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實施的過程中,不少教學問題漸漸浮現出來,也有很多教學漏洞被發現。這些問題的發生其實是一件好事情,能夠讓教師找到教學的弊病,然后改變。其中,教學的局限性和模式化,是限制高中物理教學的重要因素,也是亟須改變的教學觀念。以此為探究的出發點,從開放性教學角度淺談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性和科學性。
關鍵詞:學習視野;教學思維;實踐過程
何為開放性教學?就是沒有那些“扭扭捏捏”,沒有“規規矩矩”,沒有固定思維的限制。高中物理是一門探索性的教學科目,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將“教學”變成了“教會”,師生都更加重視如何解決紙上的問題,而忽視了其本質。教育學家也提出,物理應該是學生自己去發現和總結規律,將這些規律原原本本地灌輸給他們,根本起不到培養人才的作用。本文提倡開放性的高中物理教學,就是為了糾正拘泥的教學狀態,開放學生的學習視野,開放老師的教學心理,開放知識指導實踐的過程,開放實驗性的學習探索。
一、開放學生的學習視野
高中物理學習只能來源于課本?只能來源于資料書?沒有人給出這樣的規定,現在單一的教學只是說明了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匱乏。物理老師要幫助學生打開學習和求知思維,懂得從“意想不到”的地方學習物理知識?,F在網絡資源非常便捷而豐富,老師和學生都能輕易獲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老師要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可以先通過課堂舉例,給學生做出表率,或者是引起他們的興趣。例如,給學生推薦《生活大爆炸》這部美劇,里面搞笑的話語可以吸引學生,但同時又充斥著很多物理知識,而這些物理知識才是目標所在。里面涉及摩擦力、靜電、原子運動軌跡等等,和高中物理知識有很多吻合的地方,但畢竟不是專門的物理教學視頻,老師可以固定在某個畫面,然后讓學生思考和哪個物理知識相關,培養他們從影視作品中學習的能力,這是一種開放,是學習方式和視野的開放。
二、開放老師的教學思維
開放性教學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開放老師的教學思維,因為它們在教學中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學生學習心理和狀態的變化依據就是老師的態度。教師思維的開放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具體指老師對教學模板的一種突破,對教學資源的開放性使用,對學生的開放性管理。教師不應該讓自己的思維受到限制,要開闊教學思路,通過一些實驗教學內容,讓教學變得更加有趣味。
對教學資源的開放性使用,可以開設物理教學博客,里面可以包括各種重要知識點以及教學微視頻,學生不懂的知識點都可以從中得到啟發。還可以開設論壇,學生和其他物理老師都可以在其中討論學習。對學生的管理開放化,不要限制他們的解題思路,而是通過啟發,給他們正確的解題方向。當學生提出不一樣的思路時,即使是錯誤的,也應當給予肯定和重視,研究一下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也思考一下有何重要啟示。開放性的管理還要求給學生課堂討論的時間,如在教學“摩擦力”的時候,可以舉辦一場辯論賽,認為摩擦力是有利的力的為一組,認為是不利的為一組。兩組在辯論過程中要明確這些力的定義、方向和應該放大還是消除。通過辯論的形式,學生能夠更多地記住這些小的知識點,對生活中的物理知識也會有更加詳細的了解。
三、開放知識指導實踐的過程
物理存在的意義就是服務生活。傳統的物理教學結束在知識轉化成做題能力的過程中,其中有理解,也包括應用,但卻是“紙上談兵”,學生的動手能力缺乏。開放知識指導實踐的過程,每一個知識點都用生活情景加以烘托,如自由落體可以聯系到我們平時乘坐電梯,讓學生先講乘坐時的感受;在學習電路這一章節的時候,老師可以拿出一些小的壞的電器,讓學生拆卸組裝,了解里面的電路組成,電阻、電阻率等的大小值意義。這時肯定有很多學生對其非常感興趣,這可能就是物理學習成就的開始,甚至可以讓這部分學生舉辦課下物理協會,進一步挖掘物理的生活意義。
四、開放物理實驗的教學探索
物理就是一門實驗的科學,沒有實驗的理解和檢驗,物理難以理解,也難以應用。目前物理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比重在不斷增加,但這不代表物理實驗的意義已經被深度挖掘,反而受到教材的限制,不少物理實驗比較呆板,不能被靈活應用。開放物理實驗教學,可以發揮學生在實驗方案準備中的自主性,讓他們自己設計一些簡單的實驗,然后經過老師修改,就可以在實驗課上實施。這樣學生就不會像以前一樣,依賴老師而不自主預習實驗內容。
總之,物理教學應該擺脫固定思維的限制,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教育手段,打開學生的物理眼界,也幫助他們改掉一些不良習慣,真正愛上物理,懂得物理。
參考文獻:
沈建民.高中物理學習策略及其教學對策淺探[J].教育科學, 2002(5).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