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怎樣提高高三語文復習的實效性,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必須體現以下三個特點:明確高三語文復習課的兩個關鍵,即針對性和有效性;針對命題特點與要求,針對學生知識與能力基礎,針對具體的復習內容與學生問題;有效性重點在于過程與方法。以高考考什么就講什么,怎么考就怎么講為目標設定原則;要讓每個學生盡可能多地動起來是實現課堂高效的途徑。
關鍵詞:復習課現狀;高效課堂案例;實效性策略
一、高三語文復習課現狀
目前,高三語文復習中或多或少存在四個主要問題:教學內容盲目化(脫離考點)、教學內容超綱化(超出考點)、教學內容煩瑣化(肢解考點)、教學內容簡單化(矮化考點)。這些問題大大影響了復習的效率和效果。作為一名高三語文老師,每個班級語文存在的共性問題是什么,每一個學生的強項弱點在哪里,每一階段的復習應重點突出什么,應該心中有數。共性現狀如下:
(一)推不動
背默不跟著走,布置的作業不能順利完成,課外不學語文。
(二)讀不懂
主要反映在閱讀部分,詩詞看不懂意思,現代文看不懂重點詞句,讀不懂文本的內涵。
(三)寫不出
概括題漏掉信息,賞析題寫不完整,延伸題觀點例子兩張皮,作文缺少鮮活的內容。
二、高三語文實效性課堂構建案例
下面是我的高三語文復習課構建高效課堂設計一例:
課后,語文組長給出這樣的評價:“這節課實效性很強,高三需要的就是這樣實實在在的課堂。”高三的課程內容決定高三課程性質。以“鑒賞古典詩歌中的人物形象”為例,我是這樣構建高三實效性課堂的:
(一)明確教學目標
明確人物形象類別,明確答題要點,規范答案語言。
(二)巧妙合理的導入
由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導入,引出周瑜的形象和作者的形象,找出刻畫二者形象的語句,作者通過對周瑜的仰慕與敬佩表達了自己的壯志難酬,進而引入本節課的課題——人物形象。
(三)詩歌人物形象分類
緊扣教材,閱讀教材,明確人物形象分類:詩人自己的形象,例如,杜甫《登高》中的作者,李清照《聲聲慢》中的作者;詩人之外的形象,如《孔雀東南飛》中的焦仲卿和劉蘭芝、《琵琶行》中的琵琶女,《木蘭辭》中的花木蘭等。
(四)高考對人物形象題的考查方式(設題方式)
1.這首詩塑造了什么樣的人物形象?
2.試概括這首詩中的人物形象特點,并簡要分析。
3.結合詩句,賞析詩中某某形象。
(五)讀詩句,感知人物形象
選取高中教材中典型的詩句和人物,讓學生讀并感知一類人物形象,如讀“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感知出一個傲岸不羈、豪放瀟灑、不慕權貴的詩人形象;讀“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感知出一個心憂天下、憂國憂民形象的詩人形象……類似的形象共有八類,他們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六)如何分析詩中的人物形象
以李白《獨坐敬亭山》為例,分析詩人的形象。先大聲讀詩,再根據自己的理解,組織答案。教師當堂點評學生的答案,肯定對的,否定錯的。接著互換角色,讓學生扮演閱卷老師,利用PPT展示三個不同答案,學生根據答案給出分值,設置這個環節的目的是為了訓練學生的規范答題和培養得分意識。
(七)歸納答案要點
根據學生自己組織的答案和給出的答案,我總結了此類題答案包含三點:一是寫了誰(特征+身份)?二是分析具有某種特征的依據;三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給出答案要點后,再做練習題鞏固。
