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FOF指引終于發布了!中國內地的公募正式升級到2.0時代。
近10年來,FOF基金在美國等成熟市場迅速增長,并逐漸引領基金業風向。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底,FOF管理的資產規模已超1.7萬億美元,其中FOHF資產規模達8910億美元。
而國內,隨著投資者理念逐步成熟,投資者對資產配置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基金業內人士也多次呼吁FOF相關監管規定盡快落地。因此,9月23日證監會發布FOF指引消息當天,國內多家基金公司發言人就紛紛表態,看上去幾乎無不歡天喜地,大家都憧憬著展開雙臂擁抱即將到來的基金2.0時代,爭搶新一輪發展機遇。
華夏基金有關人士認為,FOF指引出臺,意味著FOF基金的大幕正式拉啟。“不同于傳統基金專注于選股, FOF基金更側重大類資產配置,不只投資股票,還投資于債券等不同資產大類,這不僅有利于滿足投資者多樣化配置投資需求,有效分散投資風險,并有利于壯大機構投資者。”
是的,FOF時代,基金管理人將由此前的發產品到以后做服務,從此前的做投研到以后做大類資產配置。這勢必要求精者更精,從而帶來強者更強,現有基金將迎來真正的優勝劣汰,出現殘酷的馬太效應。然而,目前國內上百家基金公司管理人、四千多只基金的操盤手們,已經做好迎接FOF挑戰的準備了嗎?恐怕未必。
知名陽光私募管理人江賽春表示,“公募FOF是業內期待的大事,但新生事物必然面臨各類挑戰,在公募FOF發展初期,不妨把困難想多一點,把FOF真正做成讓客戶歡迎、解決當前公募基金投資痛點的產品。”
這樣的提醒絕非多余!
事實上,公募FOF真實市場接受度確實仍有待考驗:一是國內市場與美國有很大差異,美國公募FOF解決的是機構客戶養老低費率和分散配置資產的需求;二是在投資層面,公募FOF所需要的大類資產配置能力和基金選擇能力等核心能力行業都相對稀缺,業內真正具備FOF投資能力的基金公司并不多,一開始更多的可能是專注于各公司內部的精品組合,而這又將帶來管理費用與利潤來源問題。
FOF來了,很好!FOF真正做好,恐怕還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