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學生畢業后有一部分會進入中職院校進行學習,但是這些學生由于環境、心態的變化對于中職課程不能盡快適應,中職課堂相對于初中課程來說難度增加、內容增多、教學方法也不同,很多學生極其容易出現兩極分化。所以,做好初中數學和中職數學教學銜接是教師的重要任務,從心理特征、認知規律、學法指導上提出銜接措施。
關鍵詞:數學;教法;學法;銜接
中職學生數學基礎差,學習習慣不好,厭學現象嚴重,基礎薄弱的學生學習中職數學更是困難重重。如何搞好初中與職高數學教學的銜接,降低初中與職高數學過渡的臺階,就成為中職數學教師的首要任務。
一、中職數學成績分化的原因
1.教學對象的差異造成學習知識困難
職高學生大多數是經過中考后層層選拔而剩下的,有的還是初中都沒有畢業的學生,這些學生普遍表現為學習動機不強、興趣不濃,還有不少學生進入職高后學習習慣及方法仍停留在初中階段,有很強的依賴心理。
2.新環境的變化使學生無法進入正常狀態
對于剛從初中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說,眼前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的教師、同學、宿舍等。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進入中職學校學習就變得輕松,沒有了學習的緊張感,再加上中職課程的難度讓他們感覺無法理解,學習興趣逐漸下降,進而無法正常進入學習狀態。
3.教材銜接漏洞使學生接受知識困難
我們的初中數學課程內容很多都是通俗的知識,較容易理解,而且初中教材進行了大幅度壓縮,學習難度也相對降低。但由于初中數學知識的低標準、低要求和中職數學知識的高標準、高要求之間的銜接遺漏掉一部分知識,這就給學生學習帶來了一定的障礙和困難。
4.教學方法的改變使學生不適應課堂教學
初中數學課堂時間充足,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對課本上的一些例題和內容進行細致講解,學生也有時間進行練習和知識鞏固。進入中職課堂,課程內容增多,教師不得不將課堂占滿,知識也是一遍過,學生沒有時間進行課堂思考和練習。中職教師著重強調學習方法和教學思想,大部分學生不能適應這樣的教學方法。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1.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進行心理教育和銜接
對學習方法進行指導,讓學生消除抵觸情緒。要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首先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可以對所要教學的知識先讓學生在大腦中形成興奮點,然后提出問題讓他們帶著興趣進入課本,嘗試解決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分析和討論,逐漸將問題解決。
2.課堂教學中真正做到內容銜接
在中職教學的起始階段,采用“低起點、小步子、小梯度、多訓練”的指導思想,幫助學生系統梳理、復習初中基礎數學內容,充分注意內容的銜接,彌補學生知識上的缺陷。特別是第一冊在主要復習初中內容的基礎上,融入職高數學內容,需要教師適當補充來幫助學生溫習舊知識,恰當進行鋪墊,以減緩坡度。分解教學過程,分散教學難點,讓學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過努力能夠理解和掌握知識。職高數學知識是初中數學知識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簡單重復,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銜接,分析聯系和區別,做好新舊知識的串聯和溝通。
3.分層指導、因材施教,做好習題訓練的銜接
專業教師要根據自己的學科不同對內容做到適當調整和改變,不同的專業有不同的側重點和重點內容,練習只有和專業相對應才能起到提升能力的作用,也才能得到學生的關注和學習興趣。對于一些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來說,可以設置更高水平的練習,培養學習能力,為學生今后步入高等學府做好鋪墊。
教師在教學中要按照不同基礎、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備課、施教、訓練、作業、輔導,教師心中要裝著每一個學生,進行分層備課、分層施教、分層布置作業、分層評價。不斷反思、不斷調整策略,貫徹“學以致用”的思想,從而促進全體學生發展。
4.從改進教師教法和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上進行有效銜接
課前預習一般是整個教學的前提,通過課前預習可以將整個內容做到大體掌握,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直接帶著問題聽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要強調學生聽課和做好課堂記錄,養成這樣的習慣對于今后大有裨益。
新課改的到來更要求學生的自學能力,中職課堂中教師側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編寫出教學導學案,通過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對于概念要求學生會自主理解并能舉出相應例題;定理要求會分析、會應用;弄清重點概念和定理、公式,明白要掌握哪些基礎知識技能。教師履行“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職業教育思想,突出基本的數學方法和算法操作步驟的教育。
總而言之,想要真正做好中職數學教學與初中數學教學的銜接,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讓學生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環境,轉變學習方法,從而能夠在進入中職學校后進行高效學習。
參考文獻:
劉桂春,王雙全.心理學教程[M].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14-05.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