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月1日,追光的第一部影片《小門神》在孕育了三年之后,終于要和觀眾見面了。追光動畫是2013年成立的,創始人王微是前土豆網創始人,土豆也曾是中國第一個視頻網站。2011年8月,土豆網在NASDAQ上市,2012年,王微就張羅著把土豆網和優酷合并了。
一年以后追光動畫就問世了。 三年以后,《小門神》誕生了。
做媒體的人經常說,干電視最累,說在這個行業中,女的當男的用,男的當牲口用。而干互聯網好像比電視還耗人,以前也經常聽說在工作崗位上猝死的年輕人。難道好不容易上市就不想玩玩嗎?王微笑笑說:“玩了呀,我退休以后休了一年啊!”
這一年王微的確去周游世界了,但是也同時在積極籌備追光。放手土豆網以后,王微曾經考慮干三件事情,一個是建立一個設計品牌,還有一個是回老家福建,用當代意識重新振興那里的大漆工藝。而最后,他還是選擇做動畫。
選擇動畫的理由是王微重復向媒體重申的事情,很簡單,他是做互聯網出身的,習慣用一套程序去管理一個公司,而動畫是技術和藝術的結合,這個結合過程需要的就是一套良好的管理程序,對于王微,這個工程輕車熟路。
曾幾何時,《哪吒鬧海》和 《大鬧天宮》是中國家喻戶曉、百看不厭的動畫片。之后,中國動畫就進入低谷,有說中國動畫產業墮落為日本動畫的加工廠,無數廉價的動畫工人在用畫瞎了眼睛的效率畫日本動畫,而自己的原創動畫卻毫無動靜,只有《喜羊羊和灰太狼》在熒幕上偶爾露崢嶸,但是票房根本不敵進口動畫片。
王微說:“中國人的故事,最終還要靠中國人去講。”這也是他做追光的動力之一。在互聯網的企業家中,王微應該是文藝青年感覺最濃厚的,他的經歷也是最例外的。他自己承認不是一個好學生,是野蠻成長,多少像《陽光燦爛的日子》里的大院孩子。高考落榜后去美國上大學,在歐洲拿了MBA。王微寫過小說,還寫過話劇,所以,追光的第一部片子是王微自己操刀當編劇兼導演。

《小門神》的新聞稿里面這么介紹這部影片:
據王微介紹,《小門神》講述了關于改變和如何有勇氣面對改變的故事:神界由于人間的長期忽視,經濟凋敝,眾神面臨下崗,門神兩兄弟神荼(高曉松 配音)、郁壘(白客 配音)法力微薄。不甘現狀、渴望改變的郁壘對門神不再被人間重視深感焦慮,沖動下凡,掀起軒然大波。人間,單身母親小英帶著女兒雨兒繼承了祖傳的餛飩店。奸商老胡頻繁使壞,想吞并餛飩店,抱得美人歸。辛苦支撐的小英母女,是否會為了生計改變祖傳的百年餛飩秘方?神荼、郁壘兩兄弟下界人間,遇到小英母女后,又將會發生怎樣驚險有趣的故事?三道封印逐一開啟,人間又將發生什么災難?
在《小門神》點影和宣傳的過程中,王微一直在淡化自己的作用,他更加強調他的團隊,強調他的團隊對振興中國動畫的激情,甚至在應聘過程中,激情是硬項指標。看了一篇國外的采訪,說曾幾何時,王微想聘用一位好萊塢的動畫大師,但是這位大師住在加州,王微甚至想做個機器人,安裝一個iPad 在上面,而這位動畫大師可以通過機器人在追光走來走去。王微說,因為他做過互聯網公司,所以對動畫公司的管理很容易就上路了,他知道,一定要先打好技術底子,才可以開始藝術渲染。
雖然做中國的皮克斯是王微的目標,但是他不排外。說到《功夫熊貓》他說他是喜歡的。“但是《功夫熊貓》里的中國元素是裝飾品,故事本身還是一個洋故事。而《小門神》是一個中國故事。”
為了遵循王微和家人的低調要求,這篇原本是對一個二次創業者的生活報道,被改成了一篇祝賀《小門神》馬上要問世的文章。必須加一句的是:在《小門神》剪輯結束的同時,王微自己也當上了父親,他說目睹自己兒子出生,比電影公映要緊張得多。 不管怎么說,可謂雙喜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