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人類美好理想和追求的中國方案
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形成全中國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和思想基礎,解決人心所向的問題,也就是確立共同理想信念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
一”講話中指出,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一個政黨的衰落,往往從理想信念的喪失或缺失開始。其實不僅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的衰落往往也是從理想信念的動搖開始。
人心齊,泰山移。一個國家有力量,一個民族有力量,就必須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價值追求,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礎。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任務。
激發文化自信的深厚力量,是實現這一重要任務的重要途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對當代中國問題的價值闡釋,是最核心的價值。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求我們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還要形成人類實現美好理想和追求的“中國方案”,讓世界自主地分享中國馬克思主義成果,為人類和平與發展做貢獻。
以無產階級為代表的勞動群眾既要解放自己,也要解放全人類。只有實現整個人類的解放,勞動階級才能真正實現自身的解放。因此,馬克思主義在其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不僅要解決中國的問題,還要解決世界的問題。
在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和世界問題的時候,中國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愿意以自己的發展為國際社會進步做出貢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為人類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早就作出的莊嚴承諾。
形成關于中國實際的馬克思主義解答
今天,時代變化和我國發展的廣度和深度遠遠超出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當時的想象。實現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的結合,形成關于中國問題的馬克思主義解答,是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最為關鍵的環節。
所謂中國實際,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歷史的實際,一個是現實的實際。“現實的實際”,就是我們正在進行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歷史的實際”,就是中國的歷史和文化。
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關鍵環節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正在進行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與我們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優秀的文化傳統相結合,并在這種結合中,形成關于當代中國理論和實踐問題的形上解答。
所謂馬克思主義的解答,其最本質的含義就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和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并從此出發,用馬克思主義指導我們的生活和實踐,用我們的生活和實踐來提升馬克思主義。
(摘自《瞭望新聞周刊》2016年第38期 孫熙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