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造性思維是創新能力的核心內容,而自主學習是學生具有創新能力的基礎。從自主學習及創造性思維兩個方面簡述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物理教學;創新能力;自主學習;創造性思維
創新素質的基本內涵是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其中創新意識是基礎,創造性思維是核心,創新能力是發展與歸宿。培養創新人才是一項系統化工程,必須從基礎教育抓起。中學教育更應重視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從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入手
1.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不應滿足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應該掙脫舊觀念、舊模式的束縛,鼓勵學生敢想、敢動手,擅思多問。
現行的中學物理教材有明顯的特點是增設小實驗、探究性實驗。如何利用教材中的小實驗、探究性實驗更好地為教學服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學利用這些實驗可引起學生的興趣,創設“問題情境”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在初二物理摩擦力教學時,可先布置學生回家演示一根筷子提起一杯米的小實驗,使學生產生興奮的學習點,在課堂教學上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生長期在這種傳統方式下接受教育和學習,形成了一種壓抑的課堂心理,他們求異、求變的意識受到抑制,表現出心里和行為上的障礙,感知不敏銳,害怕失敗,不想也不敢懷疑某些知識,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由此我們必須構建一種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師生關系及課堂環境。例如,在課堂上尊重學生,形成鼓勵學生提問、概括知識點、陳述個人觀點的課堂氛圍,高度評價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建立師生之間相互合作的關系,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
3.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學習活動中,課后復習、階段復習、做作業都可以培養學生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不過預習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方面作用更顯著。
(1)設計導學案,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自主學習都是課后進行,如何克服盲目性,教師如何調控學生的自主學習,導學案起著重要作用。物理教學中設計導學案時主要內容應有:初步了解下一節的基礎知識;復習、鞏固、補習與新內容相聯系的舊概念、舊知識;歸納新知識的要點。(2)注意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步驟:要求學生圍繞物理概念、規律、公式、閱讀教材,畫出重點;分出層次,弄清知識含義;預習書上的例題,做課后的練習題;結合做習題,再讀教材,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最后做好自主學習筆記,將知識條理化。(3)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習慣,“五歲成習,六十亦然”,良好的習慣終身受益,而習慣的特點有穩定性、自動性、約束性。預習長期堅持,在課內和課外進行,疏與堵相結合,才能形成良好自主學習習慣,才能提高自學能力。
二、以培養創造性思維為核心,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1.利用實驗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技能,從而培養創造性思維
中學物理中除演示實驗外,還有學生實驗、小實驗等,但相對來說由于受時空限制,學生動手的實驗少,應開發課外實驗予以補充。將課內與課外實驗結合起來,改“測定、驗證性”實驗為設計性實驗,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多路性。如,開放實驗室,學生將演示實驗變成親自操作,可結合復習舉辦實驗展;成立儀器家電維修等活動小組開展多次課外活動。
2.利用閱讀教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閱讀教材是教材內容的補充與延續,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不可多得的教材內容,而創新意識是根據客觀需要而產生的強烈不安于現狀,執意于創新、創造要求的動力。高一課本中,編入7篇閱讀教材,有的加深學生對知識進一步理解,有的介紹現代科學成就,這些內容不僅能激起學生探索科學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求知的鮮明個性,從而強化學生創新意識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3.注重科學方法的教育,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學科,它的理論是在實驗基礎上建立起來,實驗過程既要動手,又要觀察,因此觀察與實驗是研究的基本方法。物理學的發展過程又借鑒了其他諸多科學研究方法。
微元法是物理研究的又一種特殊方法,又是物理學中較難掌握的方法,它是將物理過程無限分割,在不均勻中看到均勻,在變化中取出不變,又在均勻中看到不均勻,在不變中取出變化。
4.利用習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學生習題的練習,就是物理知識的簡單創新活動。一道物理題解題的過程,由三大步組成:審題、求解、驗證。審題過程是學生羅列題中的條件,結合物理知識,通過歸納、演繹、想象等思維方法,呈現解題思路。求解的過程是利用物理規律列出數學方程,通過邏輯推理求解,驗證也是通過應用邏輯方法進行。因此,解題過程是“直覺+邏輯”的創造性的思維過程。
習題教學中,還可以利用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的方法培養學生發展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參考文獻:
路甬祥.關于建設我國國家創新體系的戰略思考[J].新華文摘,1998(8).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