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及水平。在經濟轉軌、政治轉制、文化轉向、社會轉型的關鍵期,黨和政府尤其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本文僅以中國民航大學理學院(以下簡稱“我院”)為例,以制度化的視角探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通過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體系的構建及制訂有效的運行機制來實現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落地生根,力爭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走上規范化、程序化和科學化的發展之路。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途徑;運行機制
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內涵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是指在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前提下,以高校輔導員為主要教育主體,在二、三、四課堂中進行,依據教育規律,把握教育對象特點,制定規章制度、行為準則、運行機制,規范教育主體的教育行為、教育流程、教育內容,同時建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規則體系、保障體系、組織體系,將教育客體納入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評價、反饋機制中,形成制度制定有依據、制度執行有程序、制度落實有保障的良性動態循環機制。主要依據學習成長、健康生活、素質提升三方面,在理想信念、愛國教育、公民道德、綜合素質等四大部分構建規范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并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加以修訂和完善。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現狀分析
1.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重視和理解不夠
當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平臺較多依賴于共青團工作,盲目地將日常行為管理替代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將時間與精力投入研究并開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并將其體系化、制度化的少之又少。
2.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執行力度不夠
其主要表現在教育手段單一,方式簡單教條,教育工作監督、反饋環節缺失,使得部分教育制度流于形式,成為一紙空文。
3.實際參與度不高
“90后”自我價值追求、自我肯定意識很強,但由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系統的制度化管理,思想更新不夠,不適應教育客體需求的變化,導致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客體參與度不高。
4.時效性不長
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中,經常出現按主題進行教育,但每一個主題都無法持續和深入進行的現象,有些教育內容淪為形式化、過場化的工具,無法真正滿足學生需求。
三、理學院日常思政教育制度化途徑探索
1.明確培養教育目標,制訂教育模塊
根據理學院學生的特點,我院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標為培養文理兼修的理學學子。
以學習成長、健康生活、素質提升為主線,著重在理想信念、愛國主義、道德規范、綜合素質四方面進行專題教育和拓展活動,分階段、分類別地進行學生培養。
2.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構建
(1)規范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落地”為出發點,將教育模塊投射到具體的教育專題中,從細處著眼,于潛移默化中提升教育效果。
第一部分:專題教育與服務——顯性教育內容。包括:①以目標教育為主題,以職業生涯教育為主線的理想信念教育,在大一到大四的時間維度上有重點地開展分層指導。②以責任教育為主題,以內在角色定位為主線的愛國主義教育,以家庭角色、學校角色、社會角色為主要依托,在空間維度上培養學生勇于擔當、敢為人先的社會責任感。③以人文素養為主題,以禮儀修身為主線的公民道德教育。從內涵發展和禮儀規范兩個緯度培養學生的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精神。④以自我價值實現為主題,以素質提升為主線的能力培養,從創新、實踐、身心健康三個緯度上構建課內外一體化的素質訓練活動。
第二部分:事務管理與服務——隱形教育內容。從制度建設、流程規范、激勵約束三方面入手,寓服務于管理之中。以公平公開為原則,學生參與為基礎,以學生需求為導向,建立健全日常管理規范、管理服務流程、德育量化細則等。以規范有序的管理彰顯為人正直、做事嚴謹的隱性教育特色;以學生參 與、公平周到的服務展示管理中的人性化關懷;以清晰高效的信息化手段,將輔導員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從而更多地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整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平臺。以共青團工作、黨支部建設、班級建設、宿舍建設、網絡媒體為平臺,將學生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體中來,形成大平臺、高視角,培養學生骨干,使學生骨干成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參與者、積極執行者、主動引領者,構建起以平臺運行促進工作開展,工作推進促進學生分類培養的良性互動模式。
3.建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運行機制
(1)建立“階段+多維”的活動設計機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要遵循學生的成長成才規律,因此,在以基本培養模塊為主線的前提下,活動設計、專題教育要考慮學生所處的階段及特點,將當前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與能力素質需求相融合。
(2)建立“民主化、互動式”服務保障機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必須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做到精準服務。
在制度制定、活動策劃、項目實施過程中視情況引入全體或部分學生代表的參與,進行建議采納、信息搜集、意見反饋,通過項目評價、過程評價、效果評價,為學生提供發聲的平臺。同時,將開展的教育活動進行定期評價、總結、反饋。
(3)建立“即時跟蹤、案例交流” 的督導機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注重典型案例的搜集整理,以增強案例教育的說服力,對特殊事件或人群做好跟蹤關注,及時總結特殊學生群體、突發事件等的處理經驗,在輔導員和學生骨干間進行交流分享,形成資源共享、協同共進的團隊氛圍。
(4)建立“事事有章可循”的約束機制。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要做到有理有據,制度體系的構建要相互聯系和制約,互為補充,同時,依據事實環境的變化進行及時的修訂和完善,從而保障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規范和有序。
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看似簡單,但其實它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與智育、體育、美育相互依賴、相互滲透、共同發展。必須實現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將教育內容系統化、有目標地落實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通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將制度內化于內心,外化于行。
同時還需要有學校層面領導的重視、組織保障,凝聚各部門、各環節的力量,相互配合,相互監督,相互促進,以此形成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合力,增強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科學性。
參考文獻:
[1]陳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
[2]王成平,任海濤,魏 巍.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收機制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07(9).
[3]王 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機制的構建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07.