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驕陽無情地炙烤著大地,暴風雨不斷來襲的時候,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畢業季。當我在教室里給孩子們布置著題為“別了,我的校園”的作文時,我的內心也和孩子們一樣,酸甜苦辣咸,五味皆陳。然而不同的是,孩子們將回憶他們的初中三年的風風雨雨,而我也想訴說我在花所中學的那段難忘的歲月。
離開花所中學,已兩年,未曾離開的日子里,沒有感受到它的獨特之處,而真正離去的時候卻有幾分不舍與留戀。因為,它畢竟是我工作的第一站,我的第一個十年是在那里度過的,它見證了我的成長,目睹了我的喜怒哀樂,它使我生活充實而快樂,寂寞而貧寒的日子里,它給了我心靈的慰藉。因為在那里有我慈愛的,亦師亦父的各屆校長;有我同舟共濟的各位同事;有時常淘氣卻又性格各異的學生;有淳樸善良的鄉親們,而那片貧瘠而寧靜的土地,也時時浸潤著我的心田,讓我不斷前行。
感謝我的領導和同事們:
從畢業到任教于花所中學,十年的日子里,校領導換了好幾屆,從第一屆我的老師兼校長的周校長起到我調離時的張校長,他們慈祥寬容,在工作上給了我最大的支持,他們讓我在我的專業成長的道路上少走了許多彎路。盡管一路走來跌跌絆絆,但我相信這點點滴滴的過程遠遠大于結果。而在這期間,幾位校長的優秀品質也不斷激勵著我,高校長的以身作則,要求我們清晨及時跟班時,他會第一個出現在教學樓上,巡視學情,排查著校園的安全隱患;剡校長的提前候課,總讓我記憶猶新,一個從教20年以上的前輩依然用自己的行為踐行著“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于校長的“藍天助學”讓我懂得了“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真諦。當然了,除過領導們,又怎能忘記那些和我一起同舟共濟的隊友們,無論是教學經驗豐富的安老師、仇老師,還是教學風格幽默風趣的楊老師、王老師,還有那英語口語流利的侯老師、劉老師,以及后來的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教學新秀們:李老師、張老師、曹老師等,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積極進取,孜孜不倦。感謝我的領導和同事們,你們讓我對工作和生活有了別樣的理解,你們讓我前進的步伐更加堅定。
感謝我的學生們:
提起感謝學生,有人或許會詫異,其實不然,我們每天接觸最多的人是學生,有時細細回想起來,一些學生也會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十年的教書生涯里,我從學生身上也學到了不少東西,成績再差的學生身上也會有閃光點。2008年的王同學,想當年是班里的“母夜叉”,不僅同學頭疼,老師也望而生畏,但就是這樣一個人見人怕的女孩子,卻在同學王某的腳被剪刀刺傷后,主動承擔起背送王某回家的重任,碰到她在樓道里背著王某的情形,我內心的隔膜消失了,她勇于擔當,助人為樂的行為讓我對她肅然起敬。2011年的朱同學和2014年的柳同學,他們可以穩坐全級第一名的寶座,卻絲毫沒有表現出清高與傲慢,他們對待學習的嚴謹與執著,他們待人接物的隨和與禮貌,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讓我深深明白:一個人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功,都要用永遠的保持待人的和氣與謙虛的美德。
感謝淳樸善良的鄉親們:
在花所上了十年班,有不少孩子兄妹幾人我都帶過,鄉下人沒有什么豐厚的禮品感謝你對孩子們的教導,但他們的淳樸善良卻時時感染著我。初春時節,一包新發的苜蓿芽;端午時,三五個散發著棗香味的粽子;盛夏季節,一袋山上的野杏;寒冬里,幾個硬硬的澀柿子,雖說比不上超市里的可口美味,但卻代表了鄉親們真誠的謝意。還記得,2011年胡同學考上平涼二中實驗班時,她媽媽帶來一包自家田地里產的紅小豆和往年的干核桃,雖說我再三拒絕接受,但卻是盛情難卻。還有2014年的馬同學,她身體弱,理科成績很不理想,但在我的鼓勵下,她以頑強的毅力戰勝了病魔,在最后的升學考試中,她超過了以往比她成績好的幾名學生,而成為平涼二中的一名新生,取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天,她和她的媽媽激動的拿了許多地里的小甜瓜,以示謝意。難忘那一幕幕溫馨的畫面,難忘淳樸善良的鄉親們,是你們讓我懂得了:做人要心懷感恩,永遠銘記別人對你的好,不失本心——人所固有的善良與仁愛。
感謝那片貧瘠而寧靜的土地: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花所的青山秀水養育著那里的人們。教學閑暇之余,我也會和同事們,在黃昏時分漫步于鄉間的泥土小道,雖說是滿腳土塵,但停留在寬廣滿眼都是綠色的麥地田埂,心情的舒暢與愜意是可想而知的,那里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腳步匆匆的行人,沒有塵世間的追名逐利,有的只是那三三兩兩田間勞作的農人,和那鄉間獨有的青草味與泥土氣息,或許在那一刻我們的心靈才得到了解脫與釋放。置身于空曠的田野,看著緩緩落下的夕陽和身邊的層層麥浪,嘴里吟詠著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內心少了一分焦灼與急躁,而多了一分從容與淡然。我也要像您一樣,貧瘠而寧靜的土地,像您一樣深沉而不張揚,像您一樣心胸寬廣而包容萬物。
別了,我的校園;別了,我的領導與同事們;別了,我的孩子們;別了,淳樸善良的鄉親們;別了,那片貧瘠而又寧靜的土地;別了,那段溫暖的時光。謝謝你們,謝謝你們給予我的精神養料,謝謝你們陪我走過的春夏秋冬,無論今后我身處何方,你們都將是我最溫暖的回憶……
編輯 王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