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年持續走訪各地門店,發現以往產品陳列雜亂無章、經營項目一鍋燴的店面在逐漸減少,店面越來越向綜合化或者專業化發展,并且,店面裝修、陳列都開始有所講究,尤其是一些大的綜合店和改裝專業店,向車友會所發展的趨勢很明顯。在一些側重美容養護的門店,相比產品,他們更看重營銷、模式,例如代運營、利用微信激活潛在客戶、社區店粘滯客戶等,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上述這些店,大多設置有獨立的客戶休息區,在客戶休息區,大都備有電腦、報刊雜志等供客戶使用閱讀。但是,在客戶休閑區,如果客戶對銷售經理的游說無動于衷時,應該讓專業雜志做好你的店銷經理,而且,這對客戶潛移默化的作用可能更明顯。
大多數門店沒有用好專業雜志
以前,雜志、報刊、網絡對店面的最大作用就是商情,現在店面對商情的需求已經退居次要,大家更重要的需求時如何激活老客戶、挖掘新客戶。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網絡宣傳,但“莆田系”等事件,讓來自網絡的信息不再那么可信,那該怎么辦?
筆者經常和店家分享這樣的案例,試想一個場景,店面開了沒多久,口碑還在積累當中,有新客戶到店要做上萬元的改裝項目,前期已經在百度和電商上做足了功課,半懂不懂能明白產品的門道,也有了心理預設價位,他抱著貨比三家和有棗沒棗一竿子的心態來到店里,生意成與不成在兩可之間,這時你該如何推你的優勢?
敢出來開店的,誰都不是省油的燈,萬一你的嘴皮子不如隔壁老王厲害,你就損失了一單生意。這時,如果在你的客戶休息區里,客戶翻出雜志,“偶然”發現上面某個改裝案例正好是他所需,定睛一看:這么巧,案例就出自貴寶店!再一看,這本雜志已經出了十幾年,口碑和公信力應該不會差。于是,客戶不動聲色繼續翻,結果又在某一期雜志中,“碰巧”翻出了店老板本人對該項目的看法,儼然一副專家!這時,隔壁老王再能吹,成交的天秤也已經向你傾斜了。
這其實就是營銷中常用的傍名牌效應,一個更大更權威的品牌在為你背書,不管客戶對你們店有主觀上的遲疑,還是客觀上的不了解,對客戶來說,他們店的項目和他們老板能出現在一家專業性和公信力的雜志上,比任何推銷都有說服力。
大多數店沒有對客戶講好故事
對于高端化、會所化的門店,目標客戶更多定位于15萬,甚至更高車型的客戶,這類高端客戶共同的消費特點是:較高的知識素養和閱歷決定了他們消費更理性,相比產品價格,他們對店面提供的服務和對他們的重視度更為敏感。
既然這類客戶的消費觀更理性,那么,在網絡上、微信里,想靠隨便燉的幾碗心靈雞湯,幾篇形容詞堆砌起來的網絡軟文來打動客戶是不可能的,有可能訪問量特別高,點贊評論一大堆,但是實際轉化率卻慘不忍睹,其原因就是沒有從客戶所關切的角度去滿足需求。而更多門店最愛干的一件事就是隨便在店門口掛一個橫幅曰:周年慶,到店消費一律8折。這種辦法今后實在不可再用,其結果只能有一個:撒了一張自己也搞不清楚網眼大小的漁網,大魚撈不到,小魚全跑了。
跟客戶用人話講故事很重要,就是要代替客戶體驗,讓客戶置身于場景之中,很理性很客觀地分析產品,不講段子不灌雞湯,客戶反而會覺得你挺實在。所以,下次再給雜志投稿時,一定要記住,你的店面是車主的會所,那么,在雜志上看到的貴店案例,圖片一定要精美,文字一定要專業中肯,否則客戶會覺得你很水。
舉個例子以助理解,近兩年網絡直播特別火,即便是直播一件日常小事都一堆閑漢圍觀,其原因就在于為用戶提供了第一人稱視角的體驗式感受。如果有一天,你能夠把店面的某個項目、產品的施工、講解、體驗放到當地的車主群里直播,我敢保證你的生意一定比別人火,別問為什么,因為我書讀得多,不會騙你。
總結的話:
很多門店在營銷上有蛇鼠兩端的顧慮,既想挖掘客戶消費潛力,又怕透支客情,其實不盡然。對于綜合門店來說,不同項目針對不同人群,中低端的常規保養、中高端的鍍晶封釉、側重不同的電子產品、內外改升級項目,即便每個月輪換一次,做足一年針對不同客戶群的促銷也足夠。而對于專業店來說,不同的消費套餐或針對車型,即便是半買半送的老客戶情感維系,也能在不透支客情的前提下,把店面營銷做得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