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任務型教學法已經成為英語語言教學課堂上的重要方法。它強調在英語教學中要重視學生交際能力的發展,要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特點。精心設計適宜的教學任務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提高學習效果。在“以人為本”的指導下,任務型教學在英語課堂的應用,改變了英語課堂的效率,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任務型活動;詞匯與句型教學
任務型教學是20世紀80年代由勃雷泊從教學的角度提出來的,其目的是使學生通過運用語言完成任務的方式學習語言。隨后,人們提出了任務型學習的認知方法。這些研究豐富了任務型學習的理論,使任務型學習研究從單一化走向多元化。
在任務的界定上,有專家對任務型學習的理解:為自己或他人從事的一項活動,它可以是油漆圍欄,幫小孩穿衣,填表,買鞋,訂機票,圖書館借書等。《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提倡任務型教學途徑,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落實在教學過程中,倡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和合作的學習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強調學生用外語做事。”通過任務型學習,學生不但能建構語言知識體系,掌握語言技能,而且還能學會社交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和做事的能力,同時,學生未完成任務而進行的對話與合作,能增進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培養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
因此,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筆者希望借助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教學手段嵌入詞匯、句型的教學,幫助學生減輕學習英語詞匯、句型的壓力,提高他們的學習動機,從而提高學習水平。
緊密聯系英語課的課堂詞匯、句型教學實際,筆者就如何嵌入任務型教學模式,如何給學習者的任務類型進行設定,如何有效給學習者提供輸入和輸出的機會,淺談任務型教學模式在英語詞匯、句型教學中的應用。比較常用的任務型活動有以下幾種。
一、按主題歸納詞匯
筆者根據單元主要話題,布置學生以個人或小組形式收集和整理相應的詞匯。然后通過組內、班級內共享詞匯資源。例如,主題“健康”,學生可在此話題基礎上衍生出健康食品、合格藥品、生活方式、環境保護等領域搜尋相關詞匯。在這個活動中,背誦單詞不是主要目的,而是通過收集整理詞匯的過程去熟悉詞匯,幫助學生提高歸納整理相關詞匯的能力,同時也擴大了詞匯范疇。
二、自編例句
筆者提供目標句型若干句,要求學生自行觀察句型相似處,各小組進行討論,由學生利用目標詞匯與提示句型結合編寫例句。鼓勵學生使用字典、網絡翻譯等工具。各組展示自編句型,全班進行對錯的評價,再輸出校準句子。在整個語言輸入與輸出中,選擇例句和改裝例句的過程能夠幫助學生熟悉詞匯與句型的基本用法,同時可以幫助學生在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過程中建構語言知識體系。
三、根據提示詞或圖片信息編寫對話
由筆者提供本單元重點詞匯或是圖片,然后要求以組為單位編寫對話。最后每組口頭演繹對話。此環節將單元相關內容融入此任務,有效避免了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能促進學生的自主能動性。通過此訓練,學生能夠聯系語境,來使用和記憶詞匯、目標句型。
四、詞匯競賽
為了鞏固詞匯,詞匯測試是必不可少的。改變傳統的默寫單詞形式,采取提前確定的詞匯測試范圍,班內采取以小組形式競賽,或模仿貪吃蛇模式的游戲等方式,可忽略單詞的拼寫,鼓勵學生口頭正確表達目標詞匯的讀音,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通過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應用以及任務活動的安排,找到幫助學生學習英語詞匯、句型的有效方法。教師也應反思自己日常的課堂教學理念和模式,改變不適合學生發展的課堂教學方法,注重課堂中學生的參與、課堂任務的設定、語言的輸入與輸出、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促進教師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實踐能力的增強。雖然我們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取得優異成績,但是只要找到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就可以使他們的英語學習狀況獲得一定的改進,幫助學生在課堂任務參與中發現自己的潛力,肯定自己。
參考文獻:
[1]溫曉虹.語言的輸入、輸出與課堂的互動設計[J].漢語學習,2013 (2).
[2]程可拉.任務型外語學習研究[M]. 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