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自主學習”“獨立學習”“先學后教”等字眼逐漸成為現代化教學模式的熱詞。無論是小學還是中學,越來越多的學生除了需要掌握必要的知識之外,還需要掌握必備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這是一種貫穿整個學習生涯必不可少的能力。其中,在現今的教學模式下,預習環節的作用被多次強調,眾多教育人士也開始在這種新的模式下重新理解預習環節的意義,并對此形成了相關的策略,使之有效進行。我們以小學語文中高年段的教學為例,引用相關教材的內容來探討預習的話題。
關鍵詞:中高年級;小學語文;預習環節
一、預習環節的意義
1.強化課堂效果
現代化的課堂教學是一種整體化模式,教師所面對的學生能力水平存在差異,因而在整個課堂效果上就需要多下工夫。就以小學五年級的課文《鄭和遠航》為例,在學生能力差異的前提下,不同的學生對其的初步熟悉程度便存在梯度差異。有的學生也許通讀一兩遍就可大致掌握情感和一些基本字詞,而有的學生則需要多次通讀和默讀,這樣才能將這一課的學習要求基本熟悉一遍。這也就造成在課堂教學時,教師無法照顧到所有學生的課文熟悉程度,因而形成了學習效果不佳的情況。預習環節強化之后,便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有所針對地了解課文,如《鄭和遠航》一文,學生也許會事先了解時代背景和人物生平,再熟悉課文,如此便大大減輕了課堂教學時的不平衡程度,強化了課堂效果。
2.教學催化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教師普遍認為語文教學的第一階段無非就是字詞句子的熟悉,枯燥而乏味,毫無新意,且效果不佳。在推行預習環節至上之后,學生在第一課時前有一個預熱環節,可以先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然后綜合第一課時的教學導入重新梳理課文。預習環節在這其中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使得從課前到第一課時的課文導入的銜接流程一氣呵成。
3.促進知識初步建構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建構—整理—重構”的過程,對于新知識的熟悉過程也是循序漸進的。以課文《埃及金字塔》的學習為例,初步接觸時定然是先通讀課文把握情感基調,然后圈出生字詞,查閱金字塔的相關資料,了解課文內容的相關知識,在能力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對課文進行段落分層和大意概括。預習環節可以包括以上的所有實踐,接著使學生在正式課堂教學前形成一個知識的初步建構,從而更好地在導入教學時快速適應教師的節奏。
二、預習環節的相關策略
一個理念的提出自然會有對應的對策,一物降一物,有的放矢才是理念長久發揮作用的生命力之所在。預習環節的意義被廣泛認知之后,自然會有疑問,該如何更好地發揮預習環節的作用,使其更好地適用于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學習而并非成為他們自主學習的負擔?為此,本文提出以下看法:
1.設立提綱,明確預習目標
小學中高年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相應的自學能力,因而教師可以在細致研究課文內容之后設立相應的預習目標提綱并分發給學生。預習提綱上包括生字新詞的理解、課文脈絡大意的概括等,具體內容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具體情況進行設置。如,《七律·長征》一文的預習提綱便可以讓學生通讀整首詩,掌握生字詞,了解詩所寫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情感基調。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預習情況將自己的疑問寫在相應的位置,留待課堂答疑時解決。
2.綜合學生情況差異
當學生拿到新的語文書時,與文本的接觸就已經開始了,我們不能肯定的只是不同的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程度。而在一些教師的假設中,總是不自覺地認為,沒有教師的啟發、引導,學生就不能進入課文。上文中提到,教師在進行預習環節的任務考量時需要顧及學生能力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不僅存在于預習環節的任務完成程度,還關系到課堂教學的綜合效果,因此需要多加慎重。
3.預習反饋
在新的教學模式影響下,自主學習的呼聲越來越高,學生也難免會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這種特性融合在學習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并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預習環節中,教師在設置了預習提綱之后,學生自然會嚴格遵照相關的要求進行預習,但不同的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存在差異,此時疑惑也就應運而生。因而,課前答疑環節便成為對于預習環節的一個有效反饋,這個反饋流程也是包括在預習環節之中的。
在課前反饋過程中,教師可以開門見山地出示課題,直接設問:通過昨天的預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學生談收獲,既是對自己預習成果的回顧與鞏固,又讓其他同學以自己的視角看課文、理解課文;學生談不明白的地方,教師要及時總結不同學生的回答,從而確定自己的課堂講解大致方向。這樣,無論是談收獲還是質疑的同學,他們的努力都得到了充分肯定,在自己提出的問題引領下,學習課文變得更有學習興趣,更加專注。
古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小學中高年段的學生盡管已經具備了部分自學能力,但在實踐上仍需要有教師的良性引導,如此才能更好地將預習的學習理念貫徹到底。小學語文內容在教材改革之后更具有系統性、生活性和實用性,在預習環節上對于學生的要求更為嚴格,因此,預習環節的良好進行能夠保證整個課程流程的順暢進行,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接納知識點,逐漸建構語文學習體系。
總之,學習不打無準備之仗,尤其是在新課標改革之后,“先學后教”的教學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從小學到中學,預習環節的重要性被多次強調。對于小學中高年級而言,語文學科是在低年級基礎課程之后真正開始進行語言建構的學習,更多更為系統性,更為體系化的語言知識將會出現在課本中。此時,預習環節的作用便凸顯了出來。如何令預習的重要性始終存在于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并有針對地進行策略性預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