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激發高校成果轉化潛力,加強知識產權管理工作,已經成為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轉型的重點課題之一,也是提升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目前高校知識產權工作存在知識產權意識單薄、專利量增質減、轉化率低等問題。轉型發展背景下,高校應統籌優化創新資源,多渠道開展知識產權宣傳和培訓,完善制度,健全機制,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平臺建設。
關鍵詞:高校轉型;知識產權;專利
為引導普通本科學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發展,湖南省啟動了本科學校轉型發展試點,湖南文理學院位列其中。
高校作為知識和技術創新的源頭,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出或擁有狀況,包括專利特別是發明專利的產出和持有,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高校的科技創新能力。激發高校成果轉化潛力,已經成為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轉型的課題之一。
然而,目前我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情況并不樂觀。知識產權工作大多是高校科技工作中的弱項,其存在管理欠完善、無形資產流失嚴重、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等現象。
轉型發展背景下,高校應加強知識產權管理工作,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統籌優化高校創新資源、增強知識產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不斷完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建立規范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力爭形成知識產權貫穿教學科研全過程的新型管理體制。
第一,建立和完善高校知識產權制度體系,統籌知識產權資源,著力理清、破解制約高校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發展的機制障礙,打破高校知識產權工作發展的瓶頸,全面提升高校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
第二,加強管理,培育知識產權專門人才,建立校級知識產權管理辦公室。組織專職管理人員、相關專業教師學習專利法、著作權法、商標法,參加國家知識產權局舉辦的“全國高校知識產權培訓班”培訓;鼓勵管理人員考取全國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通過多渠道、多途徑努力建設一支既懂知識產權法規又具有較高管理水平的骨干隊伍。確立在學校層面上統一管理知識產權工作,并在科研院重點實驗室與成果管理科設置專人負責具體工作,切實把它貫穿到整個科研管理工作的全過程,為知識產權工作提供組織上的保障。
第三,制定高校知識產權工作的長期規劃和階段目標,并根據規劃目標,積極組織相關知識產權管理人員、法學專業教師,結合高校知識產權開展相關項目戰略研究,從而為學校知識產權的發展規劃提供有效的理論參考依據。
第四,多渠道開展知識產權宣傳和培訓。在學校主要活動場所設立宣傳板,搭建網絡宣傳平臺,開展知識產權宣傳活動,加大知識產權宣傳力度。通過省、市知識產權局、專利事務所及邀請有關領導和專家給全校教師做專場報告、專題座談、案例分析,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對高校的專利工作進行指導和培訓,使廣大教職工了解知識產權和知識產權工作,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并使其充分認識到知識產權的重要性。
第五,設立知識產權專項基金,并根據知識產權發展情況靈活使用。如階段初期主要用于學校知識產權工作業務的開展、知識產權的宣傳、知識產權管理人員、知識產權法律專業老師及科研人員的短期培訓工作等。專門設立專利申請和維持的專項資金,實行申報費用補貼的政策,鼓勵專利申報。對于成功轉化的專利成果,除當年的科技成果獎勵外,學校額外一次性獎勵發明人一定比例的轉化資金,其余部分用于發明人進一步的項目研發經費。
第六,發揮智力優勢,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平臺建設。根據高校的學科特點,對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有市場前景并有望形成產業規模的專利項目,積極鼓勵廣大教師一方面申請省科技廳、教育廳、知識產權局等政府部門的產業化項目;另一方面積極同企業聯系,爭取在企業使其專利項目能夠盡快轉化,最大限度地發揮知識產權的真正價值。同時加大對高校授權專利成果的中介和推廣力度,積極向企業進行授權專利實施許可、專利權轉讓,促進專利成果轉化。
綜合以上舉措,通過高校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識產權管理模式和一系列規范化知識產權的政策,專利申請和授權的數量和質量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在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轉型背景下,能更好地去面對新的挑戰。
參考文獻:
[1]劉海波.2016年我國知識產權的五點展望 [J].高科技與產業化,2016(1).
[2]丁榮余.推動知識產權與經濟深度融合 [J].高科技與產業化,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