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美元是陰謀論嗎?
美元最近幾周已經出現了令人驚訝的挫敗,這也促使投資者反思,引發拋售的真正幕后推手是什么?一些人甚至想出陰謀論的答案。
謠言盛傳全球政策制定者在2月底的上海G20會議上達成了秘密交易。傳言稱,這個用以削弱美元的“上海協議”,旨在安撫今年以來越來越糟糕的金融市場。
“對任何陰謀論者而言,這一切都變得很清楚,”IG的首席市場策略師克里斯·韋斯頓評論道,“全球央行在協調努力,以削弱美元,這反過來又導致了股市和信貸市場的巨大風險。”
弱美元是美國原油及布倫特原油回穩的關鍵原因之一。
理論上認為,強勢美元對全球經濟不利,且會引發市場動蕩。美元指數去年飆升10%,12月份時達到了10年多來的新高,并有市場人士認為美聯儲會提高利率。

“自從在上海G20會議上亮出很多紅色的旗幟后,”韋斯頓說,“無論是中國央行寬松準備金率50個基點,還是新西蘭儲備銀行的削減現金利率25個基點,或歐洲央行向信貸市場發出的信號,要明顯高于和超出預期。”
全球很多央行正在努力使其貨幣走軟。人們不禁擔心,決策者是否正在失去控制金融市場的能力。
負利率是否良策?
歐洲央行在3月10日宣布下調所有利率,擴大“量化寬松”(QE)計劃的規模,發起新的定向貸款計劃,目的是刺激面向私人部門的貸款活動,并購買公司債券。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雖然只限于19個歐元區成員國,但是它卻會對整個歐盟27個成員國的貨幣政策產生直接影響。相較于日本央行所面臨的巨大阻力,作為一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從來無法統一的經濟體的央行—歐洲央行的負利率政策所面臨的困難則更為復雜和艱巨。
這些困難提醒人們,為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而推出的長期超低利率,產生了令央行官員可能難以遏制的市場扭曲。
這一扭曲可能在金融市場制造更大波動。即使投資者能夠預測到央行可能采取的行動,他們也難以預測市場的反應,因為決策者們都采取相同的做法,實際上他們的行動效果被相互抵消。
摩根士丹利仍然預計,歐元和美元在今年年底達到平價。在一份報告中摩根士丹利預測,若歐洲央行進一步下調已經是負值的利率,則該地區銀行業營利可能被拉低5%-10%。不斷增長的宏觀經濟擔憂可能令歐洲銀行業過去8年削減成本、增強資產負債表和采取避險策略的努力都將付之東流。
貨幣戰偃旗息鼓
各大央行需要留意負利率等非常規工具對市場、銀行業的始料未及的副作用。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3月暗示對是否繼續下調已經為負值的利率猶豫不決。耶倫當時也表示,美聯儲官員們并沒有在積極考慮負利率。
分析師指出,由于自身的“彈性”,以及其經濟和勞動力的靈活性,美國的狀況要好于其他經濟體。同時,美國經濟受到國際影響少。
美國目前正處于選舉季,在自由貿易和比較優勢的爭論中,古典自由市場的原則得到彰顯,唐納德反對美國貿易伙伴操縱匯率的行為。伯尼反對貿易協議,他說傷害了美國工人。希拉里則加入了批評丈夫比爾·克林頓政府時期實現了經濟騰飛的自由貿易,希望實現預算平衡和維護美國的強勢美元政策。
時代不同了,強勢美元現在被視為是一場貨幣戰爭的失敗。美聯儲近日保持利率穩定的決策,是為避免貨幣沖突的升級,而不是惡化貿易局勢。
因此,盡管各央行均在負利率的路上越走越遠,但貨幣戰爭的硝煙味已經越來越淡了。
泰坦尼克號的寓言
為什么被認為“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會沉沒?傳統的答案是,其密封艙的設計是有缺陷的:水密艙壁被限制在高幾英尺的水面上。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是一發而不可收拾的,金融體系的“泰坦尼克號”的偏離并撞到冰山,也令政府實行了各種新的法規。但這些規定并沒有解決金融化已經超越了安全系統和實體經濟的技術創造的風險。
金融系統的巨大規模和明顯的優勢,創造了一個虛假的信心—它是不會沉沒的船。自2008年以來金融系統實施的所有措施,產生了更多的“救生船”和更好的溝通機制,但是金融風險卻大大增加了。部分參與者繞開法規,通過影子銀行、暗池等,加深了他們對超高速交易的超高速計算機執行的依賴。
從某種意義來看,“永不沉沒”的全球金融體系正全速駛向冰山,而乘客和機組人員仍然非常自信,沒有意識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