語文課堂的駕馭能力至關重要,一節課學生獲取知識的多少完全在于老師的引導。語文教學的三大禁忌卻正是高三教師采用最多并樂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大量講述;②大量訓練;③對學生大量的不斷地否定。這種做法的弊端不僅體現為主賓倒置,取消學生主體參與,教師過于居高臨下。
三、高三語文復習課實效性策略
高三語文復習階段,教師首先必須具備以下三種意識:目標意識、學生意識、效率意識。目標意識主要指考點目標要明確。只有明白了“考什么”,才能真正明白“怎么復習”。那么,怎么樣的復習才是“貨真價實”的、才是高效的。
(一)吃透考綱,把準考脈
新一屆高三如何應戰,首先要明確好復習課的兩個基本標準:所講——講授的內容,學生一聽就懂,就明白;所教——傳授的方法,學生一學就會,就能用。
其次要明確好復習課兩個基本前提:
1.研究《考試大綱》(《考試說明》),吃透命題精神:①命題不當,導致無效;②選題不精,導致無效。
2.研究復習規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①不追求講了什么,而重視學得怎樣,復習指導科學化。②不追求知識系統,而重視答題規范,答題思路程序化。
(二)做好三個研究
首先是研究學生。通過分析試卷、個別談話、自我小結等方面考查研究學生學習情況,使學生真正掌握知識與能力、思路與方法,使學生對考點知識達到“四知”的程度:已知、熟知、基知、未知。
其次研究《考試說明》。研究近三年考試大綱,看是否有題型的變化。在此基礎上,我們著力研究“八考”:常考、已考、重考、輕考、輪考、不考、未考、將考,弄清主干知識點、能力層級及能力點、賦分特點等情況。針對“八考”,明確復習訓練方向、重點、時間精力投入等。再者研究題型的變與不變規律,如新課標卷高考文言文閱讀題,近幾年變化比較明顯,考查虛詞的題取消了,出現文言文斷句題,再如2015年文言文第6小題考查的是古文化常識題,在閱讀人物傳記的同時也應多關注人物訪談題型。
(三)注重實效——優講、巧練、深評
1.優講
我理解中的“優”就是講解一道題歸納一類題的做題技巧。而且一道題必須講透,不能含糊其辭,讓學生摸不著頭腦。以“意象意境”題為例,這類題高考設置分值一般為6分。學生答題找準三點:景(描繪畫面)、境(營造氛圍,背四字意境詞語即可)、情(作者的思想感情,注釋有提示),三個點,每個點得2分,只要學生動筆寫,至少得4分以上。高三語文復習課知識點是有章可循的,比如文言文知識貴在積累,沒有太多的方法可談,古詩詞鑒賞除了積累外,重點在理解和方法上,高分作文的寫作技巧很重要等等。
2.巧練
練是學生的行為,也是老師的行為。“巧”表現為訓練題選擇的“巧”和訓練中點撥的“巧”。短時間內獲得高分,只能從題的分值上入手。在訓練時,根據分值寫答案。以高考第七題文言文翻譯題為例,每小題5分,5分如何獲得?學生心里要有數,文言實詞,虛詞,句式,及句意通順各占幾分,讓分值落實到題的每一點上。堅持這樣練,學生得分高了,自然就喜歡從習題中獲得成就感。
3.深評
深評,關鍵在“深”。不是越俎代庖,侵占學生思維的時間和空間,單純給學生提供標準答案,重要的是教師用精辟的語言啟發學生多思、多議、多總結,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以提高學生的理性認識。月考試題仿句題這樣設置:以“詩”為話題,另寫了兩句話,句式和示例相同。示例:懷古詩是古城下的以為老者,頹墻、老樹,蕭索、荒涼,讓人嘆惋又感懷。這就涉及古詩的題材分類了,涉及不同類型題材人物、地點、氛圍、感情等方面。逐一分類講解完后,學生很快寫出仿句的內容,難題變簡單了。
其實,高三語文教學的靈魂在于“導”、在于“指”、在于引導學生進行恰當的精力投放和合理的時間安排,是對學生方法的啟發、主體欲望的催生和學習激情的激活。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