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的時候有一天朋友圈被一個叫白老虎屯的地方刷了屏,身邊所有朋友都在轉。點開一看是個北朝鮮播音員的圖片,以及大字報似的帶有調侃意味的開店公告,原來是東城區地頭蛇祥子開了自己的餐館,專賣烤串。后來知道,取名“白老虎屯”是因為祥子的媽媽住在東北錦州。
祥子是那種有著飽滿的人生經歷而終于落在了一家小店里的人。曾經在加拿大生活多年,在電信公司做項目,回國后又做過電視臺主編、扶植農村女性的鄉村圖書館公益項目、為外來女工提供手工藝制作和銷售平臺的公益組織、某時尚公司的創意總監,還有朱哲琴最新專輯《月初》的造型設計。祥子的朋友很多,參與的事情也很多,北京設計周的時候他忙,北京時裝周的時候他也忙,而關于“白老虎屯”最初的想法,也是朋友的一句,“祥子,你忙了半天也該有個自己的事兒了”。

祥子不是餐飲行業的正規軍出身,自己平時吃東西也求簡單。但是就像他忙過電信、電視、公益、設計一樣,祥子也參與了五道營人氣的CHI餐廳最初的概念和建立,祥子和耀揚是好朋友,在給CHI和藏紅花兩家餐廳做市場的時候,將許多有趣而對美食料理頗有心得的人帶了過去,比如Frank,我們那個人類學出身的建筑師美食家專欄作者。
第一次去白老虎屯是和幾個做電單車的朋友。蜷縮地穿過北方冬季刮著大風的胡同,推門而入,里面熱鬧又熱氣騰騰。一口熱紅酒下肚整個人就暖了,是的,這是一家有熱紅酒的串兒店。
祥子想做烤串,是因為東北人愛吃這個。但是祥子沒把店做成一個東北串兒店,他想要好的食材、有趣的創意料理和舒服又有品質的用餐體驗。新西蘭羊腿肉、三文魚、秋葵、乳餅、蝦、水果都是這里的串上燒物,不同的組合配以香料或東北大醬,就有了意想不到的味覺體驗。白老虎屯會定期請來有想法的廚師設計新的菜單,所以白老虎屯的菜品融入了許多國家料理的傳統,當然有時候也不乏東北特色,比如冬季推出的酸菜海鮮鍋。
所以混搭的確是白老虎屯的一個特色,就像祥子是個挺混搭的人,有著混搭的人生經歷。一進店門左手的墻壁是給藝術家們創作的空間,會定期邀請新的藝術家定制作品。趣味和好玩兒是白老虎屯的狀態,就像logo上面是一只腦門子頂著“串”字的貓。采訪完沒兩天,店里就換了壁畫,變成了一只懷揣著中國夢要做好串兒的騰云駕霧的白老虎。

開店的時候祥子沒把烤串想得那么復雜,直到好朋友耀揚送給他一本《燒烤圣經》,祥子如醍醐灌頂般發現原來燒烤的水這么深。不同的燃料、食材、烤制工藝、香料等都是學問。當然這種知識的細分是西方科學體系傳統的后果,而燒烤作為人類最早采用的烹飪方法,要的大概還是那么一點原始的野趣。
“好吃就行。” 祥子總結道。

后來那幾個做自行車的朋友經常去,但愿是白老虎屯讓創業狗們找到了一個好吃好喝好玩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