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連接一切!假如還把區塊鏈技術和比特幣聯系在一起,那你就OUT了!
《CM華夏理財》了解到,根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初,全球已誕生917家區塊鏈領域的創業公司,全球在區塊鏈領域的投資累計已超過15億美元。以花旗銀行、納斯達克等為代表的各行業巨頭紛紛爭先步入實驗室階段,進行區塊鏈在多個場景中探索式的應用實踐研究。
區塊鏈到底能做什么
如果將區塊鏈應用于股權眾籌,那還會擔心眾籌的發起人跑路嗎?
如果將區塊鏈應用于銀行票據,那銀行票據還會被非法貼現嗎?
如果將區塊鏈應用于醫保社保,那還會出現騙保的現象嗎?
公民個人檔案的存放還需要以紙質形式存在嗎?
比特幣之后,會出現政府發行的數字貨幣嗎?
上海共享財經創始人史青偉則如是解釋區塊鏈所創造的信用機制,在現在的很多經濟活動的成本,歸根到底大部分都來自于信任成本。如李克強總理去年提到過的一個悖論,怎么證明“你媽是你媽”?這是個看起來很蠢的問題,卻是我們每個人都一定會碰到的困境。
“比如,乘飛機前安檢人員會拿著你的身份證和機票對比你的臉,這其實效率非常低下,因為臉的胖瘦變化或整容都能改變樣貌,是種并不可靠的身份驗證方式。從時間成本上講,常常導致入關口排長隊。而這正是信任的時間成本。在中國現行的信任環境下,類似案例有很多,所面對的最大問題在于,缺乏一個好的信任環境,而信任是互聯網未來實現價值傳遞和服務的基本保證。區塊鏈真正實現以技術來確保不可造假,重構經濟活動發生所需的信任環境。因此,我們將基于區塊鏈的價值互聯網稱之為下一代互聯網并不夸張。”史青偉如是告訴《CM華夏理財》。
與國外資金踴躍流入區塊鏈技術之勢相比,國內區塊鏈技術尚未形成規模,專門研究區塊鏈技術的科創型企業多在京滬深三地落腳。在日前舉行的一場小規模“2016區塊鏈圓桌論壇”上,上海從事區塊鏈研究的分析師、從業者、私募投資人士等60余人幾乎全部聚集于此,中國的區塊鏈逐漸從“草根力量”加速走入大眾視野。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國內區塊鏈技術起步較晚,但具有中國特色的區塊鏈模式已在孵化中。據《CM華夏理財》了解,中國分布式總賬基礎協議聯盟(China Ledger)在北京成立,China Ledger由中證機構間報價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股權交易中心、廈門國際金融資產交易中心、萬向區塊鏈實驗室等11家公司發起。
國泰君安通訊行業分析師宋嘉吉接受《CM華夏理財》采訪時指出,我們需提防因全球金融科技變革而被邊緣化,同時也要仔細考慮國內金融體系的適應力,因此,達成聯盟是不可或缺的。當前,海外金融行業區塊鏈發展如火如荼,已形成全球性聯盟,比如頂級銀行間的R3聯盟。 ChinaLedger聯盟成立,將建立開放的區塊鏈底層技術協議,促進全行業依照統一標準建立符合中國金融特色的區塊鏈應用,打造中國有價值的互聯網。
而在2016“上海區塊鏈圓桌論壇”上,國內最大的區塊鏈技術公司 OKCoin高級研究員段新星也表示,中國金融業區塊鏈創業項目開始涌現,比如做股權登記與交易的小蟻區塊鏈,以及美股眾籌的DACx;傳統金融行業對區塊鏈關注度空前。但整體而言,國內的區塊鏈還處于概念導入期。
國外現井噴式發展
反觀國外尤其是美國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已經令國內從事區塊鏈行業的專業人士有了緊迫感。
5月初,共識大會2016在美國紐約召開,特拉華州允許區塊鏈股權發行,并將制定相應的企業法規來保障,并與技術方Symbiont團隊展開合作,共同開發“特拉華州區塊鏈”。
“特拉華州的態度非常重要,美國近80%的公司都注冊在特拉華州,所以特拉華州如果推進區塊鏈股份的發行,意味著整個美國的公司都將受到重大影響,這會大大推進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進程。自20世紀以來,近100萬個企業實體以特拉華州為法定注冊地,《財富》五百強企業中近六成是依特拉華州法律規定成立的,而且特拉華州擁有超過半數的全美上市公司總部。特拉華州嘗試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公司股權登記,可以減少新公司注冊的成本,并簡化繁瑣的書面操作流程。”5月15日,信達證券首席區塊鏈專家曹寅在接受《CM華夏理財》采訪時表示。
國內資深法律界人士則稱,美國地方政府推動這種新型法人股的開發,也就是分布式賬本股份。分布式賬本股份或許能實現瞬時清算、瞬時結算,并且能夠大幅提高效率,促進特拉華州的商業交易。
而來自中國的區塊鏈公司Onchain的創始人、CEO達鴻飛也出席了此次會議。據了解,Onchain開發了區塊鏈項目小蟻—一個用于登記、交易各種數字資產的區塊鏈。達鴻飛也表示,特拉華州的公司法會從通用技術層面認可區塊鏈股權,而不可能指定某個具體區塊鏈項目,因此所有區塊鏈協議都有機會被認可。
“我們會讓小蟻成為特拉華州認可的區塊鏈股權登記協議,資產數字化領域特別是股權數字化方向將迎來快速發展,我們行駛在快車道上。”達鴻飛介紹說,遺憾的是,在這次美國舉行的共識大會上,除了來自中國的交易所BTCC首席執行官李啟元參與了“數字資產的交易融入資本市場”環節的專題討論外,此次大會并沒有看見中國團隊演講者的身影,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有更多中國的區塊鏈團隊能登上國際舞臺。
資本仍在觀望
在全球,已有超過15億美元的資金涌入區塊鏈技術,但是國內的私募資本似乎仍處在按兵不動的狀態。
“主要是我們還沒有看到區塊鏈具體的應用場景。比特幣肯定不會在中國生根發芽,當然,我們也很期待成型的企業盡快出現。”上海一家私募機構合作人梁平則告訴《CM華夏理財》。
在史青偉看來,中國的跨境支付和供應鏈金融,未來區塊鏈技術大有可為,另外還包括增量經濟以及虛擬商品交易如有價證券都可以引進區塊鏈技術。
“跨境支付和供應鏈金融的參與主體不管是支付方還是接收方,當中的金融機構、征信、第三方,關系非常復雜,尤其需要加強信任的環境;新的經濟形態沒有存量系統拖后腿,能夠從零開始建立一個理想生態。如共享經濟,基于共享經濟的區塊鏈應用會很快面世。而有價證券是最好的虛擬商品,股票是公司股份所有權的一個憑證,債券則是對于公司債務收益權的憑證,類似的虛擬化商品或信息為載體的商品,最適合區塊鏈。 基于以上三個情景,再去找區塊鏈的切入點,想象空間非常大。”史青偉指出。
不過,梁平也表示,雖然區塊鏈的出現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想象空間,但是區塊鏈也有其技術局限性,除了標準化問題,區塊鏈還面臨著性能、容量、安全性、可擴展性等一系列技術方面的挑戰。此外,區塊鏈有著它最適合的應用場景,也有很多不適用的應用場景,因此對區塊鏈的適用場景準確定位十分重要。推動區塊鏈的進一步發展,需要盡快尋找出區塊鏈技術的最佳適用場景,尋求其應用價值,探索它對社會對經濟最有益的應用方式。這樣才會有資本推動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