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B Bites是一家不需要用地圖搜索也可以輕易找到的秘密餐廳。從故宮博物院東華出發(fā),向南池子大街方向步行20米,也就是剛走過那條護(hù)城河,你的左手邊會有一叢竹林。竹林里閃爍著一個燈箱,一面是“Love Bites Here”,另一面是別致的中文翻譯“邀、搖、咬、要”,漢字給人的想象力比“喜歡小口吃”要豐富多了,你可以從字面讀出來,這里可能是一個適合邀請朋友、盡情搖擺、咬出美味、還要再來的地方。

紫禁城下,護(hù)城河邊,竹林掩映,清水磚墻。一扇玻璃門里,燭光閃爍。這樣的環(huán)境,勾動人坐下來。一面內(nèi)心又在交戰(zhàn),在這么優(yōu)越的位置,菜大概就馬馬虎虎了吧?不知道是跨界料理還是西餐,如果是西餐,人均怎么樣也要四五百吧?促使我們推開門的最終原因,還要感謝故宮博物院的90周年大慶,一口氣看了四五個特展,最后一個展覽是東華門角樓上的古建筑展,第一次沿著高高的城墻從午門走到東華門,被古代皇家建筑的莊嚴(yán)震撼,出了宮門,還是不愿走出這美麗的建筑。彼時正是風(fēng)雨如晦,不宜遠(yuǎn)行,“Bites”就成了收容我們欣賞紫禁城黃昏的暫寄佳處。
推開門,暖風(fēng)立刻將門外的冷雨化為無形??词覂?nèi)風(fēng)格,應(yīng)是一家西餐廳。主設(shè)計以黑灰為主,白色的桌布、黑陶瓶里火紅的花藝和淡蘋果綠的椅子點綴其中,沉靜又輕快。開放式的廚房,可以看到衣著黑白的主廚帶領(lǐng)一群廚師忙碌著,這讓黑色為主的空間有了溫度,像一塊溫潤的墨玉。我們尋了一樓窗邊的位置,好細(xì)細(xì)欣賞窗外的宮墻柳浪、玉液金波。窗外的黃昏如工筆畫,這室內(nèi)則是水墨,如掛軸造型的窗戶隔開窗內(nèi)窗外,讓兩個世界交相輝映,令人不得不佩服設(shè)計師以少勝多的巧思。

輕盈的女侍者送來菜單,在灰色透明雕塑感玻璃杯里倒了溫水,又為我們布好餐具。她優(yōu)雅從容的節(jié)奏和珍珠耳環(huán)令我覺得似曾相識,細(xì)問之下,原來是從Temple Restaurant Beijing調(diào)過來的,這才是“Love Bites Here”的前身,藏身于嵩祝寺、以古建筑保護(hù)和盛大法餐聞名的高級西餐廳。本以為是法餐,胸有成竹打開菜單的我又吃驚了。前菜就有腌三文魚、香烤胡蘿卜湯、牛骨髓等幾種花樣,主菜更是精彩,光海鮮就有五種,而且盡是比利時血腸、馬賽魚湯、意大利燉飯、小牛里脊這些歐洲各地的招牌菜,實在很難選擇。幸好這時候女侍者告訴我,他們的點餐制度不同于非常正式的西餐廳,“Bites”精神,就是輕松快樂地吃西洋大菜。一方面為TRB原來的熟客營造一個可以輕松地請客吃飯的環(huán)境,另一方面用不規(guī)律的點餐規(guī)則吸引不熟悉西餐的人愛上西餐。這里的點餐規(guī)則是:每個人可以選擇三道菜、四道菜或五道菜的套餐,菜不論前菜、主菜、甜品的分類和順序,如果你飯量大,可以連吃三道主菜;如果你心情好,可以連吃三道甜品。酒也可以單獨按杯點。這樣的組合,如果你和一兩個朋友來,每個人點不同的菜分享,就可以吃遍餐廳當(dāng)季的招牌菜。這就是餐廳鼓勵朋友分享的宗旨。

聽了女侍者的介紹不由得心花怒放,正好可以大膽嘗試平時吃西餐不敢點的菜色。于是前菜選了牛骨髓、蝸牛、大蒜歐芹,多一點兒主菜,就有馬賽海鮮風(fēng)味燉魚配藏紅花蛋黃醬;比利時風(fēng)味血腸配棗泥洋蔥;意大利燉飯配季節(jié)蘑菇和百里香油。甜品是巧克力牛奶的慕斯、泡沫的大拼盤,這樣一頓飯怎么都飽了。提到配酒,天冷就選了紅酒,女侍者特別細(xì)心地說,有兩款,法國的那款清淡柔和,智利的濃烈飽滿,于是一樣一杯。在等菜的時候,侍者們端上籃子里剛剛出爐的烤面包和切片黃油,面包稍微冷的時候,立刻撤下,換上新鮮出爐的,這樣的盛情令人愉悅。

不一會兒就上了菜,主菜的滋味調(diào)和絕妙,無須我贅言的。更令人傾心的是擺盤,食物顏色的搭配、餐桌布局和音樂的搭配、杯中美酒與窗外美景的搭配,一切都如一幅徐徐展開的精美畫卷,一步一景,沉醉其中。一頓滿足的大餐后,我們還意猶未盡,登上二樓的露臺,眺望櫛比鱗次的宮殿屋頂,群鳥盤桓。來年春夏,在露臺迎風(fēng)飲酒,才算是盡情享用皇城余暉吧?那時,Bites的酒吧也該開業(y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