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邊遠地區學校的文言文教學存在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不斷地探求合適的教學方法。從長期的教學反思及嘗試中發現,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注重教學方法,重視歸納、積累文言知識對學生學習文言文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邊遠地區學校;文言文;原固;方法
我在邊遠地區學校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十幾年,最深的感觸是“文言文太難教了”。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往往是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還是一知半解——朗讀不流暢,解釋、翻譯不準確,內容、主題不把握。該怎樣擺脫這種教與學的困境呢?以下是我的幾點看法:
一、邊遠地區學校“文言文”難教難學的原因
(一)“文言文”與“現代文”相隔年代久遠,不容易理解
“文言文”是用古代書面語言寫成的文章,是與現代“白話文”相對的,可以說是古人的語言,古人的文章,而今天的我們是現代人,說現代語言,寫現代(白話)文章,時代的差異造成了現代人對文言文不容易理解。
(二)學生語文功底淺,理解能力弱
邊遠地區學校的大部分學生都來自于偏遠、閉塞的山寨,家長沒有文化,不重視教育,落后愚鈍的山寨氛圍使得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弱,語文功底淺,相應的理解能力也較弱。
(三)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一直以來,文言文教學都是按照老師講(解釋詞語,翻譯句子),學生學(認真做筆記)的教學模式進行,這樣的教與學,對思想活躍、好動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折磨,本來就難讀懂,不喜歡學,再加上陳舊、乏味的教學模式就使得學生對學習文言文沒有絲毫學習興趣。
二、擺脫邊遠地區學校文言文教學困境的方法
(一)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確實,做任何事情,只要有興趣,事情就成功了一半,特別是對于枯澀乏味的文言文,興趣的調動就尤為重要,那要怎樣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呢?
1.以故事引發興趣
大多數學生都喜歡聽故事,特別是知識貧乏的邊遠地區學生,對故事特別感興趣,在上文言文課時,我們不妨把作者簡介和寫作背景以講故事的形式講給學生聽,如教學《岳陽樓記》時講講范仲淹的生平故事,教學《桃花源記》時,講講陶淵明的生活背景及他的性格特點,通過故事,學生有了進一步學習文章內容的興趣,這樣上起課來就容易多了。
2.以競賽激發學習興趣
“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在文言文教學中,適當采用競賽的方式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進步,特別是對于貧困淳樸的邊遠地區學生,一點小獎品或一句鼓勵的話就能使他們高興不已。如,在教學《醉翁亭記》時,可以開展口語活動“誰更了解歐陽修”(講得好的就鼓勵),這樣學生的準備活動就會做得很充分,上完課文后又進行有獎競賽“詞語解釋,句子翻譯比一比”,這樣,學生上課時就會聽得很認真,記得很認真,而通過這樣一些小競賽,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于知識積累。
(二)注重教學方法
長期的文言文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僅僅靠教師的讀讀講講,學生的聽聽記記,教學效果是不理想的,還得改變教學方法。
1.以誦讀促進學習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的學習離不開誦讀,而對于語文功底較淺的邊遠地區學生來說誦讀就更為重要,反復的誦讀能使他們逐漸領會文章大意。在朗讀時可以大聲讀、小聲讀、繪聲繪色的讀,也可以自由讀、齊聲讀、指名讀。總之,要讓學生反復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品味、鑒賞。如,在教學《岳陽樓記》時,可以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駢句整齊、瑯瑯上口的特點(“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而在朗讀時還要要求學生讀準字音,抑揚頓挫,讀出感情,這樣才能增強學生閱讀的形象感、意蘊感和情趣感。如,在教學《三峽》時,可以先引導學生默讀,對照注釋疏通文義,做到讀熟,再讓學生反復朗讀,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做到讀懂,最后讓學生感情朗讀,做到讀出句子的美,景色的美,感情的美。這樣做下來,相信效果應該不錯。當然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做好朗讀指導。如,在教學《木蘭詩》時,可以讓學生將全詩14節按六句一節,四句一節進行劃分,再一節一節地讀,一節一節地背,并合節成段,這樣就可以當堂背誦,還可以利用排比句、對偶句、頂針句等句式特點幫助記誦。總之,不同的篇目可采用不同的方法,通過多讀就能使語文功底較淺的邊遠地區學生熟讀成誦,促進學習。
2.授人以漁,教會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陶行知先生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教師在講解文言文時,重在教給學生解釋、翻譯的方法,特別是對于語文功底較差的邊遠地區學生,教會方法相當關鍵。如,在教學文言文時,可以先讓學生記住“留、刪、調、補、換”五個字,即在文言文翻譯時年號、地名、職稱、器具等可直接用;刪去不譯的詞(如發語詞);調整倒裝句的語序(如賓語前置,介賓短語后置,定語后置等);被省略的主語或謂語要補上;用現代漢語詞語替換古義詞。讓學生用這個方法來疏通文義,雖然還會有很多地方不理解,但通過看注釋,查資料,問老師,很多問題就解決了,當然在讓學生自主翻譯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給予適當的點撥,在學生出現疏漏時,一定要指導他們掌握規律,教會學生方法后,學生疏通文義時就能得心應手了。
(三)重視總結、歸納、積累
文言文畢竟與現代語言有很大的差距,不容易記憶,而邊疆學生語文功底淺、基礎差,這就要求我們學習文言文時要特別重視總結、歸納、積累。
1.每課一小結
在教學文言文時,要盡量做到一課一小結,上完一節課要對本節課內容進行總結,上完一篇課文就要對本篇課文內容進行總結。
2.規律性知識總結
要使學生真正學好文言文,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對一些規律性的知識進行總結歸納識記。如,實詞方面有一詞多義字(“或”:有時‘而或長煙一空’《岳陽樓記》;有的人‘或以為死,或以為亡’《陳涉世家》;或許‘或異二者之為’《岳陽樓記》),古今異義字(“走”古:跑,今:行走),通假字(說通悅:高興)等,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比較歸類,使他們能舉一反三;而虛詞方面要給學生歸納“之”“而”“其”“以”等詞的用法,如“之”的用法就有:助詞,的;代詞,他、她、它;助詞,無實義;用在主謂結構中,取消句子獨立性等;賓語前置的標志等。總之,學生在掌握這些常用實詞、虛詞后學起文言文來就容易多了。
3.以練促記
要鞏固所學內容,識記知識,就一定要多練習,以練習促進識記,具體可從學生、教師兩方面入手,讓學生根據所學內容,自己出一些簡單的題,相互考,如古詩名句的默寫、賞析,文言句子的解釋翻譯等。教師也要在上完一篇課文后,再選一篇類似的文章讓學生練習,拓展鞏固所學知識,可以把每課一練習、每單元一測試相結合。這樣的練習方法既能促進學生的識記,又能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總之,邊遠地區學校的文言文教學確實有一定的難度,但只要我們做到了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注重教學方法,重視歸納積累,讀、記、練相結合,就會有一定的收益。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