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學科主觀題按照設問的指向一般分為“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建議、措施”類主觀題屬于“怎么辦”一類的題目,這類題一般是題目給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運用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等相關知識說明解決某一問題提出合理建議或就解決相關問題應采取的措施,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書本知識探究和論證問題的能力。
筆者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和對這類題型的研究,根據考生在作答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惑,總結了這類題的解題方法,即“四明法”,寫出來與大家共勉,也請大家批評指正。
明問題。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讀懂材料,找到問題癥結所在,這是答題的依據和切入點。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做這類主觀題首先應明確要解決什么問題。
明范圍。根據設問明確答題的范圍,是從生活與哲學中找對策,還是從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經濟生活中找對策。
明主體。明確解決問題的主體,經濟生活中的主體通常為國家(政府)、企業(經營者)或勞動者、消費者等;政治生活中的主體通常為黨、政府、人大、政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公民個人等;文化生活中的主體通常有國家、社會、個人等。
明方案。根據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考慮:材料提示的信息、課本知識、時政知識。
此外,這種試題具有較大程度的開放性。因此,考生應當具有一定的發散性思維,突破思維定式,嘗試從多個角度提出合理的建議、可行的措施來解決問題。
例1.(2015年全國高考文綜山東卷第41題)發展高科技產業是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徑,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下圖是2010—2013年A、B兩省高技術產業發展的相關情況圖。
材料二:下表是2013年A、B兩省高技術產業發展的部分相關數據表。
①略。
②據材料一和材料二,運用經濟生活知識,請你就如何促進A省高技術產業發展提出建議。
【解析】根據設問本題屬于建議措施類試題,問題、范圍也很明確,設問指向促進A省高技術產業發展,考查經濟生活的知識;第二步,明主體、提建議。對于此類試題要分主體,根據材料中存在的問題,針對不同的主體,提出不同的具體策略和建議。根據材料中的“技術市場”“專利申請”“高技術企業”“研發人員”“出口貿易”等有效信息,從運用市場與宏觀調控、創新驅動戰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勞動者素質、培育以技術為核心的出口競爭優勢等有關知識方面提出建議。
答案:①加強宏觀調控,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著力培育高技術企業;②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③完善科技交易市場,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④提高勞動者素質,為高技術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⑤培育以技術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擴大高技術產品出口。(若考生從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例2.(2015年全國高考文綜北京卷第38題)材料一(略)
材料二:借助“眾”的力量,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不斷創新。北京某校高中生發明了一種可以快速查找物品、有效利用空間的新型智能儲物柜,在國際“創客”大賽中獲得了大獎,同學們就如何利用互聯網將這一科技成果轉變成產品,推向市場,提出了如下建議:
在社交網絡平臺上發布這一科技成果信息,尋找1000位聯合投資者,為智能儲物柜的生產籌集資金。
建立論壇,收集來自熱心網友和專業人士關于智能儲物柜外觀設計的個性化方案,并由論壇用戶“評頭論足”,將點“贊”最多的5個設計方案作為備選方案。
接受網絡預訂,根據網絡預訂單的數量決定哪種設計方案投入批量生產。
問題:運用經濟生活相關知識,分析同學們建議的合理性,并提出一條補充建議。
解析:根據本題設問明確答題范圍是運用經濟生活的相關知識。本題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對已經提出的建議運用經濟知識進行分析合理性,這是“建議措施類”主觀試題的一種特殊考查法;第二部分就是這類題的一般考查法了,運用經濟知識提出建議。
根據設問,明確問題和范圍。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明確主體,并聯系經濟生活中有關企業生產與經營的知識來組織答案。第一條建議體現了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建立論壇,收集個性化方案,體現了縮短設計周期,降低設計成本;并由論壇用戶“評頭論足”,將點“贊”最多的5個設計方案作為備選方案,體現了洞察消費者需求,提高消費者的參與度和滿意度;接受網絡預訂,體現降低銷售成本;根據網絡預訂單的數量決定哪種設計方案投入批量生產,體現根據消費者需求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并以銷定產,降低市場風險。總之,所有措施都是為了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益。建議可從讓消費者說出使用產品后的感受和建議并以此作為改進產品的依據來進行回答。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