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教學過程中,化學學科是理科綜合之中比較重要的學科,同時也是比較難學的學科,對于學生來說,學好化學十分重要。要想學好化學,需要在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基礎上,形成細膩的思維能力與較強的計算能力。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關鍵詞:高中化學;人教版教材;本質;書寫
對于學生來說,化學學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那就是“鹽類水解”,這樣的問題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而且所涉及的知識十分廣,成為每一年“高考”的必考內容,因此,教師做好對鹽類水解的教學,對于學生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是十分重要的。這一問題包含了電解質的電離、水的電離平衡等綜合應用。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幫助學生把握好這些綜合問題呢?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輔導:
一、明確鹽類水解的特點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讓學生學會“鹽類水解”這一個重要課題,就要讓學生掌握“鹽類水解”有哪些特點和要求,鹽類水解一般具有四大特點:(1)可逆性,大部分的鹽水都具有這樣的特點,都是具有可逆性的。(2)吸熱性,對于鹽水來說,大部分鹽類水溶都是一種吸熱反應。(3)分步性,這是比較復雜的,并且是不容易理解的,因此分步性在中學階段是用一步進行的。(4)微弱性,在高中階段的化學課本中大部分鹽的溶解都是微弱的,但是有少數的鹽的溶解是可以徹底進行的。
二、弄清鹽類水解的本質
對于鹽類水解,一個重要的內容是掌握鹽的種類,讓學生對各種鹽類的形成有一個感性認識,這樣學生很容易把握,可以使學生建立一個鹽類水解的知識結構體系,并且能夠獨立地分析總結。
例如:學生很容易混淆的幾類鹽,強酸強堿,強酸弱堿,強堿弱酸,弱堿弱酸等,學生很難分辨它們的成分。
水電解實質的教學對于教師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課題,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由淺入深地教育學生,并且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對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教育學生先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先分析電離離子的種類,接下來再分析它們可能存在的一些反應,這樣一步一步地進行分析綜合,可以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方式與技巧,能夠對問題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最終使鹽類水解問題迎刃而解。但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時會碰到一些其他問題,可能存在一些反應或者是不反應的現象。因此,教師應該教育學生在對這些問題進行解答的過程中應仔細審題,摸清題干的用意,將問題準確地解答出來。
三、避免概念理解的誤區
在鹽類水解的實驗中,很多學生都存在認識誤區,學生認為在鹽酸水解的實驗中“誰強就顯誰性”,其實這樣的判斷是不準確的,所以學生在做題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好問題的實質。很多概念并不是固定的,它們都有一個相對的關系,對于不同的概念教師應該教會學生放在一個特殊的環境中進行解讀,尤其是在解答鹽類水解的問題上,一定要寫出自己的真知灼見,不能僅僅依靠定義、概念等這些東西對問題進行判讀,因為無論是在高考中還是在一些其他考試中,學生都應該有一個正確的判別標準,這樣問題才能得到更好的解決。
四、水解離子方程式的正確書寫
參加過許多化學學科試卷的批閱,在學生的試卷中我發現了很多問題,有很多學生的解答題做得特別好,步驟也很完整,思路也很清晰,但是,僅僅在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上便出現了問題,這讓閱卷老師很頭疼,因為在化學學科考試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寫一些化學方程式,由于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是一個細節問題,很多學生對這一塊的關注非常的少。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握好這一細節問題,鼓勵學生在平時多做一些有關配平、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練習等,讓學生在這些細節問題上多下功夫,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
五、了解鹽類水解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對于化學這門學科來說,它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十分緊密,有很多化學現象都是由實際生活中的某些現象總結出來的,那么,鹽類水解這類化學現象在實際生活中也完全能夠找到影子。
例如:止血中涉及的鐵離子、凈水、除銹等都可以在化學實驗中找到反應的原理與實驗的現象等,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鼓勵學生多觀察。
綜上所述,化學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與研究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俗話說得好: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都不怕。因此學生應該了解化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了解它對于實踐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鄧峰,錢揚義,鐘映雪,等.基于手持技術環境的化學課堂教學例析:冰醋酸電離過程實質的探究[J].化學教育,2009(1).
[2]徐慶君.中學化學探究性實驗中手持技術的應用[D].魯東大學,2014.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