自己來完成,他人無法代替,作為教師只能在這個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因而,我們應更新觀念,努力為學生創造條件,適應學生的心理需要,引導他們主動、有效互動學習的全過程,讓課堂成為學生思想和心靈自由翱翔的天空。
參考文獻:
[1]張璐.略論有效教學的標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11):37-40.
[2]管家元,王偉群.高中化學教學中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4(7):4-5.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