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了解大學生對中醫藥的認知程度,分析大學生對中醫藥認知的不同。方法:采用隨機抽樣調查的方法。結果:從整體上來看,有87.41%的人認為中醫藥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但又有很多不足之處和難以解釋的地方;11.53%的人認為中醫很神秘,并且自己一點也不了解中醫;有3人認為中醫藥是難以理解的。從不同專業的角度來看,與中醫藥有關的專業或院校學生對中醫藥的認識和理解要明顯高于與中醫藥無關的專業或院校的學生。
關鍵詞:大學生;中醫藥;認同度;發展
面對當前西醫的主流地位,中醫發展狀況卻不盡如人意。大學生作為社會上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在傳承和弘揚知識文化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樣,對于中醫藥學的發展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
因此,為了解大學生對中醫藥的認同度,筆者做了本次調研。
一、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
本次調研隨機抽取山東省濟南市286名與醫藥類有關的專業和與醫藥類無關的專業的在校大學生作為調查對象,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86份,問卷回收率為95.33%。其中與醫藥類無關專業的學生為122人,占42.66%,與醫藥類有關專業的學生人數為164人,占57.34%。男生所占比例為39.16%,女生所占比例為60.84%。
2.調查方法
本次調研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對大學生對中醫藥的認識情況進行調查,調查方法包括網上和現場填寫調查問卷兩種形式。
3.統計方法
使用 SPSS 17.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和X2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
二、調查內容

根據本次的調研目的設計調查問卷,調研的主要內容包括:大學生對中醫藥的認知程度、對中醫藥基本知識的了解程度、就醫時選擇情況、對中醫藥科學性的理解、中醫藥類知識獲取途徑、對中醫藥發展現狀的了解及對以后發展的期望。比較和分析醫藥類專業與非醫藥類專業大學生在以上方面認知的不同,將大學生對中醫藥的認知程度分為三個階段——不了解階段、一般了解階段、完全接受階段。
三、分析
1.從整體水平上來看
(1)大學生對中醫藥的認知程度以及對中醫藥的科學性理解。有250人(87.41%)認為中醫藥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但其中又有很多不足之處和難以解釋的地方。有33人(11.54%)認為中醫很神秘,并且自己一點也不了解中醫。有3人(1.05%)認為中醫藥是難以理解的。這說明大多數大學生能夠理性地認識和了解中醫藥,但是還有少數(10%左右)學生沒有認識到中醫藥的科學 性。
(2)大學生對中醫藥基本知識的了解程度。有8.39%的人對中醫藥基本知識完全不了解,有84.62%對中醫藥基本知識的認知水平處于一般了解階段,只有6.99%的對中醫基本知識處于完全掌握階段。
(3)就醫時的選擇情況。當被問到生病后的第一選擇時,有84.62%的人選擇西醫(藥),僅有15.38%的人選擇中醫(藥)。不難看出得病后大多數人的第一選擇是西醫(西藥)。
(4)中醫藥基本知識的獲取途徑。關于獲取中醫藥基本知識的途徑,其中選擇最多的是書籍和電視。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養生方面知識的積累,這也給中醫藥的發展帶來了好的機會,建議多出版一些有關中醫藥方面通俗易懂的書籍,并推出一些電視養生節目,杜絕一些偽專家的炒作和虛假宣傳行為,為中醫藥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5)對中醫藥發展現狀的了解及以后發展的期望。對中醫藥發展的現狀有47.55%的大學生表示不滿意,有15.73%的人對中醫藥的現狀非常不滿意,有25.52%的人表示不清楚,僅有11.20%的人表示滿意。對于以后中醫藥的發展,有72.02%的人希望中醫能形成完善的理論體系,走出中國,走出世界,僅有3人(1.04%)選擇淘汰中醫。盡管存在不少質疑的聲音,但是總體上大學生對中醫藥還是持支持與肯定的態度。
2.從不同專業的角度分析
(1)大學生對中醫藥的認知程度以及對中醫藥的科學性理解。相關數據見表1。其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X2 =6.703>X2 0.05(2)= 5.99,P=0.035)。
從中可明顯看出,與中醫藥類無關專業的學生相比,與中醫藥類有關專業的學生更能理智地認識到中醫藥的科學性,了解到中醫藥的不足之處和長處。
(2)大學生對中醫藥基本知識的了解程度。數據如表2。其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X2 =43.058>X2 0.05(3)=7.81)。
從上表不難看出,與中醫藥有關專業或院校的學生對中醫藥基本知識的了解程度要遠高于與中醫藥類無關專業或院校的學生。
(3)大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知識普及程度滿意度見表3。其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X2 =15.015>X2 0.05(3)= 7.81)。對于中醫藥的普及程度,多數人(63.3%)都是不滿意的,與中醫藥有關專業或院校的學生對中醫的了解比與中醫藥無關專業或院校的學生要更詳細一點。
四、討論
中藥發展仍存在很大的弊端,例如中醫藥知識不夠普及,中醫藥事業的涉及面太少。也有人認為中醫藥沒有明確的科學依據,缺乏創新。但是中醫藥的作用和影響也是不能輕易否定的。
五、建議
1.國家增強對中醫藥文化的建設
展示中醫藥事業的獨特魅力。中醫藥的發展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發展方式的問題。為提高中醫藥的文化影響力,可以積極開展中醫藥文化“惠民大餐”。早在2012—2015年江蘇省衛生廳、中醫藥管理局推出了中醫藥文化“惠民大餐 ”,實施“六大行動 ”,讓廣大人民群眾感受中醫藥文化魅力,享受中醫藥發展成果[2]。
2.加大中醫藥在一些校園、社區的宣傳力度
多開展一些中醫藥進社區、中醫藥進校園(與中醫藥無關的院校)等活動,積極開展中醫義診活動,例如,在社區或校園開展一些中醫保健項目——拔火罐、艾灸、推拿等;或者在各個社區或校園建立特定的醫療保健機構,除了開發一定的服務項目,也兼顧教學,讓更多的學生有親身體驗的機會,以提升醫療技能水平;希望政府能撥出一定的經費,支持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顏燕芳,潘麗莉,周麗麗,等.學生對中醫藥的認知及其需求調研分析[J].中外醫療,2009(15):121-122.
[2]張小凡,楊 鳴,紀 平.江蘇端出中醫藥文化“惠民大餐”[N].健康報,2012-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