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教育作為教育的分支,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職業教育為社會輸送滿足企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職業教育的德育工作中,班集體的建設又必不可少,班集體的建設影響每個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本文是在對職校班集體建設的實踐和觀察中,提出了班級制度建設和人文關懷、學生評價體系改革和關心學生個體需求等方面的建議。
關鍵詞:班級建設;制度;評價;自我實現
一、制度建設與人文關懷并舉
俗話說 “無以規矩,不成方圓”。在職業教育的校園中,調皮學生經常被認為是調皮搗蛋的孩子。面對這樣的學生,建立起嚴格的班級管理制度是班集體建設的重要舉措。不少專家學者也因此提出了班級日常管理的量化考核的方案。例如將學生的日常行為劃分成紀律、勞動、學習、禮儀、活動等多個維度,并進行細分,通過嚴格的加減分制度,最后對學生的操行作出評價,并作為學校獎懲制度的依據。這種方式通過嚴格的制度文化來約束學生的在校行為,讓學生明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班級管理制度的有效實施,可以使一個班級的日常管理走向規范化。
然而,過分嚴厲的制度文化對于學生個體發展來講未必是好事:學生在嚴格的制度約束下個性難以發展;在強烈的日常競爭中趨于功利性,甚至會導致心理失衡。
因此,除了嚴格的班級管理制度,班主任在班級建設的過程中更要注重人文關懷。科學發展觀指出,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學生不僅是物質生命的存在,更是精神和文化的存在。學生不是機器,我們不能以機械的投入產出來評價他們的優劣,班主任在制度管理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感受和需求,積極完善班級制度;加強學生的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完善關懷機制,加強學生心態的監測、評估和預警,避免陷入惡性循環。要使班集體不僅是學風嚴謹的班集體,更是充滿人情味的班集體。
二、建立人性化的評價機制
傳統的評價體系在社會的發展中問題日益凸顯。在普教中,人們往往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的高低,而這種評價方式甚至延伸到了職業教育中。如果職教的班主任僅憑學生的學習成績來評價學生,這無疑是有失偏頗的。有些學校則更加重視學生的職業技能,他們鼓勵學生刻苦訓練,參加職業技能比賽,通過這種方式來證明自己的能力。這是符合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的,而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往往是依據企業、社會對人才技能的需求來制訂。但如果光憑這一點來評價一個學生,也是不全面的。
中國有個成語叫 “德才兼備”,“德”字位于“才”之前,可見“德”往往比“才”更加重要,因此班主任在對班級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要更加注重對學生的道德品質的考量。
另外,對學生的評價也應從結果性的評價轉換成發展性評價:注重學習能力評價,淡化學習成績評價;注重技能訓練的評價,淡化比賽結果的評價;注重評價的多樣性,避免評價單一片面。除此之外,班主任還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通過定期開展學生自我評價,讓學生學會在評價中反思,在反思中總結,認清自我,從而獲得自我提升。
三、引導學生向自我實現需求轉變
在職業學校的校園里,我們常常能聽到一些學生抱怨學習生活的無聊,他們疏于學習,缺乏學習動機,以自我為中心,交往淡漠。究其原因,是這些學生沒有在校園生活中找到存在感。職教學生在中學時代往往成績不夠突出,受到老師的關注也低,久而久之,對學習缺乏興趣,對自我缺少信心。
在職校班級建設的過程中除了要注重集體的管理,也要關心學生的個體,努力把每個學生都培養成才。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提出,人的最高層次需要是自我實現需要,而只有滿足了低層次的需要,才會向高層次的需要邁進。學生的生存和安全需要是由社會和學校來滿足的,那么,情感和尊重的需求就應該在班集體中得到滿足。班主任作為學生的精神導師,要充分給予學生尊重和關懷,鼓勵學生通過班集體組織的活動等,讓學生從中找到歸屬感和存在感。除此之外,班主任還可以幫助學生認清自身價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明確人生目標,追求自我價值實現。
參考文獻:
[1]何飛躍.對職校生學習評價機制的幾點建議[J].江西教育,2009(36):21.
[2]王慧鯉.職校班級的特性與管理策略[J].職教論壇,2005(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