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行情在兩會議題和政策預期下或有所表現,但還不足以改變當前市場弱勢格局,要做見好就收的準備。
A股市場從短期來看不確定因素增多,市場風險偏好修復或發生反復。國際方面受美聯儲加息預期、主要產油國談判進程、英國退歐公投等因素影響;國內方面則糾結于經濟運行軌跡、匯率與貨幣政策動向、供給側改革推進的方式和節奏。短期市場缺乏有足夠吸引力的熱點,形成趨勢性行情還需等待。
2月回顧:反彈受阻
2月份,指數呈先揚后抑走勢,多數時間運行反彈,最后幾個交易日出現跳水,最終下跌1.81%報收,月線小陰線,反彈受阻。
從分類指數來看:全部呈現回落,但回落幅度較1月明顯收窄,顯示下跌力量衰減,但整體運行依然疲弱。相對而言,滬市強于深市,主板強于小創板。滬市表現出良好的抗跌性,由此上證指數跌幅相對較小,創業板整體跌幅最大,中小板成份指數跌幅大于綜合指數。
從行業指數來看:與1月全部下跌相比,中信一級29個行業,4個上漲,下跌的行業跌幅也較1月明顯收窄,市場整體略有改善,出現一絲亮點。上漲的4個行業是:有色金屬(7.98%)、煤炭(3.34%)、農林牧漁(0.83%)、房地產(0.11%);跌幅居前的行業是:計算機(-6.88%)、國防軍工(-6.11%)、傳媒(-5.48%)。
從市場整體資金流向來看:凈流出較1月明顯減少,顯示拋壓有所減輕。從當前的資金凈流出水平來看未來既有可能增加,也有可能低位維持,對應指數運行為再度大跌和弱勢震蕩。由于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中資金加杠桿明顯,目前杠桿回到較低水平,資金狀態也跟隨回到2014年之前,未來指數很有可能出現類似2012~2013年的弱勢震蕩。
從行業資金流向來看:全部呈現資金凈流出,但較1月收窄。凈流出絕對額較少的行業是銀行、石油石化;凈流出縮減明顯的行業是銀行、石油石化、有色、農林牧漁、紡織服裝;資金凈流出增加明顯的行業是煤炭、鋼鐵、計算機、傳媒,煤炭股有一些逢高減倉跡象。
綜合來看,2月份指數反彈受阻出現回落,整體拋壓衰減,但弱勢難改,創業板壓力較大,主板相對抗跌。
市場總體較為寬松
A股反彈過程波折反復,市場依然面臨經濟再下行、匯率再貶值和樓市再飆升等因素的壓力。內外需求不振、供給側改革壓縮產能將在短期內壓低經濟增速,業內人士預計,經濟在一季度回落的概率較高。
央行的干預措施使人民幣匯率短期有所穩定,但隨著央行降準、美聯儲3月議息會議加息預期升溫,兩國貨幣政策背向而行可能加大人民幣貶值的壓力,不排除人民幣再出現突破性貶值。
樓市在不斷加碼的政策刺激下,一線城市房價出現飆漲,一方面對股市有擠出效應,另一方面居民在房價高位加杠桿,正在積累風險。
內外需求疲軟背景下,經濟下行仍有壓力,穩增長仍需加碼。第一,1月外貿進、出口數據下滑明顯,外需疲弱。海關總署數據顯示,1月進出口總值1.88萬億,同比下降9.8%,其中出口1.14萬億,同比下滑6.6%,進口7375.4萬億,同比下降14.4%。第二,制造業承壓運行,內需復蘇尚不穩固。1月制造業PMI再創新低,降至49.4%;1月PPI延續前期下滑趨勢,同比下降5.3%。2月以來,政府穩增長意圖不斷加強。李克強總理表態“一旦經濟真的出現滑出合理區間的苗頭,該出手時我們會果斷出手”;央行等八部委印發《關于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河北、福建、寧夏、新疆等各地方兩會與新年會議均把穩增長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隨著穩增長政策利好不斷發酵,穩增長建設將持續加碼。
貨幣政策延續寬松,流動性環境趨于溫和。1月信貸數據大超預期,廣義貨幣(M2)余額141.63億元,同比上升14%,較去年同期高3.2個百分點,新增人民幣貸款2.51萬億元,創單月歷史新高。從分類來看,非金融企業部門和居民部門的中長期貸款均有所上升,分別新增1.06萬億元、4783億元,整體貨幣環境較為寬松。
非金融企業中長期貸款的顯著增加是由于前期穩增長基建等投資項目推升了信貸需求,居民中長期貸款則受益于前期房地產政策放松,住房按揭需求增加。2016年系“十三五”開局之年,各類項目的推進實施將進一步拉動融資需求,供給側改革中需求側仍將扮演托底角色,貨幣環境有望不斷改善。短期匯率趨穩,貶值壓力緩解。2月以來美元兌人民幣有所回調,在岸和離岸市場的匯差收窄,人民幣匯率有所企穩。
市場存結構性機遇
國信證券分析師閆莉認為,3月,指數將呈弱勢震蕩。“上證指數,在前低點支撐作用下向上回擺,短期下壓線3684-2929制約回擺高度,位置在2800點略高;成交低迷,突破該線的可能性較小;之后將繼續調整運行。創業板指,2月較低收盤預示2015年9月低點1779點未來大概率下破。”閆莉表示,資源品成為市場的一絲亮點,未來可繼續關注。煤炭股可能出現適當休整;有色、石油石化、農林牧漁或有表現機會,金融抗跌,也可適當關注。
中原證券分析師周建華認為,3月市場重點關注兩會、聚焦改革,捕捉存量博弈中的階段性機會。歷年市場都存在兩會效應,熱點議題板塊表現較好。本次兩會有改革、“十三五”規劃、環境保護等多個議題,可著重聚焦供給側改革和國企改革的機會。“3月行情在兩會議題和政策預期下或有所表現,但還不足以改變當前市場弱勢格局,要做見好就收的準備。不排除市場反彈結束之后再度大幅回落的可能。3月美聯儲議息會議的不確定性、朝鮮危局或加劇三大尾部風險,市場可能呈現加速趕底的態勢,投資者需要保持一絲謹慎。”投資板塊方面,周建華表示可重點關注供給側改革和國企改革受益標的。
民生證券策略分析師李少君表示,在國際與國內風險共振,而市場難以形成合力的情況下,市場將有望在出現風險緩和窗口期間為投資者提供交易性機會。在市場情緒得到有效提振前提下,他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周期板塊。“我們認為遵循這一思路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要關注三個關鍵因素:政策催化、事件驅動、業績支撐。由此來看可以重點關注三類行業:第一,穩增長加碼與供給側增量改革,重點關注建筑建材、鋼鐵、房地產(穩增長疊加供給側改革預期)、機械、農林牧漁;第二,新興產業,重點關注“十三五”規劃相關主題行業、新能源汽車、國防軍工(地緣政治趨緊)、傳媒(業績相對良好);第三,業績與事件催化,重點關注ST板塊(保殼)、次新股、高送轉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